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锡伯族民歌音乐形态分析

2017-01-28 05:11:57
黄河之声 2017年23期
关键词:锡伯族曲式曲调

李 滢

(伊犁师范学院艺术分院,新疆 伊宁 835000)

在历史的长河中,锡伯族的命运多舛,经历过无数次的变迁,广泛流布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族的民歌历史久远,最早在渔猎文化时期就已经存在民歌了,例如:《亚奇纳》一直广传于民间,之后又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让锡伯族民歌的种类也在不断增多,不仅在锡伯族的人文精神和社会生活中栩栩如生,民歌也成为了展示锡伯族民族传统、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在锡伯族的民歌中表现最为常见的就是:音阶调式、节拍节奏、曲调结构等都是其主要的形态特点。

一、锡伯族的民歌节奏

锡伯族的民歌节奏变幻莫测,非常具备灵活性,它是一种旋律曲调和多元化的节奏变化结合在一起的形态,通过锡伯族民歌的节奏灵活,体现了锡伯族的民族风情和生机勃勃的现象。例如:街头歌,其锡伯族的街头歌被他们的当地人民称之为“塔拉依舞春”,这是锡伯族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歌曲,而且被广大的锡伯族人民认为这是本民族固定的特色民歌,它所唱的对象是天地万物,所展现的音乐形态是包罗万象的,而且这类歌曲没有固定的曲种,多在节假日和田间劳动时临时编曲对唱。它的音乐特点是在其曲调的发展手法上、曲式结构上和歌词上很具有特色,几乎全部都是由两个不对称的乐句组成,下句后半部的下方严格五度(或四度)模仿;两乐句终止均由其结音下方二度或三度上行级进至结音而终止,终止式的五度模仿尤其严格。与此同时,在锡伯族的民歌中,说唱音乐非常简单,大部分曲子以单乐段组成,记忆方便又广泛流传,最为常见的是上下句的单乐段。节拍以2/4、3/4、4/4及其简单的节拍构成。简单的拍子体现简单的美,这也正体现了锡伯族民歌的优美,民风的淳朴。

二、锡伯族民歌音阶调式

1.音阶。音阶在锡伯族民间歌曲的各个种类中都有丰富多彩的应用。排除五声音阶,四声音阶和六声音阶等都是常见的。其中清羽,清角等偏音在锡伯族民歌中往往存在于一首作品中,从而形成八声或者九声音阶。

2.调式。在锡伯族民歌中,调式是多样化的,其中徵调式是最为重要的。宫音是通常存在于锡伯族念说调中,具备核心的意义,停留也是在宫音上。而中国五声调式在锡伯族民歌中最为常见,其中包含了大多数欧洲音乐体系的大小调音乐作品,让其混合性在一定程度上和中国五声性调式相互融合。究其原因,是由于西迁新疆200多年以后,锡伯族受人文,地理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其他民族长久以来共同生活,并相互借鉴,互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民族文化。这也是民族音乐艺术相互渗透的过程。由此可见,锡伯族的音乐调式是多样化的,其中最为独特的就是它的交融性,这是锡伯族民歌的音乐的主要特征。

三、锡伯族的曲调形式

在锡伯族中,其民歌有自己固定演唱的曲调,但是歌词不固定,基本都是即兴发挥,其中每个演唱者会根据听众、场合的不同去演唱,锡伯族的民歌曲调着重强调歌词的押韵,每行歌词都要求首、中、尾的押韵,因此,要求演唱者演唱时不但要临场发挥,而且要具有诗词般的歌词创造能力,这也是锡伯族民歌的一个鲜明形式特色。

四、锡伯族民歌的曲式结构

锡伯族的民歌和其他民族歌曲有一些不同,在曲式结构上有着鲜明的特点,两句体的曲式结构在锡伯族歌曲中是最容易见到的,但是除了两句体,五句体、六句体等等以上的曲调也是具有一定结构上的通性,在锡伯族民歌中,曲式结构和锡伯族的悠久历史特点和音乐鉴赏思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两句体是常见的。

三四段或者十几段不同的歌词在分节歌的歌词可能会见到,而短小的内容表现着对自然事物,情感等的表达。4+4的方整性结构,变化反复的平行乐段都存在于两句体乐段中。除此之外,非方整性的结构比较关系也常会出现。

五、结语

综上所述,锡伯族的民歌思想内容清新脱俗,其艺术风格也是魅力多彩,它们满含着丰富的民族风情,反映出锡伯族人民每个时期,每个阶段的实际生活以及独特的民族性格,这些音乐也在本质上成为了锡伯族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写照。

[1]祁晓冰,杜秀丽.锡伯族文学研究综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2]贺元秀.新疆锡伯族戏剧文学的表现形式及发展概况[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3]韩育民.锡伯族念唱调探析[J].民族艺术,2011,03.

[4]刘丽.锡伯族传统音乐形态探析[J].民族艺术,2013,06.

猜你喜欢
锡伯族曲式曲调
The Cuckoo布谷鸟
变体曲式的“再变”及结构范畴的结合
论西迁入疆后的锡伯族散文
布谷鸟
新教育(2018年3期)2018-05-25 05:35:28
边缘曲式所属范畴的判断
当代音乐(2018年10期)2018-05-14 15:36:43
锡伯族“贝伦舞”的舞目与词义辨析
乐府新声(2017年1期)2017-05-17 06:07:19
论并列曲式的审美特征
眉户《百戏图》《曲调名》考论
中华戏曲(2017年2期)2017-02-16 06:53:58
跨域反哺中的锡伯族音乐校本课程开发调查研究——以兴隆台锡伯族学校为个案
布谷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