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城中村薄弱初中班级分层教学的对策研究

2017-02-18 08:54:00段昆伦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7年1期
关键词:面向全体全面发展

段昆伦

【摘 要】结合特殊的校情、生情,2013年上沙中学积极申报了福田区教育系统公益科研项目《深圳城中村薄弱初中班级分层教学的对策研究》(FTJY13029),以期通过科研反哺教学,形成了班级分层教学的学科特色,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城中村薄弱初中;班级分层建组;面向全体;异步达标;学有所获;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1-0133-02

一、课题研究缘起——上沙中学学情、校情特殊,倒逼我校转变教与学方式

上沙中学地处深圳市福田区“城中村”,由于上、下沙特殊的“城中村”地理位置和复杂的社区人员结构,学校的生源以来深建设者的子女为主,生源基础比较薄弱;90%的家长为进城务工人员,家庭教育观念及管理缺失,学生的自我成材愿望不高,缺乏学习主动性。

尽管上沙中学以课堂“教与学方式转变”研究为重点和突破口,打造有我校特色的有活力、有合力、有效力的“三力”课堂,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随着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上沙中学教与学改革整体薄弱的问题逐渐凸显,学生整体学业水平不高以及带来的教师焦虑成为制约学生成长、课改深入和学校持续发展的瓶颈,亟须突破。

二、课题研究目标——班级分层教学

2013年上沙中学从“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视角思考学校整体教与学改革,认为教师是课改的关键,研究班级分层教学的策略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让学困生收获信心,学有所获,让中上学生吃饱,有更好的发展,决定着学校能否规范化、高质量、有特色的持续发展。基于此,学校积极申报了福田区教育系统公益科研项目《深圳城中村薄弱初中班级分层教学的对策研究》(FTJY13029),历经专家建议、调研运用、文献查阅、专家指导, 2014~2015年我校以2014届班级为主,在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地、历史等科目的课堂教学中开展了课题研究,以期通过科研反哺教学。

在专家的指导下,课题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明晰了班级分层教学的课题研究方向,并将课题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①薄弱初中的内涵:在基础教育初中阶段,某一特定的时期和社区内,办学条件、管理水平、师资力量有较大改善,但受特殊的社情、生情影响,办学水平仍然相对较弱,社会信誉仍然不高的学校。②班级分层教学的内涵:是教师在固定行政班内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水平相近的群体,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合作学习小组,利用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群体的相互作用使每个学习个体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的教学模式。

三、研究内容和成果——隐性分层建组,探索异步达标策略,形成学科特色

开题以后,我们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推进课题研究。

1. 遵循分层伦理,结合合作学习小组的经验,隐性分层建组

为了避免给学生贴标签,按照专家建议的粗、简、暗的原则,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学业成绩等可观察的指标,教师心中把学生分A(优秀)、B(中等)、C(后进)三个层次;然后按照“组间平衡、组内梯度”的原则,将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衡分组,形成分层合作学习小组,有的放矢地给予指导,切实做好“引领者”和“支援者”。

在此基本分层建组的基础上,课题组老师有很多创意,如英语组黄锦玲老师的“救命兵团”合作小组创建:每个学生需要跨层给自己找一个学习目标对象,A层同学可找A层的更优生,如此以每学期为时间单位,三到五人自愿组合成“救命兵团”,以弓兵步兵身份互相帮助,互相竞争;历史课组赵幼华老师从文字阅读能力、朗读背诵能力、资料收集能力、责任心、领导能力等五个维度创设分层标准,进行分层建组。

2. 以课标为依归,降低重心,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

2014年11月,笔者有幸向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材中心曹志祥副主任请益。曹主任指出,國家教育政策要考虑全国均衡,课标兼顾了东西部差异,完成课标,就是素质教育。明此,作为城中村薄弱初中,以中考为观察点,学生大部分不可雕,而以课标为依归,则孩子们个个可爱。

因此,课题组将课题的研究方向进一步明确为:由常模下关注中间、兼顾两头的教学转向空间、层次上关注基数、以知识层为基础、以方法层为纽带、以心理层为激励的素质教育;由以中考为目标的齐步走转向以课标为依归的分步走,观照孩子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学有所得,促进更多学生达成课标;配备骨干教师,为优秀生、有提高潜力的学生培优,让他们学有所成,升入高中,满足家长望子成龙的诉求和社区对优质教育的期待。

课题组甘燕春、戴小媚、周冠雄、李旭伟、李丽丽、吴文文、陈以奎、鞠丽华等老师参加学校“青蓝杯”“红烛杯”优质课竞赛,无论是分层设标、教学内容分层,还是作业布置、检测、评价,都体现了分层教学的要求,都有很多奇思妙想,赢得师生好评。

3. 探索异步达标策略,实施补偿性、提高性、探索性教学

(1)分层备课、分层教学。备课起于C层,重视B层,观照A层;按照阶梯原理,教学中问题设置以中下层学生为主轴,既可往上引,让优秀生回答延伸拓展的问题,也可以向下导,把问题拆解成几个小问题,小步走,让后进生能答得上来,再跟着向前走;活动设计注意深浅程度,采取小组合作竞赛模式,让各个层次的学生有可完成的任务,有活动支撑,有各自收获;重难点讲解减缓坡度,设计有梯度的训练题,让优生帮扶其他层次学生,异步达标。

(2)分层布置作业、分层检测。对应三个层次学生分别布置“必做题”“选做题”“拓展题”,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作业,做有价值的作业,并鼓励学生挑战自我,做较高层次的题目;为解决学困生不关注分数、关注分数的中等生不纠错的问题,我们改进对错制、分数制的作业批改方式,布置实践性作业,如绘图制表、手抄报等作业,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检测时,基础题、中等难度题、高难度题的比例掌握在7∶2∶1,并以进步大小衡量C层学生,以准确率衡量B层学生,以完整性衡量优生,促进各层次学生共同发展。

(3)多元评价学生。针对初中生的心智特点,课题组老师探索了适合他们的多元评价体系。如甘燕春老师创设的进阶过关游戏,通过基础知识抢答(B、C层)、我来挑战(A、B层)、合作闯关(A、B层)的课堂教学游戏、你来描述我来猜的单元复习游戏,全方位、多角度概括学生学习情况,将积分用“科举制”办法进阶,来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李丽丽老师采用加减分制度,给晋级的同学以列兵、上等兵、初级士官、二级士官等军队头衔,通过过程评价,激励学生持续发展;戴小媚老师的实践性作业布置及多种形式评价,李埃似老师布置学生绘制智慧导图等,激发了学生的多元智能和学习兴趣。

4. 各课组形成了分层教学的学科特色

两年来,课题组老师秉持“平民情怀”“赤子情怀”,自加工作量,教学设计、作业布置、学法辅导等环节付出了更多心智,促进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学生通过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大部分同学有了一定进步,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大部分课题组成员所在的初二年级的班风、学风较初一开始课题研究时有较大改观,进入初三年级大部分同学能够沉潜学习,进入紧张忙碌的迎考阶段。

(1)语文课组探索出了“ABC—432”(如现代文阅读的认读、理解、评价、迁移)目标教学法,将教学内容细化出课文理解提问、朗读分层教学,分层创设问题情境激趣,巧用教材培养学生写作技能等课型,以学定教,依层次自主选择作业,寓教于乐,妥善处理好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

(2)数学课组结合课组的教与学方式转变的教学特色,在小组长出题,组员做题,小老师讲题的大框架下进行了分层教学。A1层学生为“特聘小老师”,随时为组长答疑解惑。A2层、B1层学生根据座位分派为组长、副组长,负责组员的辅导、收发作业、督促错题订正等事项。

(3)英語课组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生情,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调剂学生的胃口。如实践性作业的布置,有绘图预习课文、图解复习课文、小组合作型英语写作、小组合作作业之课本剧表演等,促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来感知、理解和参与客观世界,并且创新评价方式,如采用“粗评”与“精评”相结合、学生“自评”与“互评”、师生“面对面”评相结合的作业评价方式。

(4)理化生地学科老师关注学生生活体验,从学生角度设置问题,增加梯度,提供线索,激发学生思维,在教学各环节增加层次间的流动性;在实验课方面,鼓励学生猜想和验证实验方案,既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实验目标与材料,自主设计实验,又通过小组分层合作,保证完成小组学习目标。

(5)历史课组老师既有识记、理解运用、自主学习三段学历史的探索,亦有激趣导入法、课堂设疑导读法、分层游戏复习法的模式;既有小组代表制作课件展示、绘制思维导图梳理历史脉络的课堂生态,亦有进阶过关游戏的成型经验。

(编辑:杨 迪)

猜你喜欢
面向全体全面发展
面向全体,分层施教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人人合格,更多优秀
考试周刊(2016年93期)2016-12-12 10:14:41
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个性发展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1:54:09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0:54:49
将素质教育渗透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53:59
简析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南北桥(2016年10期)2016-11-10 16:21:50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