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强
摘要:电力系统的安全、有序运行离不开带电作业,带电作业关键技术的深入研究,对提高带电作业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因此,必须明确带电作业的研究现状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以便研制出符合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需求的带电作业方法、标 准以及设备与工具,高效开展检测电网设备、检修、维护及改造等工作,更好的服务于中国梦的实现。
关键词:带电作业;关键技术;研究;趋势
中图分类号:TD7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78(2018)06-0106-01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水平的迅猛提升,我国电力行业获
得了深化发展,带电作业技术研究及应用实现重大突破,尤其是我 国特高压带电技术现今已经居于全球先进地位。为充分满足配网可 靠供电与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相关要求,应深入研究带电作业关键技 术发展。
1 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
1.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含义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增长,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已经
成为我国输配电线路维修和检修过程中最主要的手段与方式,它的
使用保证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总之,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在我国已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 地位,那么输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下面, 我们来简单地介绍一下。
输配电线路的作用是输送和分配电能。架设于发电厂至地区变 电所、地区变电所与地区变电所之间的,用于输送电能的线路称为 输电线路。其特点线路电压高,输送距离远,输送容量大。从系统 变电所向用户供电的线路及城乡变压器之间的,用于分配电能的线 路称为配电线路。配电线路又可分为高压配电线路(35KV及以上)、 中压配电线路(10KV)和低压配电线路(0.4KV)。输配电线路带电 作业一般要满足三个条件,分别是:限制流经人体的电流不超过人 体知感电流 1 毫安;保证可能导致对人体放电的空气距离足够大; 人体体表电场强度不超过人的知感水平2.4kV/厘米三个条件,并且 一般可分为间接作业、等电位作业、中间电位作业三种。
2 带电作业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2.1输电线路带电作业
(1) 关键技术参数
最小安全间距、最小组合间隙、绝缘工具最小有效绝缘长度等
是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关键技术参数,其中最小安全间距主要是依 据带电作业的危险系数确定的,结合带电作业过电压水平和间隙试 验结果进行概率计算并且必须校正海拔,带电作业的危险率必须 <10-5。此外,还要综合考虑线路杆塔结构、系统参数、实际作业位 置、线路走廊海拔高度等多种因素来准确确定输电线路带电作业关 键技术参数,获取数据时还要利用准确的方法来试验。
由于紧凑型输电线路三相导线间无接地构件,塔头尺寸紧凑, 相间和相地距离较小,极大地限制了作业人员在等电位范围内的进 出。带电作业人员最优的进出等电位路径,也就是最佳的作业间隙 需要综合考虑带电作业时的各种工况,并结合相导线之间的间隙放 电特性,经过反复试验,计算出作业人员周围接地体及相导线的最 小安全距离。此外,为了确保部分紧凑型线路带电作业间隙不足的 安全作业,应加装保护间隙,保护间隙设计的原则要根据实际的线 路要求,同时保护间隙的数值确定需要通过加装保护间隙的绝缘配 合实验,进而制定满足作业要求的加装保护间隙安全作业方式。
(2) 带电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
由于超高压、特高压输电线路周围具有较高的电场,带电作业
人员进出电场时会导致电场中的电位转移,从而使作业人员体表的 电场强度极大的增强。同时,电位转移时容易出现电容放电脉冲电 流与电弧,所以超高压、特高压的带电作业有着更高的安全防护要 求,以有效保障带电作业人员的安全。目前,针对 500kV 超高压带 电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研究主要是采用仿真計算与现场实测相结合 的形式,经调查研究发现作业人员体表的电场强度随着距离铁塔越 来越近而变得越来越强;作业人员的头顶及指尖等尖端部位的电场 强度较高;作业人员体表周围场强达到最大值是在等电位进行作业 时。此外,根据国内外实验结果数据显示,交流线路的可感知场强要高于直流线路,交流电流对人体的影响较大,因此,为保障带电 作业人员的安全,交流线路的安全防护标准可作为直流线路的参考。
2.2配电线路带电作业
电力系统通过配电线路实现对电力用户输送电能的目的,其是
直接面向电力用户的电力基础设施。由于全国各地的各个行业和人 们的日常生活都需要用到电力能源,因此配电线路具有覆盖面广、 构建网络复杂等特性。同时,根据各个区域的地理环境不同,配电 线路的带电作业条件不同。配电线路带电作业主要的技术方法包括 绝缘杆作业法、机械臂作业法、综合不停电作业法等,应综合考虑 配电线路的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带电作业方法。
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是增强供电可靠性的主要途径之一,主要包 括带电更换电力设备与元件以及修补各种破损的线路,例如更换绝 缘子、熔断器等;修补接引线、导线等,以提高电力设备及线路的 使用效能,保障电力系统稳定、有序的供电服务。另外,我们还需 要注意配电线路的带电作业需要在配电设备密集的区域工作,狭小 的空间间隙增加了作业人员同时触及不同电位电力设施的概率。因 此在配电线路带电作业范围内,作业人员进行直接作业或间接作业 时必须穿戴绝缘防护用具,根据带电作业时最大过电压水平确定作 业间隙及绝缘工具的绝缘水平,有效防止作业时击穿与闪络事故。
3 带电作业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
3.1带电作业工具
带电作业工器具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以下几方面:①为了深化
机械强度及绝缘性能,应深入开展高强度柔性绝缘材料的技术研究, 研制软质柔性绝缘吊拉工器具;②为了增强带电作业现场环境下的 绝缘性能,保障作业人员及运行设备的安全应加大耐候性能更强的 现代化带电作业软、硬质绝缘材料的研究力度;③加快承载等电位 电工进出高电位的轻型化、机械化装置的研制;④结合超高压线路 长串绝缘子型式特点,加强机械化、智能化长串绝缘子检测设备的 研制。
3.2配电网带电作业
配电网带电作业主要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加强推广和应用城市电
网不停电作业法,主要有不停电作业项目的深入拓展;对不同工况 下过电压与过电流的分析与研究;深入研究标准化、便捷化的不停 电作业工具与设备以及程序化的带电作业步骤,提高不停电作业的 效率和质量。
3.3 变电设备的带电清洗研究
变电设备的带电清洗作业要综合分析变电站内绝缘设备的积污
特点、参数特性,因此变电设备带电清洗的深入研究包括高绝缘性 能清洗材料、智能化与自动化带电清洗装置、系统性的安全技术操 作规范等众多方面,优化应用变电设备带电清洗技术。
结语
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需要大容量、远距
离输电工程日益增多,为了满足其需要,我国超高压、特高压交直 流输电工程相继建设和投运,对带电作业关键技术要求也日益提高。 本文以带电作业关键技术为中心,对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 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有效促进电力系统的稳 定、有序运行,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电力能源。
参考文献
[1] 胡毅,刘凯,彭勇,等.带电作业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与
趋势[J].高电压技术,2017,40(7):1921-1931.
[2] 杜朋洋.带电作业关键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发展趋势[J]. 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6,34(23):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