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力华
[山东大学(威海),山东 威海 264200]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音乐课程创新研究
胡力华
[山东大学(威海),山东 威海 264200]
在全国各大院校都有中国民间音乐概论相关课程的开设,它是音乐专业的核心理论课,是综合类院校文科专业的一种公共选修课。这一课程以往运用的授课模式是传统经院式的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开展这一课程的创新研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民间音乐鉴赏能力。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音乐课程;创新
中国民间音乐属于中国的一种传统音乐,其有着深远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渊源,是民间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的反映。在该课程中学生要了解民间音乐的形态,把握其中的文化精神。因此,教师要创新民间音乐课程研究,将其知识和技能内化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教学的目的。
音乐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就是中国民间音乐概论,它在本科教学中也是主要的课程。该课程主要是对我国民间音乐的基本内容、发展历史现状、主要的形式等进行介绍[1]。在学习该课程后,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具备了独立从事音乐表演研究的综合能力。而且这一课程可以学生热爱我国的民间音乐文化的了解和培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对民间音乐文化保护的意识。在学生掌握民间音乐的基本理论后,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推动了我国民间音乐的文化研究。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课程授课以往运用的都是传统的经院式教学,只关心知识的讲授,教师都是照本宣科,很少会进行科研,知识都被系统化了,教学材料是刻板的条条框框。大多数课程的授课内容是纯讲授,其中可能会掺杂一些音频和视频的内容赏析。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授课、学生吸收,教师在重复的机械讲授,学生缺乏对课堂的兴趣,使得学生平添厌倦和逆反心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继承发展来说有很大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文化的顺利继承,阻碍我国民间文化的发展[2]。现在的大学生思想更加活跃,在民间音乐概论教学中如果没有实例的开展,只是单纯的进行理论讲授,与实践相脱离,学生是难以理解和感兴趣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音乐教学的特点,提高课堂的审美教育过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渗透科学的审美。因此,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可以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营造一种氛围,再现音乐的情景,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介绍作品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影像资料,伴随着画面和音乐的出现进行讲解,实现听觉和视觉的结合,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直观的画面和音响激发学生的共鸣。比在如欣赏《春江花月夜》时,学生就可以先观看视频,再结合优美的音乐和美景感受动人的画面,领略乐曲表达的内涵。
民间音乐课程的学习中,要了解曲目的音型、旋律、节奏、和声、调性、调式和音色等所有内容,并能够运用演唱、演奏技能,学习其中的文化和精神。因为这一课程具有比较鲜明的文化特性,在教学中就要运用多方位的文化视角,着眼于音乐本体的形态层面,在文化背景中将其作为文化类型和行为模式来观照,保证形态分析基础的合理的文化阐释。对于民间音乐的主要类型,要详细查阅资料,把握乐曲的历史背景、蕴含内容、伦理观、价值观和人格追求等。在学习民歌《走西口》时,就可以详细查阅《走西口》的有关内容,列举一些真实的事例,学生就有兴趣进行学习了解,也可以了解那个时期人们的悲惨生活,并增强对新中国的热爱[3]。民歌的苍凉、高亢、粗犷的风格,也会感染学生,让他们了解西北人民甚至全民族坚韧顽强的生命意志和精神,产生深切的体会。
在民间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使课程贴近生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民间采风,体验民俗风情。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拍摄或记录有关的实物资料、录音采访和文字整理,进行整理编排,并在课堂上播放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互换角色,增强课堂的趣味性。通过立体式的音乐教育模式,让学生在更立体开放的环境中把握民间音乐的主要内容,并积极参与其中,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其自身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中国民间音乐概论音乐课程是高校的一门专业性的理论基础课程,它是对高校教育专业性和实践性的一种体现,要实现现代化的课程指导,就要对该课程进行创新和完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根据课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对民间音乐的学习和兴趣,通过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把握民间音乐的基础知识理论,并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升学生民间音乐的鉴赏能力,实现教学目标,推进中国民间音乐概论音乐课程的创新发展。■
[1] 冯彬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教学创新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6:60-61.
[2] 黄春玲,宋文静,霍颖.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课程改革与建设初探[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02:106-108.
[3] 陈石萍.高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课程改革与建设初探[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0,03: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