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书者心画”中的性情因素

2017-01-28 15:05:40孙梦丽楚雄市文化馆675000
大众文艺 2017年4期
关键词:书者扬雄性情

孙梦丽 (楚雄市文化馆 675000)

试论“书者心画”中的性情因素

孙梦丽 (楚雄市文化馆 675000)

“书者心画”是扬雄《法言》中提出的关于文字的见解。当其被引入书法时,“书”和“心”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书者心画”中包含的书和书法的关系、书法和心的关系,试图发掘书写者自身性情的因素,从而寻找更好地将性情运用于书法的方法。

书;心;书法;性情

文字是中国文化的表征,历来研究者众多。“心”的审美范畴是人类文艺学、美学不衰的主题,自春秋以迄于今,有关它的探索不断呈现。西汉扬雄在其《法言•问神篇》中提出了“书者心画”的重要论断。他说:“面相之,辞相适,捈中心之所欲,通诸人之嚍嚍者,莫如言;弥纶天下之事,记久明远,著古昔之昏昏,传千里之忞忞者,莫如书。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1扬雄认为文字是心画,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对文字起源于图画记事的认可。刘志成认为“绘画作图是一种古老的记事方法,以描摹事物的形象来记录事情或表达某种意愿的,艺术性并不十分重要,关键在于它帮助人们记忆或表达思想。”2记忆或表达思想就可视为扬雄“书”的意义。

晚于扬雄约半个世纪的许慎也在《说文》序中写道:“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箸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3许慎此说认为文字生于象形,笔画交错而象物,所以文字就是物象之本。不论扬雄或是许慎,从某种意义上都认为“书”,即文字,是人们用来表达思想的媒介。

随着时间的推移,扬雄“书者心画”的论断从文字的范畴进入了书法的领域,那么,“书”何以被赋予了“书法”的意蕴呢?通常人们认为文字可以成为书法就是因为汉字的结构以及书写汉字所用的工具,这说的都只是书法艺术的表现对象。应该清楚的是,如果人们不去美化汉字,那么汉字就只是一种表达语言,交流情感,记载事物的符号,“写字”自然不能成其为艺术。所以,书法不等同于文字,并且文字成为书法是需要条件的。因为文字本身即使再漂亮,也是一种不自觉的现象,不能成为共识。这个条件便是“书法自身有了美的自觉,成为美的对象”4,而书法自觉通常认为开始于东汉末年,最终确立于魏晋之际,如此,书法在以文字为载体的同时又从文字中衍生出来,成为一种艺术。

最早把扬雄“书,心画也”语用于书法的是宋代书家朱长文,他在《续书断》中说“其(指颜真卿)发于笔翰,则刚毅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扬子云以书为心画,于鲁公信矣。”5朱长文以颜真卿为书者心画的范例,可以看出,“心”在书法中有了自己独特的意义。

扬雄书者心画的观点运用于书法,反映了人的心性外化于笔墨的状态,是创作主体的心智、性情、修养乃至技术能力等方面的体现。具体而言,书法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来体现人的性情呢?我认为可以归结到书法自身的特征上,如:节奏性、时间性、抽象性和概括性。

书法是以书写汉字为基础,通过布局、结构、点画运动来表现人的情感、意蕴的艺术。而这种情感外化是有时间限制的,因为人的情感是变化着的,书法能感兴的就是书写者特定时间的情感。书者心画强调的是主客体的统一,“心”是书法存在的主体形式,是有节奏和时间的,作为客体的书法,运动的点画在承载顺时性的同时,也构成了书法的节奏感。再有,心手相应是书法创作的最佳状态。手的运动,包括指、腕、肘、臂,都是有节奏的,不可能一味地动,它只能处于一种有节奏的变化当中,或快或慢,或疾或徐。

时间和节奏又都是抽象的,书者心画也是关于心、神、气的笼统概括,它具有抽象性,是儒、道等哲学思想在书法美学上的转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不可捉摸的,只能依靠创作者个人体会。

在带有书法艺术根本特征创作的过程里,大致能够展现作者的性格、气质以及对书法艺术的个体感知,这就引导书法创作者进入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和审美境界。在此过程中,它向欣赏者展示的则是一种生命的活力。好的书法作品之所以具有感染力,就是因为有情。对于书家而言,则是在情感支配下,用线条在有限的空间中勾勒出心灵活动的轨迹,这样的生命活力往往构成书写者与欣赏者在感情上、意境上的共鸣。倘若书者不动情,欣赏者何以情动?

而书家在书写过程中可以寻找各种方法,以便更好地将自己的性情注入书法艺术中,如此,作品才能赋予更多的生命力。

我个人认为,方法有三。

首先,要积古,在博观约取中找寻自我释放的途径。写字只有将前人法则与个人特性融在一起,才能大浪淘沙。纵观历代书家,诸如钟、王、智永、褚、赵、米、文等,各有面目,却在展现个人性情与独特的时代精神时,始终遵循着相当一致的书法法则。所以,我们要在临习古人的基础上,吸取古人积累多时的经验,并且找到自己与古代书家性情中的契合点,而不是单纯地摹古。只有这样,才可能由技近乎道。

其次,要重视自身的修养。古人早已提出“风神骨气者居上”6的论断。书法史中以心性修养和书法技法并重的理论不胜枚举。好的艺术作品是具有书家真性情的作品。

第三,要保持内在的从容与闲适

当下的书法更多的是一种艺术创作,各类型的展览、书家充斥其间,不免时风大躁。作为一个书写者,我们是追逐还是沉淀,就取决于我们的心性。只有在书法积累的同时,为自己保留开阔的心灵空间,保存内在的从容与悠闲,才能找寻一条适合自己的书法之路。前人对书法创作中应有的虚静也早有认识。从蔡邕“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7到孙过庭“神怡务闲”,都认为书法创作的关键在于散淡,尊重性情。所以保持内在的从容很重要。我们可以借鉴老子“涤除玄鉴”的方法论,排除主观欲念,以保持内心的虚静。只有这样才能观照外物,寻找其变化的根源。

综上所述,性情是扬雄“书者心画”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在清楚书法和性情的关系后,才能在书法的学习、创作中更好地发挥性情这一因素的作用。

注释:

1.扬雄《法言•潜夫论》,王以宪注释本,华夏出版社,2002.1,第40页。

2.刘志成《汉字学》,成都天地出版社,2001.7,第27页。

3.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12年,第314页。

4.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12,第88页。

5.《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0,第324页。

6.张怀瓘《书议》,见《张怀瓘书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4,第17页。

7.蔡邕《笔论》,《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0,第5页

猜你喜欢
书者扬雄性情
时间的性情
中学语文(2022年31期)2022-12-31 11:11:18
试论扬雄《法言》对儒学的发展
筑书巢
中外文摘(2020年2期)2020-11-12 12:02:19
刍议扬雄笔下的蚕桑及民生观
四川蚕业(2020年3期)2020-07-16 08:09:42
扬雄的蚕丛说与史学价值
四川蚕业(2020年2期)2020-07-10 03:14:50
西汉扬雄《太玄》律学思想的初步认识
书者自乐
中国篆刻(2017年3期)2017-05-17 06:20:50
感受书法 体味性情
中国篆刻(2016年3期)2016-09-26 12:19:29
硬、安、纯——鲁侍萍没有大改的“真”性情
语文知识(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3
《复性书》性情观再探——以“情”为中心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