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文娟(株洲市南方中学1616班)
那个年代的价值
文/董文娟(株洲市南方中学1616班)
黑白电视机里正放映着些什么,街坊邻居围成大圈高声阔论不休,镜头里某位英雄人物做出“舍小家成大家”的举动,逆着倾泄而下的阳光我看见他们的脸涨得通红。脖颈旁青筋暴起,很是亢奋。
“好!做得好!”他们大声欢呼。
“那,后来呢?”我抵着下巴望向陷入回忆的外婆,不知不觉地已停止了扇动蒲扇的动作,有些出神,正值盛夏,湿热的空气使我难受,我急需凉爽的风。“外婆!”“好嘞。”房间里空气又开始流动进入循环,一阵阵风浸入我的身体,我感到惬意。
“后来呀,后来的事情,我忘了。”
小时候我常住在外婆家,我喜欢她手中蒲扇的淡淡的好闻的气味,还有呢,外婆生活在农村,那里的人使我感到亲切与舒畅,每一个人笑起来的时候,眼睛都会发光。
因为处于农村,守旧的风俗自然多些,祭拜、艾叶驱魔等,当然,思想也是保守而顽固的,不能说顽固,只是一直坚持着某种看不见的东西罢了。
“要是有一天你被敌人抓起来了,他们让你告诉外婆在哪儿,你会不会说呀?”记得我当时正在吃一根棒棒糖,想也未想便答:“当然不会!”因为我发现外婆的眼里是有一团火的,尤其听完我的回答后。她百般询问,我答而不厌。只是我不知道外婆为什么会高兴,难道仅仅只是,那个在当时的我看来并未保留过的回答么?
后来的我听说过这么一句话:没有什么永恒不变,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它一直改变。似乎颇有道理。
当代政府为了满足各种年龄段百姓的喜好,数不尽的电视节目以及看不完的抗日神剧。对,是抗日神剧,一类在我们看来只有思想守旧封建的上世纪的爷爷奶奶才推崇的电视剧。其实,他们崇拜喜爱的究竟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只是那些所谓的大英雄在现在的社会已不被认可,不止是这类,只要涉及自身利益而得不到相应回报的,都不被认同。
当下怀旧似乎成为一种潮流,追忆自己泛黄的岁月,怀念那些路过于生命的人,但我好像未发现有去探究自己彼时思想的,或者,根本未在意过。
直到我看到留学生当村官的消息,似乎血液又鲜活了些,如那时的外婆,眼里闪烁着不可抑制的光亮。终究,还是有些精神和品质隐匿于血液中,世代流传。他的故事虽然不像英雄就义般威武,却也是现在的我们看来十分疯狂的举动。我听到的最多的评价是不解和否认,甚至认为他一定是疯了才能作出如此不明的决定。可能是,或者不是。但我相信,他的心中定存在着某些类似于信仰的事物在引导着他,一直以来未曾改变,像我的外婆,像那些村民,固执地坚定着内心不变的东西。
我并不认为他选择错了自己的道路,他只是心中还有那些未完成待完成的任务,他只是在完成自己该做的事。与年代无关,与价值无关。只要你想,什么都是独一无二。
他的颁奖典礼我是看完了的,我看着他缓缓走入大厅,白色衬衫,简朴却干净。他正说着什么。我听不清,我只是觉得是外婆站在那,她在同我讲述着那些属于她的年代的故事,她的眼睛里,光芒未曾减少,他们都一样。
(此作品荣获第二届创文大赛中学组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