不必打开的画幅

2017-03-04 13:50:01张晓风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6年38期
关键词:评论家见面咖啡馆

张晓风

“唉,我来跟你说一个我的老师的故事。”他说。

他是美术家,70岁了,他的老师想必更老吧?“你的老师”,我问,“他还活着吗?”

“还活着吧,他的名字是庞薰琴,大概80多岁了,在北京。”

“你是在杭州美专的时候跟他的吗?那是哪一年?”

“不错,那是1936年。”

我暗自心惊,刚好半个世纪呢!我不禁端坐以待。下面便是他牢记了50年而不能忘的故事:

他是早期留法的,在巴黎,画些很东方情调的油画,画着画着,也画了9年了。有一天,有人介绍他认识当时一位非常出名的老评论家,于是相约到咖啡馆见面。年轻的庞先生当然很兴奋很紧张,兴冲冲地抱了大捆的画去赴约。和这样权威的评论家见面,如果作品一经品题,那真是身价百倍,就算被指拨一下,也会受教無穷。没想到人到了咖啡馆,彼此见过,庞先生正想打开画布,对方却一把按住,说:

“不急,我先来问你两个问题──第一,你几岁出国的?第二,你在巴黎几年了?”

“我19岁出国,在巴黎待了9年。”

“唔,如果这样,画就不必打开了,我也不必看了。”评论家的表情十分决绝而没有商量的余地,“你19岁出国,太年轻,那时候你还不懂什么叫中国。巴黎9年,也嫌太短,你也不知道什么叫西方──这样一来,你的画里还有什么可看的?哪里还需要打开?”

年轻的画家当场震住,他原来总以为自己不外受到批评或得到肯定,但居然两者都不是,他的画居然是连看都不必看的画,连打开的动作都嫌多余。

那以后,他认真地想到束装回国。后来他到杭州美专教书,还试着用铁线描法画苗人的生活,画得极好。

听了这样的事,我噤默不能赞一词,那名满巴黎的评论家真是个异人。他平日看了画,固有卓见,此番连不看画,也有当头棒喝的惊人之语。

但我——这50年后来听故事的人——所急切的和他却有一点不同,他所说的重点在昧于东方、西方的无知无从,我所警憷深惕的却是由于无知无明而产生的情无所钟、心无所系、意气无所鼓荡的苍白凄惶。

但是被这多芒角的故事擦伤,伤得最疼的一点却是:那些住在自己国土上的人就不背井离乡了吗?像塑胶花一样繁艳夸张,毫不惭愧地成为无所不在的装饰品,却从来不知在故土上扎根布须的人到底有多少呢?整个一卷生命都不值得打开一看的,难道仅仅只是50年前那流浪巴黎的年轻画家的个人情节吗?

猜你喜欢
评论家见面咖啡馆
韩国Teri咖啡馆
现代装饰(2022年4期)2022-08-31 01:40:08
音乐评论家的“内功”修炼——论八项追求
中国音乐(2022年3期)2022-06-10 06:28:36
Be a Helper in the Meow Cafe猫咪咖啡馆的小帮手
著名诗人、评论家
鸭绿江(2021年29期)2021-02-28 05:44:26
著名诗人、评论家 吴思敬
鸭绿江(2020年29期)2020-11-15 07:05:52
差咖啡馆
评论家杨占平
火花(2019年8期)2019-08-28 08:45:06
秀逗蘑菇村
不能见面
你好,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