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明,王雨晴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丽江 674199)
丽江发展社区支持农业(CSA)的策略研究
朱 明,王雨晴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丽江 674199)
社区支持农业(CSA)是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使用最为广泛的永续农业运作方式之一,中国的CSA在食品安全的威胁下也发展起来。文章结合丽江农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提出了丽江发展CSA的对策建议,为丽江建设特色农业提供参考意见。
社区支持农业 CSA 丽江 策略
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以下简称 CSA)于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日本和瑞士,1986年美国首个此类农场的建立者罗宾·范·恩(Robyn Van En)将这种模式正式命名为社区支持农业。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欧洲有大约4 000个CSA项目和超过40万消费家庭;美国的CSA农场数量也已突破4 000家。CSA已成为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使用最为广泛的永续农业运作方式之一。它倡导相互支持、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理念,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搭建一座信任桥梁,构建一种可以密切合作的新型合作体系。在这种体系下,生产者进行本地生产,消费者实现本地消费,使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真正走到一起,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有益尝试。
长期以来,中国农业生产普遍采用高度集约化生产方式,过度强调产量而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致使中国农业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面临严峻形势。层出不穷的各类食品安全问题让社会陷入巨大恐慌,不到20年的时间里,癌症发病率上升了69%。由此带来的还有环境污染问题,据统计我国土壤污染和水体污染中有超过一半的污染物来自农工业生产。在此背景下,一批有识之士引入了CSA理念并付诸实践。2006年出现于河南兰考的“购米包地”协议农业种植形式标志着我国CSA的萌芽。2008年国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CSA项目—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建立以后,短短几年间各类CSA就遍及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四川等省区市。目前全国已有超过80个典型CSA项目正在为10 000多户中国家庭供应新鲜安全的农产品。
3.1 经济意义
CSA有利于消除城乡隔阂,一定程度上改变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CSA经营者可以根据城市居民的具体预订需求提供健康安全、生态环保的优质有机农产品,并通过短链直销模式获得高出普通农产品50%到80%的经济收入,不仅避免农产品大部分利润落入中间商之手,提高了收入;同时也有效规避了因气候、市场因素所带来的风险,使得社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资源高效利用。另外,消费者也在参与社区支持农业的过程中获得了安全的农产品、体验乡村生活和农业种植体验的机会。
3.2 社会意义
CSA不仅能为城市居民带来安全有机的食品,还能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农村地区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CSA提倡低收入群体通过参与农业劳动换取有机种植的农产品,也为低收入群体食用绿色农产品提供了可能。此外,CSA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为都市人群提供一个可以亲近大自然的好机会,使人们在耕作土地中收获知识和幸福,对人们形成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和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促进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营造良好的城乡互动关系大有裨益。
3.3 环境意义
大型的化工农业使我国土壤和水的污染程度加深,并带来了土壤板结、生物多样化下降以及土地种植成本升高等诸多问题。CSA生产拒绝使用化肥、农药,要求使用有机肥料,采用物理方法杀灭害虫、真菌和其他危害作物生长的生物,使得农业生产回归原来的本色,对防治土壤、河流水源污染、保护农地生态环境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有机生产方式,引导当地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主动接近自然、了解自然,提高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土地面积2.12万km2,地势起伏较大,山区、平坝、河谷并存,山区、半山区占全市总面积的92.3%,最高点玉龙雪山海拔5 596 m,与最低点海拔高差达4 581 m,立体气候显著。年均气温12.6~19.9℃,年均降雨量910~1 040 mm,全年无霜期为191~310 d,日照时间为2 321~2 554 h。举世闻名的世界遗产—丽江古城位于几大坝区的交汇处,是丽江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村落聚集地,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郁,以纳西族为代表的东巴文化弥漫于整个古城区中。城区四面群山环抱,气势壮观,山形奇异而优美,是我国重点向世界推荐的旅游胜地之一。
4.1 丽江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自然条件方面,丽江复杂的地形地貌、显著的立体气候特点,适宜多种生物共存。除粮食、油料、茶叶、蔬菜、烤烟、果品、药材、花卉外,还有特产野生菌、各类滋补药材,黑山羊、华坪白毛乌骨鸡也是丽江特有禽畜品种。近年来还从国外引进玛咖、优质芒果、肉牛、香猪等。农产品不仅种类丰富,且在产业化、品牌化方面已具备一定基础。省级以上农业企业20余家,拥有注册商标37个;数十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认证荣誉。社会经济方面,丽江市政府对创新农业发展模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较为重视,将特色农业、效益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广大农户们在政策引导和动员下,对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有较强的主观意愿。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也在扩大对丽江特色农产品的市场需求。
4.2 丽江农业发展的制约条件
首先是自然限制条件。丽江适合开展农业生产的坝区面积小,且耕地质量不高、空间分布分散,缺少大面积养殖水面,导致农业规模受限。其次是农业基础设施脆弱,易受自然灾害影响,“靠天吃饭”的格局没有根本扭转。农业生产方式粗放,科技含量不高。市场方面,生产农户与消费者之间没有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生产者要承受来自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从政府层面看,财政扶持力度也不足,尤其是在资金投入、信贷扶持、税收优惠政策方面与省内其他地区相比还有差距。
5.1 加大宣传力度,推广CSA理念
鉴于CSA模式在当前还尚未被绝大多数消费者所知晓并认同,通过适当的方式扩大宣传范围,适时打造、推介一批丽江的CSA龙头项目,使CSA先进理念深入人心,不断扩大CSA的社会知名度。可先通过对国内、省内已经成功运行的典型CSA项目进行宣传策划,将其中的成功经验制成宣传册,或者通过广播电视媒体进行多渠道多角度宣传,适时组织消费者参与本地CSA农场的实地体验活动,让CSA的有机理念、运作模式、利益共享方式广为消费者熟知,从而促进城市消费者与农场经营者建立良好的互信关系,真正实现“风险共担、收获共享”。
5.2 规范生产管理,保障产品品质
CSA项目成功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农产品的质量控制,不使用化肥和农药,采用有机方式生产。但由于存在技术、成本、质量保障的问题,需要农业主管部门进行引导,制定相应的标准,鼓励、支持CSA农场推行生态可持续的农产品种植和畜禽养殖方式,定期对生产者开展培训,规范生产管理,确保向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有机、健康的农产品。同时要不断推动CSA农产品向标准化、安全性、可追溯方向发展,进而保障产品品质。
5.3 健全扶持政策,实现价格最优
由于CSA农产品价格较普通农产品高,为了提高消费者参与CSA的意愿,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对该模式推广进行扶持,增强CSA的发展潜力和社会认同度。丽江市农业主管部门可以制定相关配套帮扶政策,比如在土地流转、资金支持、技术指导等方面为CSA农场提供更多便利条件,给予CSA 农场适当的土地租金补贴等,以使农场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既能保证农户收入,又能有效降低农产品价格,吸引消费者,从而实现价格最优。
5.4 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综合功能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大势所趋,CSA不仅是城市反哺农村、社区支援农业的有益尝试,更是农村哺育城市、农业支撑城市,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的一条“绿色”通道。
为了顺利推广CSA,可以利用丽江作为国内外著名旅游地的优势,结合本地居民与外地游客对不同类型农产品的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助合作,调动各方资源,CSA推广与发展生态农业、都市农业、休闲体验农业和观光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以充分发挥CSA的社会服务、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等功能,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绿色、有机的农产品,进而促进CSA健康发展,发挥其多功能属性优势。
5.5 创新产品供给,提供优质服务
国内外许多CSA项目都存在农产品种类单一,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丽江CSA项目可利用丰富的物产,因地制宜地制定多种类、多层次、立体化的农产品功能供应体系,满足本地居民甚至是外地游客的订购需求。鉴于CSA项目初期消费者选择不利于农场降低成本的“配送份额”模式的倾向,应充分调动本地丰富的旅游资源,结合特色农事休闲体验(如丽江地区别具特色的“化賩”),为消费者提供形式多样的衍生活动,以吸引更多消费者参与其中。
5.6 扶植民间组织,营造社会氛围
充分发挥市科协、农协等民间组织及其他NGO(非政府组织)在生态环保、食品安全方面,特别是在推广CSA方面的引导作用。在农村组建负责推广有机生产、管理、销售的生态生产合作社,在城市社区组建负责宣传绿色理念与消费行为的绿色消费合作社,并通过CSA项目把二者联结起来。充分挖掘当地的历史民俗文化,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农耕文化、生态文化主题活动,发扬和传承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营造社会氛围。
[1] Henderson E,Van En R.Sharing the Harvest:A Citizen’s Guide to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2 nd Edition.White River Junction,VT:Chelsea Green Publishing.2007
[2] 陈卫平.社区支持农业:理论与实践.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34~44
[3] 石嫣,程存旺.生态型都市农业发展与城市中等收入群体兴起相关性分析.贵州社会科学,2011,(2):55~60
[4] 温铁军.CSA 模式是建设生态型农业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合作经济,2009,(10):44
[5] 邵隽,张玉钧.社区支持农业型市民农园休闲模式研究.旅游学刊,2012,(12):74~79
[6] 张文瑞.CSA模式下的农村旅游开发研究.农业经济,2014,(7):71~72
[7] 杜姗姗,蔡建明.食品安全导向下的都市农业发展模式—以北京蔬菜生产为例.地理科学进展,2012,(6):783~791
[8] 陈卫平,黄娇,刘濛洋.社区支持型农业的发展现况与前景展望.农业展望,2011,(1):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