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成华
摘 要: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了让学生喜欢数学、主动学习数学,就要根据教材内容,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进而优化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内容;选择;学习方式
数学知识点纷繁复杂,抽象难懂,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不同,如果数学老师对所有教学内容都采用说教的方式,学生只会感觉枯燥无味,甚至厌烦学习,失去兴趣。相反,如果数学老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喜欢上数学,就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小学数学的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合理选择学习方式。
一、深入研读教材
教材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数学老师应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西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材中,配有许多插图,包括实物图、线段图、表格图、示意图以及几何图等,旁边还标注有文字和提示语,沟通着数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数学老师要深入研读教材,读懂教材的编排意图,理解文中插图及其旁注文字、提示语的意思。只有在正确解读教材的基础上,再结合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数学的课堂教学才能成功。
二、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
在四年级数学教材中,既有加减法运算、乘除法运算、混合运算、小数等代数内容,还包括角、相交与平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几何内容,也包括、条形统计图不确实能够现象及平均数等统计方面的基础内容,这些内容之间差别较大,有的相互之间还存在联系。因此,数学老师在教学时,应深入研读教材内容,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学习方式。
1.设置问题情境
很多数学知识,是需要学生一步步探究发现的,这就需要老师合理运用情境教学法,设置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新知识。例如,在进行“万以上的数的认识时”,可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假如我市共有12个小学,每个小学有1000名学生和职工,那么总共有多少人呢?然后逐步引入更大的数的学习,比如:大家知道我市总共有多少人口?我省有多少人口?全国有多少人口?怎么用数字表示?
2.复习旧知识
数学知识点前后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的学习,可大大缓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感。比如,在进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节的教学时,可在导入环节复习“一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的乘法”知识,然后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三位数乘两位数又该如何计算呢?有何运算法则可遵循?同样,在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时,可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相关知识,然后再逐步学习新知识,既加深了对旧知识的印象,又让学生对新知识的感觉没那么陌生。
3.多媒体辅助教学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中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方式将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学习起来更积极,也更有效。例如,在进行“认识三角形”一节的学习时,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个精美的课件,将生活中不同的三角形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将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4.小组合作学习
小学数学的很多知识,靠一个人独立思考是很难弄明白的,需要学生通过互助合作来共同探究,这种学习方式下,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比如,在讲解“三角形的分类”时,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将学生平均分成若干小组,然后在多媒体课件上列出各种三角形,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进行分类,合作探究这些三角形的异同之处,最后发现有三种不同类别的三角形,即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5.运用“类比”的方法
数学的很多知识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可通过类比,将已掌握的数学方法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例如,在教学“平均数”这一节时,可运用类比的方法,首先在导入环节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将平均数的计算转化为四则混合运算,进而得出平均数的计算公式,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又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时,也可运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将自然数的加减法运算法则迁移至小数的运算中。
三、依据不同年级段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学生的学习方式
数学教学活动是针对学生进行的,不同年级段的教学内容差别较大,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理解能力的增强,学习的内容难度越来越大。因此,小学数学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能力的阶段性特征,选择适合他们的学习方式。比如,低年级孩子年龄小,思维更直观,可选择他们喜爱的学习方式,如操作式、游戏式、体验式、猜想式等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中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理解能力,因此,在数学学习方式上,主要是借助图像学习、在归纳中学习、在质疑中学习、在实践探索中学习等学习方式;高年级学生理解力较强,在学习方式上,可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索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有效地参与数学知识的学习。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数学,主动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就必须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逐步引导学生将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化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进步。
参考文献:
[1]郭雪莲.数学教学中如何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学习方式[J]. 新课程(下),2014(6):105.
[2]胡春艳.适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数学内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