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北宋琴诗研究

2017-01-29 17:01:42李骋昊
北方音乐 2017年15期
关键词:弹琴琴声古琴

李骋昊

(江苏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浅谈北宋琴诗研究

李骋昊

(江苏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古琴在北宋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雅乐乐器又是复古精神象征,因此琴诗研究成为观察北宋文人生活交游、审美情趣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从北宋琴诗繁荣的原因、题材内容出发,对北宋琴诗艺特色做一个浅尝辄止的分析。

北宋;琴诗;艺术特征

依《全宋诗》北宋卷统计,以弹拨类乐器为题材的诗有133首,如:古琴﹑琵琶﹑瑟﹑筝,其中以琴诗数目最多共计67首,足见宋代文人对琴的情有独钟。这数百首琴诗中,有直接描写琴制作工艺之精美的,如李鷙《霹雳琴》;有讲述古器典藏爱好的,如苏舜钦《演化琴德素高昔尝供奉先帝闻予所藏宝琴求而挥弄不忍去因为作歌以写其意云》;有赞美弹琴人技艺之高超的,如梅尧臣《若讷上人弹琴》;有描写琴声悦耳动听的,如黄庭坚《侯尉家听琵琶》等。这些琴诗中饱含诗人的喜怒哀乐,折射出北宋文人的审美情趣。

一、北宋琴诗创作兴盛的原因

(一)琴僧群体的涌现

北宋乐舞诗中琴僧的诗歌多达七八十首,如著名琴僧义海﹑知白等等。这些琴僧与文人交好,互相唱和,谈古论今,在当时社会颇具影响力。北宋时期大文豪如梅尧臣﹑范仲淹﹑苏轼等等都有大量描写琴僧抚琴的诗,如:梅尧臣《赠琴僧知白》﹑《若讷上人弹琴》;苏轼《听僧昭素琴》;北宋时期也有一部分琴僧留下了许多写琴的诗,如著名琴僧释志圆的《听琴》﹑《古琴诗》等等。

(二)文人的古琴私人收藏爱好盛行

北宋时期,收藏名琴在文人之间蔚然成风。文人士大夫在诗歌中提及的名琴,不胜枚举,常出现的名琴有:焦桐﹑雷琴﹑霹雳琴等等。 如沈辽在《太古师弹琴示道辅》中写道:“阳羡羽人惠相访,三尺焦桐行自从”;苏轼在《次韵奉和钱穆父蒋颍叔王仲至诗四首·其一见和西湖月下听琴》中写道:“当呼玉涧手,(家有雷琴甚奇古,玉涧道人崔闲妙于雅声,当呼使弹。)一洗羯鼓昏。”北宋乐舞诗中记录了大量名琴在文人之间赠送﹑与文人形影不离的场面。除此之外,北宋文人王避之在《渑水燕谈录》卷七中对于古琴收藏也有记载:

“秀州祥符院僧智和,蓄一古琴瑟,瑟微碧,文细,石为轸,制作精巧,音韵清越。中刊李阳冰篆三十九字,其略云:“南溟夷岛产木,名伽陀罗,文横如银屑,其坚如石,遂用作此。”

钱塘沈振蓄一琴,名冰清,腹有晋陵子铭云:“卓哉斯器,乐惟至正。音清韵古,月澄风劲。三余神爽,泛绝机静。雪夜敲冰,霜天击磬。阴阳潜感,否臧前镜。人其审之,岂独知政。”……后三十年,圣与官太常,会振侄述鬻冰清,索百千不售。”

第一则材料讲述了秀州有一名叫智和的和尚,收藏了一把制作精美的古代名琴名曰“响泉”,声音清越,装饰华美,琴上还有李阳冰篆刻的字,“其坚如石”表明琴体本身制作工艺坚不可摧。第二则材料以上资料讲述了钱塘人沈振收藏了一把叫“冰清”的古琴,每次鼓琴,声音如同“雪夜敲冰”,有官员出价千金欲购买冰清琴,遭到拒绝,古琴历经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已经成为文人墨客精神世界的象征符号,直接反映了古琴在北宋文人的生活中重要地位。

二、北宋琴诗的题材内容

(一)高山流水:以琴会友

高山流水觅知音几乎成了每个时代文人墨客的共同心声,宋代诗人不例外。一方面,以琴声表达知己难求的心声:如欧阳修“钟子忽已死,伯牙其已忽。绝弦谢世人,知音从此无。”(《夜坐弹琴二首》);另一方面,以琴会友,用琴声衬托两人友情的高洁,如:梅尧臣“上人南方来,手抱伏牺器。颓然造我门,不顾门下吏。”(《赠琴僧知白》)

(二)体现复古的思想

以韩愈主导的“古文运动”形势一直蔓延至两宋之际,古琴作为雅乐的代表之一,在宋代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从宋太祖的九弦琴到宋高祖的盾形琴无不体现了古琴在复古思想领域的地位。张方平在《秋过琴台》怀古中提到“周道积衰礼义坏,夫子咏歌沂泗滨……缅怀德音竟谁嗣,挥酒洒空独长叹。”诗人经过琴台时想象古代琴曲奏鸣的场景,主张恢复周礼,缅怀德音,弘扬复古礼教,传达对政治清明地向往。

三、北宋琴诗的艺术特色

(一)诗歌好发议论

“宋诗多议论”,宋代迎来了理学与儒学集大成的时期,这一时期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充满了哲理思辨的意味。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理学的发展在新的时期孕育着变革的需要。其次:重文轻武致使文人标举义理,追求思辨。在这种推崇理学的社会氛围下,文人多用辩证的眼光审视问题,形成了好发议论﹑以思辨为动因的主观积极性,遣词造句之间不再模仿,取而代之的是思理的契合,并且这种影响力远远波及到治学之外。

如欧阳修《夜坐弹琴有感二首呈圣俞》:

“钟子忽已死,伯牙其已乎。绝弦谢世人,知音从此无。瓠巴鱼自跃,此事见于书。师旷尝一鼓,群鹤舞空虚。吾恐二三说,其言皆过欤。不然古今人,愚智邈已殊。奈何人有耳,不及鸟与鱼。”

此时描写诗人半夜起床弹琴想到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的友谊,子期死后,伯牙断弦不再弹琴,知音再难寻觅。又联想到盲人乐师师况,他虽然双目失明,但师况击鼓,鹤群仿佛能听懂鼓声而旋即起舞。念及至此,诗人对以往的历史事件抒发评论,于是生发了古人与今人之间“愚智已殊”的感慨。这首诗因诗人引用的意象:鱼﹑鹤﹑盲人充满脱俗雅致的意味,传达出诗人对知己难觅的遗憾,以及渴望高山流水般友谊的人生追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宋人的思辨精神。

(二)诗歌孕育着禅心的畅达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禅心思想对于仕途不顺﹑奸佞陷害的批判到宋代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宋禅与宋诗结合,成为北宋诗歌一大特色。举苏轼为例,苏轼在《听僧昭素琴》中写道:“散我不平气,洗我不和气。此心知有在,尚复微吟”。苏轼在寺庙听僧人抚琴,未着一字写琴声,整首诗都在描写自己的感受,琴声有洗涤浊气的功效,诗人生发了不平之气全被清扫而空的清净之感,决定以一颗平和之心关照大千世界。诗人将琴声与禅理结合在一起,虽是不道一个禅字,却将凡尘生活提升到禅意世界,这点也是研究宋代琴诗不能忽视的。

J206.2

A

李骋昊(1994—),女,汉族,江苏省徐州市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学生,科学硕士。

猜你喜欢
弹琴琴声古琴
寻琴记:古琴的前世今生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海峡姐妹(2019年12期)2020-01-14 03:24:50
会弹琴的沙丘
快乐语文(2019年14期)2019-08-07 03:03:24
永远的琴声
永远的琴声
永远的琴声
寻访千年古琴
古琴的收藏价值在何处
艺术品鉴(2017年9期)2017-09-08 02:22:50
用腿弹琴的孩子
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