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N.E.S 姚思宇
杜芳慈:达不到这8条 纯电动汽车就不会好用
撰文/N.E.S 姚思宇
“去年震动整个行业的骗补行为是偶然现象,但也是必然结果。”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顾问杜芳慈致电《新能源汽车新闻》时直言不讳地说。
“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由于加州提出零排放的要求,因此开始生产纯电动汽车。近些年,德国、日本也同样将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产业扶持,但为什么没有订立我国那么高的销量目标?补贴能补出市场,但是能补出技术吗?”他继续说,“如果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补贴真的全部取消,那么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会如何?”一连串的问题引人深思。
新一轮补贴政策已于去年底公布,额度大幅退坡,市场将如何应对尚属未知数。究竟什么样的电动汽车才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
“我通过长时间对电动汽车性能以及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总结出电动汽车要想好用,必须满足8个条件,这8条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杜芳慈说。
眼下,受限于电池能量密度,又为了满足人们对续驶里程的要求,很多电动汽车的电池重量几乎占了车重的一半甚至更多,这种做法从电动汽车的全生命周期来看并不环保,且成本也过高。
纯电动汽车全生命周期的CO2排放≤传统燃油车全生命周期的CO2排放。
之所以要对能耗和排放有严格限制,是因为使用电动汽车不能只关注里程,百公里耗电量才更能说明电动汽车是否节能。
这或许是消费者最关注的一项指标。或许有了前两条的限制,500Km的要求要想在当下实现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电动汽车如果想要与燃油车同台竞技,这样的续驶里程是不可或缺的。
对于私人用户来说,影响其购买纯电动汽车的因素主要是续驶里程、价格及充电问题。对于充电,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时间依然较长,就算是快充也需要至少30分钟,与传统燃油车加油时间相比缺乏竞争力。
此外,温度环境对电动汽车充放电的影响也较大。夏天尚可,在目前的技术水平条件下,若冬天温度低于-15℃,电动汽车充放电性能将受到影响。所以,要想纯电动汽车被更广大民众接受且好用,那么加强电动汽车低温环境下充放电性能变得至关重要。据了解,国际上已经在实验室中研究在-40℃~-80℃环境中使用电动汽车了。所以眼下,我们必须加快提升技术,至少达到-20℃环境下,电动汽车充电时间≤10分钟,才能在未来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条件5 电池衰减:行驶16万公里后的电动汽车电池衰减率≤15%
对于家用轿车来说,16万公里是目前消费者平均换车里程,也就是说,在车辆达到首次使用年限时,其电池的衰减度不能超过15%。而当衰减度达到15%时,换下的电池再做梯次利用也是比较环保且有利用价值的。
近些年,电动汽车的火灾事故一直未断,每年底都会有媒体统计这一年里电动汽车发生的事故。虽然有专家提出燃油车的事故数更多,绝不比当前电动汽车的事故率少,但他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车辆保有量。电动汽车目前的保有量与传统燃油车相差甚远,但事故率却占比较高。电动汽车在充电、使用过程中,电池的热失控、短路等都会造成事故,想要全面普及,必须要保证车辆的安全。
电动汽车毕竟是新生事物,尚无法企及传统燃油车百年基业建立起的规模,但电动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充电及维修保养费用比传统燃油车大大降低。所以通过推算,在一辆燃油车与电动汽车均累积行驶5万公里时,燃油费-电费≥一辆燃油车与一辆纯电动汽车的差价,且从此以后,纯电动汽车与燃油车相比将越来越节省费用。
这一条件完全是从用户角度考虑,也是吸引用户购买电动汽车的最关键因素。
在全国都在大力发展推广电动汽车的同时,关于电池的回收利用也逐渐被人们重视。电动汽车的电池在制造、回收、拆解的过程中,必须全部达到环保要求,方能真正实现电动汽车产业的节能减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