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宝元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eijing International Book Fair,以下简称“BIBF”)创办于1986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创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国际书展平台。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BIBF30年间取得了长足进步。2016年举办的第23届BIBF,展览面积达到78600平方米,参展国家和地区达到86个,参展商达到2407家,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5018项,分别比创办初增长10.07倍、2.46倍、10.56倍和51.73倍。从硬指标看,BIBF已仅次于法兰克福书展,成为全球第二大书展。但实事求是地讲,在书展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等软实力上,BIBF不仅与法兰克福书展相去甚远,也与伦敦书展、博洛尼亚儿童书展等在某些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国发展的时代要求。BIBF作为国家级的国际书展平台,承担着新的历史使命:践行文化自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强竞争、强吸引、强影响平台。结合BIBF发展现状,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需要着力提升两方面的能力:一是提升书展自身的软实力,即在国际书展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转变发展方式,由硬指标的数量式增长,转型为软实力的内涵式提升,在完成从小到大发展后,实现由大变强;二是提升服务走出去的能力,即在增强书展软实力的同时,更好地发挥“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平台作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是BIBF国际传播能力的一体两面。
西方现代会展业的发展历史表明,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投入是展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企业是展会品牌塑造的重要主体,市场运作是展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BIBF的发展历史也证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主办单位的领导,中国出版集团下属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的承办管理,以及中国经济社会和出版业的快速发展,共同奠定了其今日的国际地位和世界影响。在未来发展中,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和市场三方面的联动作用,是BIBF提升国际地位,增强书展发展动力和前进力的关键。
BIBF是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直接领导下发展壮大的。在新的时代要求下,总局等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注入更多的新闻出版、文化以及教育科技资源,将BIBF打造成我国文化对外开放的旗舰品牌、产业国际化发展的交流平台、全民阅读的推广平台。同时,也要从走出去全局着眼,不断优化BIBF与国内其他文化博览会、孔子学院、中国文化中心等文化机构的资源配置与合作方式,增强呼应效应,不断强化BIBF作为家门口走出去平台的地位。
依托城市资源,塑造书展品牌,是国际上各大书展的成功经验。法兰克福书展作为“出版界的奥林匹克”,继承的是美茵河畔法兰克福600多年来欧洲图书贸易重镇的历史基因。伦敦书展也注重打城市牌,依托伦敦作为创意产业之都的城市品牌与资源,2015年开始举办伦敦图书与银幕周。BIBF立足北京,地利优势突出,需要进一步发挥北京市人民政府作为主办单位的作用,借助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强化资源整合,与首都规划、北京城市建设融为一体,擦亮这张“文化名片”。
BIBF虽已闻名世界,但却尚未融入全球展览行业,应尽快加入全球展览业协会(The Global Association of the Exhibition Industry, UFI)等国际协会。这一方面能够提升BIBF国际认可度,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习国际书展及其他专业贸易展会的办展经验,提高办展的标准化、国际化水平。同时,书展竞争日趋激烈,产业融合加速发展,新的形势要求BIBF着力加强市场研究,深入研究国内外书展、出版及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识别、研究、满足、创造参展需求,增强市场吸引力;并更加注重提高专业运营能力,加强展会科学管理、项目运作、人才队伍建设等,提升服务品质。
BIBF是参照国际书展创办的,也始终注重对国际书展办展方式的学习,如主宾国、童书馆、绘本展等都是学习各大书展的创新成果。在产业国际化、数字化、市场化的背景下,BIBF要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扎根出版、创意延伸,在展区规划、论坛设计、活动组织等方面,与产业对接,与国际接轨,突出展区的功能化、论坛的专业化、参展的多元化、活动的热门化,在出版合作、文化交流方面形成蝴蝶效应,成为国际出版创新发展的东方坐标与重要事件。在未来发展中,着力提升融合发展、国际合作、全球营销三个方面的能力,是BIBF提高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核心。
近年来,国际上有代表性的书展纷纷在出版与创意融合方面做文章,创亮点。法兰克福书展在6个展馆的不同出版展区分别设立“热点”展区,伦敦书展设立跨媒体展区和伦敦图书与银幕周。这均体现了融合发展的理念,既顺应了产业发展,也保持了书展的吸引力。从实际效果看,两大书展近年来新兴产业和创新人士的参展数量不断增长。相比之下,BIBF近年来虽聚焦出版创新,在数字出版、童书等方面形成了亮点,但在出版与创意产业的融合方面亟待加强,需要通过展览创新,增强对国内外创意产业、企业和人士的吸引,营造融合创新氛围,跟上国际步伐,引领国际潮流。
引入国际合作伙伴、颁发国际性奖项,是提升书展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在引入合作伙伴方面,伦敦书展2016年与国际出版商协会合作举办国际出版商协会第31届大会,2017年与尼尔森公司合作举办量子大会(Quantum Conference),成为全球书展的市场焦点。在颁发国际性奖项方面,伦敦书展2014年开始设立国际出版卓越奖系列奖项,10多个奖项将欧美市场、新兴市场和主宾国一网打尽,让参展商皆大欢喜。相比之下,BIBF与国际组织和企业的合作,以及国际奖项的设置还少之又少。尤其是,要加强与具有国际影响的行业组织和企业合作,形成利益共同体,引入或创设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论坛、奖项、活动等,成为提高国际影响的品牌担当。
数字时代,新的交流模式和传播方式时刻颠覆着传统书展的功能。如何不断增强国际参展商、专业观众和大众的参与度,持续引发国际市场的关注,是全球书展业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为此,法兰克福书展不仅在书展期间举办“故事驱动大会”(StoryDrive),还以“讲故事·卖故事”为主题,拓展新兴市场。如2012年入驻京交会,每年5月举办“故事驱动中国大会”;2015年开始与新加坡出版商协会合作,每年11月举办“新加坡出版研讨会或故事驱动亚洲大会”。伦敦书展也是如此,2016年与上海书展签署伦敦图书与银幕周和上海国际文学周合作备忘录,互请双方作家出席各自活动。博洛尼亚儿童书展也巡回举办“博洛尼亚插画展”,2016年以来先后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举办“巧遇全球最美插画”中国巡展。相比之下,BIBF虽然每年在我国参加全球各地书展时,举办推介会,但仅是宣讲,形式单一。这既体现了BIBF国际拓展能力的薄弱,也反映了BIBF可拓展子品牌的缺乏。同时,更应看到,各大书展的全球营销,靠的是成熟商业模式的支撑。因此,BIBF需要在品牌内涵、产业引领和国际共性等方面加强项目创新,构建共赢的商业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创立可在全球全年推广的子品牌论坛或专题展览,以全球营销提高国际市场的参与度,增强对国际展商的吸引力。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是我国发展的时代要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BIBF的责任担当。目前,BIBF初步形成了展示我国出版成果和发展成就、促进版权输出、深化国际合作的走出去服务体系,仍需持续创新,不断丰富家门口走出去平台的功能。在未来发展中,围绕服务走出去,构建集展览、研讨和传播“三位一体”的书展体系,是BIBF助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的重点。
在中国出版成果的展览中,坚定贯彻“四个自信”,加强对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展区规划和专题展示,对参展的国内出版单位归类分区,对参展图书统筹分类,向世界全面展现中国的发展成就,展示中国出版和文化产业的新兴业态、创新成果与商业魅力。同时,落实国家外交、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布局,加强面向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招展力度,加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邀展力度,并结合年度外交重点开展“事件”策展,从而以更广泛的引进来促进更深入的走出去。
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具潜力的经济市场,也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文化市场。法兰克福书展、伦敦书展等对中国市场的长期耕耘与持续拓展,便是最好的注脚。因此,BIBF要增强市场自信,进一步创新论坛形式,以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为核心,持续创建有层次、分专业、聚热点、强吸引的论坛体系。在不断细化版权、童书、教育等出版领域研讨的同时,创新拓展出版与科技、影视、游戏等融合发展的研讨。在研讨中,突出中国主题的合作研讨,加强国际产业发展共性问题的探讨,深化专业热点的商讨,推动国内与国外出版、创意产业的有效对接与深入合作。以商业的共赢成果,实现国际参展由“请进来”转变为“主动来”。以商业的力量,吸引国际展商和专业观众自觉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接受中国。
时至今日,BIBF已经由版权贸易型专业书展转变为集展览展示、版权贸易、出版合作、专业研讨、文化展览、阅读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会展。因此,一方面要着力加强出版走出去的服务。加强书展期间新书发布、合作签约的组织和宣传。提升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的国际影响,借助获奖者的智力和资源,建设实施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外图书互译计划等国家翻译工程的重要智库。加强海外图书馆、国际电商、实体书店的招展,成为实施中国出版国际传播工程的重要平台。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北京的资源优势,积极探索与大学、图书馆、剧院、博物馆、科技园等的合作,共同举办专题展览、论坛、活动等,形成以出版走出去为核心的立体文化传播模式,不断增强BIBF作为“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平台的国际传播效应。
BIBF经过30年的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大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历史使命,要求BIBF既要切实提升书展的软实力,又要加快提升文化走出去的服务能力,打造强竞争、强吸引、强影响的世界级书展平台,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