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领欣
(陕西省民间艺术剧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54)
唢呐演奏中形象思维和心理调控的完美结合
石领欣
(陕西省民间艺术剧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54)
唢呐作为我国吹管乐器的重要分支,其发音高亢嘹亮,音色特殊,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被广泛地应用于民间秧歌、戏曲等音乐形式的伴奏中。为了更加充分地发挥唢呐的艺术魅力,使其更加突出地表现各类音乐形式的情感,彰显不同音乐形式的艺术魅力,需要演奏者对表演技法进行创新,不断尝试与掌握新的演奏方式。文章从形象思维与心理调控的角度出发,在相关音乐理论的指导下,实现唢呐演奏过程中形象思维与心理调控的完美结合,发挥唢呐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唢呐演奏;形象思维;心理调控;结合
唢呐由波斯人发明,三世纪时传入我国,俗称喇叭,木质管身,主体成圆锥形,上端由铜管哨子组成,下端套有喇叭口,音色辽阔高亢,音域较广,有着较为独特的艺术魅力,被广泛的应用于我国民族乐队合奏以及戏曲伴奏等不同的领域。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唢呐发展出不同的类型,如小唢呐、中唢呐、大唢呐以及周家班唢呐等多种类型,不同的唢呐虽然结构相似,但是在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演奏特色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2006年唢呐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别的非物质文化名录。为了更好地发挥唢呐的艺术魅力,增强唢呐在演奏过程中的演奏效果,需要演奏者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充分吸收借鉴原有的演奏技法,促进演奏技法的创新发展,推动唢呐演奏的有效传承。文章以形象思维与心理调控为切入点,立足于二者的技法特点,从多个角度出发,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
演奏形象思维是演奏者对于音乐作品的重新认知,借助于联想想象的方式,将自身的个人情感融入到作品之中,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起演奏者与音乐作品之间的感情共鸣,实现了乐曲感情的直观展现。唢呐演奏者的形象思维要求演奏者将他人的演奏作为基础,融合自身的演奏经验以及感情经历,对唢呐演奏乐曲的主题形象进行深化认知,形成对音乐作品意境的完整展现[]。同时形象思维可以将演奏者心中的情感充分的激发起来,并通过不同的演奏技巧,在表现乐曲音乐感情的同时,将演奏者自身的情感进行凸显,使得观众在欣赏唢呐演奏的过程中体会到相关作品中的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深刻的理解其艺术魅力。作为一种重要的唢呐表演技法,形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升了唢呐表演技巧的熟练程度,唢呐演奏者在运用形象思维演奏的过程中,通过深入感知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音乐情感,实现了对乐曲中各类技法的反复推敲,在技法练习以及心理情绪结合的过程中,使得唢呐表演者对于表演技巧的认知与掌握程度进一步深化,为唢呐演奏者自身的健康发展准备了必要条件。
对影响唢呐演奏的心理因素全面分析,为演奏者心理调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借助于良好的心理调控,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唢呐演奏的艺术水平,确保唢呐演奏魅力的充分发挥。
(一)演奏技巧对于唢呐演奏者的心理的影响
唢呐演奏者在表演的过程中,其心态的往往受到自身演奏技法熟练程度的影响,为了实现对唢呐演奏者心理状态的良好调整,需要演奏者在上台之前以及日常的练习过程中,对唢呐演奏的主要技法以及技巧进行着重训练,从而减少演奏技巧不熟练对唢呐演奏者的心理状态的影响,使演奏者能够在上台演奏的过程中,保持一个较为平和的心态,为心理调控工作的顺利进行准备了必要条件[2]。
(二)观众反应对于唢呐演奏者的心理影响
现场观众的反应对于唢呐演奏者演奏时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最为直接的影响,对于大多数唢呐演奏者来说,一旦现场观众对于唢呐演奏的演奏效果没有进行良好的回馈,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唢呐演奏者的心理负担,对唢呐演奏的现场效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唢呐演奏过程中形象思维与心理调控的完美结合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唢呐演奏者深刻认知形象思维在唢呐演奏中应用的现实意义,全面分析心理调控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从多个角度出发,努力实现形象思维与心理调控在唢呐演奏中的完美结合,实现唢呐演奏艺术魅力的挖掘与延续。
(一)唢呐演奏的前期准备
在进行唢呐演奏之前,为了保证演奏效果,实现形象思维与心理调控二者之间的完美结合。演奏者需要从身体机能以及心理状态两个层面入手对自身状态进行必要的调整,例如唢呐演奏者身体要尽量保持松弛状态,心态尽可能保持平衡,对呼吸节奏以及气息进行调整,尤其唢呐作为吹管乐器在演奏过程中,对于演奏者的气息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只有唢呐演奏者充分调整自身的气息,才能够保证演奏效果[3]。同时唢呐演奏者在前期准备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乐谱的内容以及情感进行全面深刻的解读,保证唢呐演奏形象思维中的感情切入点。另一方面要端正自身的心态,努力缓解自身在演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紧张情绪,实现自身心理的有机调控,为演奏过程中二者之间的结合奠定基础。
(二)唢呐形象思维与心理调控在演奏中的实现
唢呐形象思维与心理调控结合的过程中,演奏者在充分做好前期准备的基础下,在登台演奏之后,需要尽量沉着冷静,努力保持大脑的清醒度,排除一切外部环境对于演奏活动的干扰,尤其作为现场演奏环境的重要组成,唢呐演奏者需对于观众的反应进行选择性的可以忽视。同时利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将自身的注意力集中于唢呐演奏之中,保持演奏过程中良好的心态,实现自身良好心理状态的调控。在这一过程中,唢呐演奏者要尽力勾画出自身借助于唢呐所要表现的意境,借助于联想想象的方式,以直觉作为主要媒介,将视觉与听觉进行必要的融合,增强唢呐乐曲的音乐感染力。演奏者根据自身的生活经历以及情感经历,对情绪进行酝酿,同时将自身情感与乐曲思想进行有机沟通,实现良好意境的表达以及清晰的心相,从而将唢呐表演的形象化[4]。
唢呐演奏过程与形象思维与心理调控结合的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全面分析唢呐演奏形象思维以及心理调控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演奏方式,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最大程度地将唢呐的艺术魅力激发出来,推动唢呐表演艺术的传承发展,实现民族音乐的振兴。
[1]王伟.形象思维与心理调控在唢呐演奏中完美结合[J].艺术科技,2014(12):117.
[2]张强.论心理调控在唢呐演奏中的运用[J].2016(11):46-47.
[3]胡远响.论演奏技术在唢呐音色的影响[J].长江丛刊,2016(12):18.
[4]王欢.唢呐的几种演奏技巧[J].南风,2015(15):77-78.
J632.1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