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以长江流域为例(第1课时)

2017-01-23 08:10:31马山山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长江流域流域条件

马山山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第二中学)

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以长江流域为例(第1课时)

马山山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第二中学)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本条标准的重点不是长江流域开发的具体条件,而是要求学生掌握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的一般方法。

2.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的优势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②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长江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2)过程与方法

探究学习与生本理念相结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科学的发展观。

3.主要内容

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

4.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必修三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为下一节课长江流域的开发与整治提供了依据。在内容编排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通过初中地理的学习已经对长江流域概况有所了解,并且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概括能力。因此,分析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对学生来说已不再困难。

但是,学生在分析问题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机械记忆分析方法,回答问题或面面俱到,或遗漏要点,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理术语运用不准确;答题不规范等等。

三、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生本课堂+案例教学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手段: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实物展台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过程与组织 依据与意图创设情景(1分钟)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长江流域景观图片,使学生感受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自主学习(3分钟) 利用实物展台分别展示三份不同的学案(典型错误较多的、书写潦草的、书写工整且正确的),由学生评价点评。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良学习习惯。合作探究(3 5分钟)探究问题1 .结合已有知识及相关知识链接1,比较长江与密西西比河流域开发的自然地理条件哪一个更优越,请谈谈你的看法。(1 3分钟)【操作流程】第一步:合作交流(5分钟)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及相关知识链接1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同时把交流的成果在学案上记录下来,教师巡视辅导。第二步:展台展示(2分钟)A小组利用实物展台展示交流的成果并做出解释,其他小组与A小组的答案比较对照,并将相同点与不同点记录下来,为接下来的发言做好准备。第三步:质疑评价(5分钟)各小组针对与A小组的不同点轮流发言,阐述自己的不同观点,由全班学生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后,再把正确的答案在学案上整理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启发引导并板书归纳学生的要点。若各小组轮流发言后答案仍然存在问题或不够完善,教师也可以提出质疑,进一步引导学生把答案补充完善。比如,学生在分析流域自然环境状况时容易遗漏流域位置,在分析密西西比河水文状况时容易忽略北部存在结冰期的问题等等。1 .总结流域开发的自然地理条件。2 .有利于学生调动主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为探究流域的人文地理条件奠定了基础。

续表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案例教学法,将生本教育理念引入课堂教学,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此外,由于三个探究问题均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长江流域流域条件
压油沟小流域
排除多余的条件
堡子沟流域综合治理
罗堰小流域
选择合适的条件
走遍长江流域的英国小伙
打造智慧流域的思路及构想——以讨赖河流域为例
为什么夏天的雨最多
长江流域园区的府际合作研究
学习月刊(2016年14期)2016-07-11 01:54:38
长江流域径流演变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