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主要通过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经济安全环境的影响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并进行指标模型设计,从多维度反映各层面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为经济建设决策者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经济安全;指标;评价模型
一、引言
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战略问题。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世界各国既带来机会也带来挑战。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并非把世界所有国家领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
在进入21世纪之际,中国已站在确立自己作为大国和强国地位的门槛上。不管人们是否意识到,在中国持续稳定发展的同时,外部条件正在发生很大的变化。在20年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之后,中国需要根据新的内外条件和情况,重新检视自己的大战略,作为确保成为现代化大国的基础。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对于中國的发展战略,人们已有很多的讨论。但对于中国的国家各区域经济安全战略,却还没有比较系统的研究。
本课题源于对战略目标牵引,试图通过对经济安全环境的影响指标进行分析研究,构建面向安全战略指导的经济安全环境指标评价体系,对国家各区域经济安全环境进行客观、科学、有效地综合评价,从多维度反映各层面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为经济建设决策者提供参考意见。
二、指标体系设计
1.设计原则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需要我们重视区域经济安全之间的统筹。从“体系”出发,强调“总体性”,我国正处在经济上行的发展阶段,也是矛盾突出最激烈的阶段,健康平稳地发展是制定实施安全战略的基础,两者需要有机结合,不能片面去追逐,顾此失彼,要以国为镜,以史为鉴,在坚定巩固各领域安全形势的前提下,统筹处理好内外安全,国民安全、传非安全等等,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
本研究围绕经济安全环境内涵,进行顶层业务分解,初步建立能够覆盖各区域经济安全环境的相关领域基本要素指标体系、业务模型。
2.区域经济安全指标体系
经济安全是指一国维护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不受威胁的状态和能力,具体表现为一国保障其经济主权独立、经济发展所需资源有效供给、经济体系独立稳定运行、整体经济福利不受恶意侵害和非可抗力损害的状态和能力。从广义上看、经济安全包括资源能源安全、金融安全、粮食安全、社会类经济安全、产业与贸易安全等诸多方面,表现为一国政府能有效维护本国经济制度和相关法律、确定本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管控本国经济、抵御外国资本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冲击、保持国内外市场竞争优势、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内容。
通过对国内外经济安全理论、评价指标和方法的研究,本项目从基本经济制度安全状况、经济主权安全状况等直接影响GF建设的几个方面及经济危机风险状况、粮食安全等方面对我国经济安全进行评价。由于篇幅限制,各类区域经济安全问题的指标选择过程将不一一介绍,最终确定的指标体系如下表所示。
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经济安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科学反映我国经济安全环境状况,促进区域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在指标建立的过程中,对各级指标的筛选和建立采用了重点考虑了以下情况:
(1)定性定量相结合
以上指标构建过程中均以定量分析为基础,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对分析和评价经济安全环境状况过程中,除了采用定性的描述和分析之外,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对其进行定量描述和定量分析,以确保对经济安全环境的评价结果更加可靠、可信。
(2)统计和抽样调查相结合
在对指标设计及数据搜集过程中,针对经济安全领域调查对象与调查要求的不同,采用了全面统计调查和抽样调查最为常用的两种调查方法。
对于占比、平均值等统计指标,多采用抽样调查统计方法,从被调查对象的总体中抽出一部分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由样本所获取的结果来估计总体的参数和特征。
对于部分定量指标,需要采用全面统计调查方法,从国家统计系统和各个业务归口部门定期取得系统的、全面的基本统计资料获得。
三、区域经济安全指标评价模型设计
1.模型选择
结合经济领域指标数据中定量数据较多,并且指标体系有较为清晰的层次结构,而实际需求为量化各层次结构上变量之间的关系的情况,优先考虑结构方程模型。
2.模型优化
建模过程会受到数据的获取,数据的属性特征,数据之间的关系等因素影响,因此,会在建模中对初始选择的模型进行及时的调整。如果能够获取到较多的定量数据,那么,可能会优先考虑结构方程,或BP模型;如果数据采集最终反馈,更多的是定性数据,并且,存在一定程度缺失不利于量化,那么在建模过程中可能会优先考虑熵值法或模糊评价。
另外,如果研究结果希望展现出31个省(区、市)的比较值,那么,指标体系当中的部分指标会进行删除或更改,确保省级指标可以获取;如果研究结果侧重给出评价以及趋势预测,那么,在数据输入时,会使用多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以便保证参数可以被估计及检验。对于时间序列数据仍然难于获取的情况,将使用熵值法进行分析评价。
四、实证分析
1.数据来源
研究目的在于估计比较基本经济制度安全,经济主权安全,经济危机风险情况对于经济安全的影响程度。三级指标,来自全国31个省市,2006-2015年度数据。均为数值型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税务局,国土资源部及交通运输部发布的相关数据。
2.模型设计
由于基本经济制度安全,经济主权安全,经济危机风险情况均为不可测度指标,因此,使用SEM来解决它们的指标测度。结合指标体系设计及研究目的,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在此之前,可以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对数据结构进行挖掘,不断修正,得到合理的潜变量结构。然后,再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
3.模型识别
常用t法则判断模型是否可识别:在结构方程模型中,共有(m+ n)个可观测变量,记t为模型中自由估计的参数个数,则模型可识别的一個必要条件是:t(m+n)(m+n+1)/2。
假设该模型中共含有35个参数,包括11个负荷、3个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11个观测变量的误差方差、结构模型的8个未知参数、2个内生潜变量的误差方差。由于3513×14/2,故该模型可识别。
4.参数估计
利用R软件,计算得到结构系数矩阵以及方差矩阵。本项目采用标准化情况下的参数估计结果,分两步确立:第一步,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挖掘数据的潜在结构。并结合已有经验,不断迭代优化指标体系以及潜变量结构。第二步,运行程序。检验不显著的路径后重新拟合模型。不断迭代优化,使得所有因子载荷在95%置信度下均显著。最终结构方程可表示为:
5.模型检验
根据各种模型检验指标,如GFI(拟合优度指数),CFI(比较拟合指数),NFI(拟合规范指数),IFI(NFI修订指数)对模型进行检验。以上指数一般都在0-1之间,0.9以上表示模型拟合程度较好。
另外,对于不同结构的模型,也可结合反映误差方面的指数进行比较判断。如RMSEA(近似误差的均方根)、AIC、CAIC进行比较选择。
6.模型分析
(1)中国经济安全评估
从上面的结构模型参数可以看出,每一项三级指标对二级指标,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的影响为正向或负向。同时,通过对比标准化回归系数,可以对比不同三级指标对同一二级指标及一级指标影响的强弱;另外,可以对比不同二级指标对一级指标影响的强弱。识别影响各二级指标以及一级指标的重要因素。
利用以上数据,逐年构建结构方程,即可得到我国经济安全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2)中国经济安全预测
对于中国经济预测,设计两套方案:第一套方案,使用前一年构造的结构方程的系数代入方程进行计算。此前,需要逐年建立回归方程模型,并对预测结果以及实际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第二套方案,使用BP神经网络,使用当年的评估值作为输出层,前一年的三级指标值作为输入层,进行学习,得到权重后用于预测。
五、结论
通过实证分析证明,本研究建立的区域经济安全指标评价体系能够从多维度反映出区域经济安全在各层面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有利于在社会经济建设过程中认识自身的经济能力,找出优势与劣势,为加强经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为决策者提供参考意见,科学地制定社会经济建设规划和政策,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石. 国家经济安全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2,11:75-79.
[2] 郑通汉.经济全球化中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1999.
[3] 杜旭宇.关于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研究综述[J].理论前沿. 1999,16:31-32.
[4] 余根钱.国家经济安全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统计. 2004,9:14-15.
[5] 叶卫平.国家经济安全定义与评价指标体系再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0, 4:93-98.
作者简介:
赵欣(1987 —),男,汉族,山西阳泉人,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北京中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研究方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质量控制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