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指挥的案头工作(二)

2017-01-30 14:22:52石建平
北方音乐 2017年21期
关键词:谱子合唱团排练

石建平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西藏 拉萨 850000)

前言

合唱指挥的案头工作只对谱面上的内容进行分析还远远不够,必须针对合唱排练中涉及的更多的内容进行分析和阐述,才可能真正做好排练的准备,提高排练的效率。本文基于这样的观点,从合唱团的音色定位、合唱的起声与色调、指挥的图示、排练的计划于安排等方面进行阐述,力争全面而准确的分析合唱指挥案头工作的全部内容。

第一部分:合唱团音色的定位

要全面的掌握作品,必须对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解,作曲家所处的年代不同,写作的题材、表达的方式、作曲技法、对声音的要求都不同,合唱指挥在排练之前,需要对作品所需要的音色进行定位,根据作品的需要调整合唱团的音色,不能用同样的音色来唱不同风格的作品,这合唱指挥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技能。

(一)欧洲古典合唱作品的音色定位

欧洲合唱音乐的发展经历了由简到繁再到多元化的过程,随着作曲技法的发展,特别是巴洛克时期复调作曲技术的完善,以巴赫、亨德尔等为代表的作曲家写了大量的复调合唱作品,作品的内容多以宗教性题材为主,到莫扎特、贝多芬时期,作曲技术逐渐从复调体系转变为和声体系,但内容仍然为宗教性的题材。在排练这类作品的时候,需要根据作品的实际情况、合唱团的实际情况,进行声音的定位和安排,用室内合唱风格的音色来表达作品。

(二)歌剧合唱作品的音色定位

在歌剧中的合唱选段,根据剧情的需要,合唱更多是通过声音色彩的变化表达剧情的发展和情绪的转变。比如威尔第歌剧《纳布科》的选段希伯来奴隶合唱《思绪,乘着金色的翅膀》,这首作品写的是被囚禁的希伯来人在被迫的劳动中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压迫的反抗,作品第一段用弱声齐唱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中段用四声部的合唱表达希望借助神的力量推翻压迫的情景,第三部分再现的时候,仍然采用弱声齐唱的方式表达反抗的无望和对家园故土的思念。在歌剧合唱作品中声音的色彩需要根据剧情变化进行调整,只有符合剧情的音色才是正确的音色。

(三)中国民歌改编合唱作品的音色

中国的合唱从学堂乐歌开始发展至今,不过百年左右的时间,然而由于我们是直接在欧洲合唱的基础上开始的,经过无数作曲家和合唱音乐工作者的努力,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除了创作大量的西方合唱风格的如《黄河大合唱》、《长恨歌》等合唱作品,还将中国风格各异的民歌进行改编,用合唱的形式来表达出,赋予了中国民歌新的特点和魅力,如《掀起你的盖头来》、《半个月亮爬上来》、《赶牲灵》等,也还有将戏曲音乐改成合唱的如根据京剧《林海雪原》选段改编的《乘胜进军》、《打虎上山》等,这类作品的音色需要根据作品的风格进行恰如其分的调整,否则就失去了作品原有的地域特色和风格。比如《掀起你的盖头来》开始用三个不同调性的重复段进行色彩的对比,作曲技法上采用主旋律加伴奏音型的形式展现,所采用的音色是浓郁的新疆风格特色;经过短小的伴奏过渡句,作曲上采用将原有的节奏进行打断,形成具有神秘感的第二部分前段,在第二部分的后半段是连绵不断的柱式和声,需要采用宗教合唱风格的音色进行处理,但整个音色基调仍然是朦胧的;第三部分的作曲技法同第一部分,所需采用的音色仍然是新疆民歌风格的音色。在中国民歌改编的合唱或者以民歌为素材创作的合唱,都必须遵循风格特色为主的原则,否则就不是合理的音色安排。

第二部分:合唱的起声与色调

合唱的音色除了根据合唱作品的风格进行定位,在实际的排练中,还会有特殊的要求,需要进行声音色彩的调整,特别是起声方式、力度、速度的变化,对合唱音色有比较大的影响。

(一)合唱的起声

合唱的起声分为硬起声和软起声,在合唱中主要采用的是硬起声,硬起声因为力度等原因,有明显的发音点,便于起声统一。

1.合唱中的硬起声

硬起声在合唱中是用的最多的一种起声方式,如《黄河船夫曲》中女高、女中、男高声部第一句的“划哟”,由于需要清晰的咬字、吐字和ff(很强)的力度,必须使用硬起声,这样才能发声统一和整齐;男低声部节奏型连续的六个“划哟”,同样也需要硬起声,才能表达出用力划桨的场景,如果采用软起声,则无法表达出那种与惊涛骇浪博战的场面,整个气势就弱下来了。

2.合唱中的软起声

在某些特殊的片段,也会采用软起声的方式,特别是很弱的力度进入的这种情况,如《中国,我可爱的母亲》的第一句“中国啊中国”,力度是pp(很弱),音为小字一组的C,这时候往往采用软起声的方式悄悄的进入,若隐若现的感觉,更能表达作者所需要的那种情绪。如果采用硬起声,很容易破坏作品所需要营造的情绪和环境。

(二)合唱作品的色调

合唱作品也是有色彩变化的,合唱的色调主要是通过速度、力度、和声色彩等的变化营造的。

1.力度的变化

作品中的力度对比和变化给合唱作品带来了明显的色彩对比,通过力度的对比和变化,需要进行声音色彩的调整和变化,f或者ff的力度采用辉煌明亮的声音色彩,p或者pp的力度采用轻柔朦胧的音色,这才有明暗的色彩对比,这是合唱音色变化的一种,在实际的排练和案头工作准备阶段,需要对这种音色变化的情况进行合理地分析与处理。

2.速度的变化

速度的变化也会对合唱作品的色彩带来明显的变化,无论是加速、减速还是直接的速度对比,因为速度的变化会带来情绪的积累和转换,从而也直接在音色上产生了变化,速度的变化通常也伴随力度的变化,加速的时候通常会有渐强的力度变化,减速的时候通常会伴随渐弱的变化,速度的直接转变同样也伴随着力度的直接对比,这都是合唱色彩变化的方式之一,在排练的时候,需要根据这些色彩的变化调整合唱团的音色。

3.和声色彩的变化

合唱作品也通常采用和声色彩的变化来进行色调的变换,通常在段落的连接处用特殊的和弦进行转换,构成合唱色彩的变化,因为在进行中的和声连接产生的色调变化没有段落之间的转换那么明显,所以在段落转换或者特殊和弦的运用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通过音色的变化来展现出和声色彩的变化,为合唱作品增添更加丰富的色彩。作为合唱指挥,在进行案头工作的时候,需要对这些做好合理的设计和安排。

第三部分:指挥图示的设计

合唱指挥的案头工作除了对作品进行全面的分析,还需要进行指挥图示的设计与安排。指挥图示的设计与安排除了看谱子上的拍号一文,还需要根据作品的速度、力度等的变化进行特殊的设计。

(一)常规指挥图示的运用

常规的指挥图示运用很普遍,谱子上是什么拍号就用几拍子的图示,比如《黄水谣》开始是2/4拍,中段标的是4/4拍,再现段也是2/4拍,速度为Andante,这样的速度不需要合拍,也不需要分拍,只需要按谱子上标记的拍子进行指挥即可。

(二)非常规指挥图示的运用

如果作品速度很快则需要使用合拍,或者速度很慢则需要使用分拍等非常规的指挥方法。作为合唱指挥,需要在案头工作的准备阶段,对作品所使用的拍子进行明确安排,比如3/8拍、3/4拍、6/8拍等拍子的作品需要特别注意,歌剧《茶花女》第二幕的合唱选段《斗牛士之舞》,谱子上标的是3/8拍,如果按三拍子的话,势必会因为速度太快而手忙脚乱,在实际的指挥中需要打成一拍,这样才能保证作品正常的律动。同时因为作品速度很慢,需要将本来是常规拍子作品打成分拍,比如莫扎特《安魂曲》的第一首《进台咏》,谱子上是4/4拍,速度为Adagio,如果按正常的四拍子指挥的话,很容易因为拖不住而越来越快或者有意识的控制而越来越慢,为解决这样的问题,一般采用分拍,将每拍分为均等的两拍,这样既可以解决作品的律动问题,也能保证合唱团的团员能很准确地看懂指挥传达的意图。

由于作品中经常会出现自由延长、渐慢、渐快等记号,在遇到这些记号的时候需要根据作品的实际情况进行特别安排,比如自由延长后是回原速还是改变新的速度,都需要进行不同指挥图示安排。如果是回原来的速度,则需要在自由延长上做一个等待的指挥手势,在回原速的时候迅速按原来的拍子打下去,保证速度的连贯;如果自由延长后需要变化成新的速度,则需要在自由延长后对前一句进行收拍,然后重新按新的速度进行起拍以完成作品的指挥。如果是渐慢或者渐快,需要根据谱子的提示,进行拍速的变化、拍子的反弹线的延长或者缩短等处理,以保证速度转换的自然连贯。无论是渐慢、渐快还是自由延长,这些都需要合唱指挥在案头工作的时候做好设计预案。

第四部分:排练的计划与安排

除了上面分析的相关工作,作为合唱指挥还需要对即将进行的排练工作进行有计划的安排和部署。

(一)排练中的重点、难点分析

对指挥来说,无论是熟悉的作品还是新作品,都需要通过详细的案头工作对作品进行详细分析,对重点部分、难点部分的排练要有计划和处理措施,重点排哪些,难点部分的解决措施,同时需要预料到出现新的情况和难点。笔者在实际排练中曾遇到类似的情况,在排练无伴奏合唱《大青藏》的时候,第一部分男高声部两小节的重复,单从谱子上来说本应该是很简单的问题,由于合唱团员基础等原因却始终解决不了,最后只能进行单独排练,直到所有人都唱会,半个课时过去了,这也是合唱指挥会经常遇到的情况,特别是面对不熟悉的合唱团,遇到这种情况需要立刻调整排练计划,调整排练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以保证排练的正常进行。

(二)排练计划的安排

作为合唱指挥,还需要对即将进行的排练工作有计划的安排,什么时候进行粗排,需要多长时间,粗排需要解决什么问题,细排需要几次,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重点难点的排练计划和解决措施,最后的精排怎么做,演出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等等,都需要在案头工作中做好预案和安排。

结语

合唱的排练和指挥不是纸上谈兵,作为合唱指挥,准备的越充分排练的效率越高,否则就是大家陪着你一起熟悉谱子,会无端浪费很多时间,同时也会影响指挥在合唱团员心中的印象,甚至会因为指挥准备的不充分甚至拒绝排练或者要求换指挥。

作为合唱指挥的案头工作也绝不只是文章中提到的这些内容,每个指挥在排练的时候还需要根据合唱团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与调整,以保证排练的顺利和效率,作为指挥一定要从不断地实践中积累经验,为以后的排练做好更充分地准备。

笔者作为指挥工作者,把这些理论和经验分享出来,一是对自己指挥实践的总结,也是将自己的认识提出来供大家参考,不足之处请大家提出,便于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提高。

[1]杨大经,杨嘉仁.指挥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马革顺.合唱学新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3]李西林.斋藤秀雄指挥法研究[J].音乐探索,1998.

[4]石建平.指挥的案头工作[J].西藏艺术研究,2016.

猜你喜欢
谱子合唱团排练
舞动未来
穿错鞋的指挥家
A quieter world during the lockdown
两个大忙人
青海湖(2020年6期)2020-09-07 08:08:22
难忘的合唱团
合唱团的那些事儿
毛茸茸合唱团
指挥艺术指导与学生的排练教学
乐府新声(2016年4期)2016-06-22 13:03:15
试一试,才知道自己真的很棒
我的扬琴学习大法
琴童(2016年9期)2016-05-14 10:5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