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合”在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中的重要价值

2017-01-28 05:11:57
黄河之声 2017年23期
关键词:舞姿古典舞舞蹈

刘 亚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北京舞蹈学院,北京 100081)

中国古典舞在基训课的训练中,静态的舞姿造型是我们最为基础的训练之一。然而在中国古典舞的舞姿当中,要始终遵循“三节六合”的规格要求;舞姿与舞姿的连接也要始终遵循“圆合”的运动规律。这样的程式规范不仅体现出我们对中国古典舞审美要求的认识与理解,也体现出我们用肢体动作来表现一种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在我们的中国古典舞教学中要始终贯穿“三节六合”的规格要求,使教与学充分体现出中国古典舞这种独特的审美追求。

一、“合”的概念及审美取向

现代汉语大词典对于“合”的解释为合并、开合、对拢、配合、聚合等很多种的解释,但从文学含义上理解就是指运动时全身上下、四肢百骸都能互相配合,协调一致,使全身各部动作的幅度、运动的快慢、发力的大小及方向,各肢体间的相对位置恰到好处,没有过与不及的情况。“合”是自然的、全面的,它包括内外相合,上下相合,左右相合。前后相合等。

然而“合”在中国古典舞当中恰似也反映了这种对于“合”的解释。“合”在中国古典舞身韵当中是所有基本韵律的集中体现之一,是中国古典舞在动作表现上追求和遵循的一种重要的形态特征,也是区别于其它舞种表现的重要动态差异。而作为中国古典舞基本运动方式的代名词,三节六合,便是对中国古典舞身韵当中“合”的最好诠释。“三节”是指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运动,以三部分而分释的身体表达,如头、腰、脚的协调运动,胯、膝、脚的相互配合,肩、肘、手的部分随追,以及形体与内心情感的协调一致之下的身体舞蹈表现,我们称之为“三节”。而“六合”则又有“外三合”和“内三合”之分。外三合是指每一个动作的三节分释时的协调配合,肩与胯之合,肘与膝之合,手与脚之合等等。对于内三合来说,是指心与意之合、意与神之合、神与形之合。这便是强调于我们在舞蹈动作当中对于内外统一,上下贯穿的舞蹈表达方式的要求所在。

于此可论,中国古典舞,作为中国舞蹈之根本,主要在于其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与表达。它是一种继承、是一种复原、是一种审美取向的限定、同时也是作为一种中国文化的表达载体。它作为一种“语言方式”,在悠漫的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每每闪烁着它独特的光彩;它作为一种“艺术载体”,在诸多艺术门类中,影响意义巨大,并承接着每个历史时代的系脉。而在中国古典舞舞蹈诠释的过程中,正是由于每个身体部位运动方式的不可分解,体现出相互统一之下的和谐美和整体美的效果。从而使我们在古典舞表达“合”的韵律和要求中,深刻的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和”的气息,使得中国古典舞在动作形态上增加浓厚的文化感,使中国古典舞的舞姿动作与情感表达更具含蓄、内敛、韵律、禅道等诸多传统文化思想的诠释。

二、“合”的训练价值与体现

中国古典舞中的“合”,继承了一种文化,体现了一种要求,表达了一种修养。贯穿了一种审美。使得中国古典舞不管是在文化内涵上,还是动作训练上,都有统一的思想以及理论所支撑,对中国古典舞舞蹈表现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正是因为思想与身体的统一,使得中国古典舞在舞蹈表现时,舞姿更容易达到那种游刃有余、如鱼得水以及畅快淋漓的华丽境界。

“合”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运用,使得舞蹈在肢体诠释上,不管从运动原理,还是舞蹈展现韵律上都体现了诸多理论定律以及文化内涵。

在中国民族舞姿转中,是以拧、倾形态的舞姿结构为主要特点,这些舞姿转的身法性较强,有些更是身法的延伸和夸张。以腰部和手臂的带动,依靠身体的协调性,近而完成舞蹈动作。然而“合”在舞姿转的运动中,是体现其舞蹈核心动词的关键。

当我们在静态的舞姿中,时刻强调外三合的规格要领、内三合的拿捏掌握时,舞姿贯穿始终的技术训练便潜移默化地融入我们的舞蹈之中。例如斜探海舞姿与斜探海舞姿转等等。这些舞姿都是以腰带动发力,强调了一个走上留下的运动方式。掌握其重心的分配,在上身拧倾的状态下,肩与胯合,山膀手指尖与动作腿脚尖相合,由下至上的螺旋向上旋转,以求在掌握好舞姿重心的基础之上时,完成对舞蹈更为华丽的诠释。

中国古典舞在运动方式中有着丰富的连接动作和路线过程,会以不同的身法韵律带出不同的连接路线。这也是我们中国古典舞中最能体现情感、细腻与韵味的独特表现。所以,我们总会说中国古典舞最美的地方不是动作结束的舞姿,而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过程。它的表现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细腻、谨慎和委婉。这也是中国古典舞与芭蕾舞的审美区别之一,芭蕾舞往往注重的是动作的结束,造型成为它训练中最主要的部分,而中国古典舞却恰恰相反。“流动”成为了中国古典舞体现美的最好方式;故此也是我们在训练中最有难度的训练。虽有难度,但是也有其规律可寻。舞蹈动作的连接,始终是在“三圆”轨迹里而派生出各种不同的动作路线。这样以圆求美的一种审美方式,主要结合了中国传统哲学中阴阳、虚实、内外、形神等方面的“圆合之美”。

中国古典舞在训练动作的衔接当中无处不画圆,在舞姿造型的定位当中无处不相合。只有达到舞姿造型的三节六合和整体的协调配合,才能使舞姿圆润,动静结合,用圆的路线带出各种舞姿造型,用舞姿造型的衔接划出三圆路线。

例如在“吸腿拧身舞姿转”结束之后所连接的动作中,能派生出很多种路线的运动方式,可以在平圆中顺动势接连接原地转,身体经过八字圆拧腰到大掖步斜托掌的位置。先是平圆的走上留下,再是经过腰走“八字圆”路线、手走立圆路线到大掖步,就是在体现出身体中的交错相合,整体协调,让身体的藏与露时刻表现出子午之相。同时在这身体一阴一阳的转换之中,体现出我们中国古典舞特有的运动规律。所以在任何的连接动作中都要注意身体三节之间“合”关系,才能更好的体现出中国古典舞“拧倾圆曲”的舞姿体态,与“回旋流转”的运动路线。着重表现出中国古典舞的含蓄之美,委婉之情,都是那种欲说还休的神态与形态的刻画,使得形神兼备,内外统一。

三、“合”在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中的审美定位

“合”从舞蹈视觉欣赏的角度上看是一种形态上、身体上的动作表现;同时也体现出了与同音“和”字的传统文化内涵相呼应。中国古典舞就是以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做积淀、历朝历代的雅乐舞蹈做线索和满足当代人的审美追求做标准而形成的。所以它的传承与发展都是在一种传统文化的引领之下而创新的。

在中国古典舞的教学当中的“合”这一要求,正是在追寻中国传统古典文化中“和合”文化的审美体现。应该说“和合”文化心理结构是构建了中国美学的主导精神,对“和”美的追求,形成了中国美学的和谐基调。我们正是根据这种和谐化的辩证法形成了舞姿中的阴与阳、步伐中的虚与实、体态上的形与神、过程中的动与静和用力上的内与外。这恰恰就是审美活动中辩证法的运用。也正是我们中国古典舞追求的一种独特的审美状态。

并且中国古典舞十分追求训练中身体的身段美,强调在运动当中身段所具有的中国传统审美特点“对立统一”的线条要求。只有不断追求身体上的“三节六合”才能体现舞姿造型上的子午之相。这种“交错相合”的身体运动方式,不仅是我们用来衡量和规范舞姿动作,也是在培养我们一种独特的审美方式。

在中国古典舞训练当中的程式表现里,我们注重动作中的起承转合以及组合动作中的起行止。在基训课堂上我们用身体来表现中国古典舞时,在眼神、动作、技术和连接的表现中都会体现出我们对古典舞深刻的认识与理解。然而“合”在这些动作中的体现,更是在衡量我们对于支撑古典舞发展的精神食粮,“中国传统文化”理解的深与浅。

四、“合”在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中国古典舞在“和”文化的影响下,在情感内涵上体现出含蓄与豪放对立统一,表达风格上有优美与刚武共同存在,动作形态上也就出现身体的三节六合。所以“重合”的传统思想在我们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和剧目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我们基训教学当中“合”即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也是训练中遵循的一种规律,体现的一种形态。无论是在静态的舞姿造型、动态的身法韵律还是在技术技巧与衔接路线的平圆、立圆、八字圆当中都体现出了“合”的隐形存在和外在表现。所以在我们的课堂训练当中我们要让学生在肢体运用中掌握“合”的运用规律与审美,让自己身体在表现当中无处不体现出一种身体“合”的体态。使心与意合、意与形合、形与神合,让我们在训练时遵循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与发展,也使欣赏者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去衡量中国古典舞作品中的肢体的表达的体现形式。于此明白了中国古典舞的训练本身与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一种“合”的体现。

综上,中国古典舞不光是要在理论和深层分析之下体现出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哲学理念,而是要在训练中也要不容忽视、始终遵循这样的一种规律。

[1]袁合.中国舞蹈美学[M].人民出版社,2011,3.

[2]沈元敏.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学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12.

[3]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王伟.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王国宾.中国古典舞教学与理论研究[M].北京舞蹈学院学报编辑部.

[6]王克芬,刘恩伯,冯双白.中国舞蹈大辞典[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8.

[7]金浩.论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审美取向[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04.

猜你喜欢
舞姿古典舞舞蹈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戏剧之家(2021年30期)2021-11-14 19:56:08
学舞蹈的男孩子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34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孩子(2019年10期)2019-11-22 08:06:01
梦幻舞姿
舞姿翩跹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16
舞姿
学生天地(2017年1期)2017-05-17 05:48:14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0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
北方音乐(2017年22期)2017-01-30 21:3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