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贫困视角的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对策探究
——以湘西州为例

2017-01-18 11:30:16张明星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消费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湘西精准民族

张明星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基于贫困视角的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对策探究
——以湘西州为例

张明星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贫困问题一直困绕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对湘西州贫困因素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精准扶贫脱贫战略、教育投入和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对策措施,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三农”问题,实现少数民族真正脱贫致富。

湘西州贫困 原因 对策措施

一、湘西州概述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湘西州)1957年9月成立。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之处、武陵山区中心腹地。总面积1547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平原以及水域各占全州面积81.5%、10.3%、5.4%和1.5%。州域内辖7县1市,乡镇105个、村寨1953个。2015年末,湘西州总人口296.53万人,其中土家族133.3万人,占总人数45.03%,占少数民族55.6%,苗族105.3万人,占总人数35.57%,占少数民族43.9%,两个民族占总人数80.57%。历史变迁铸造了30个民族大杂处、小聚居格局。①

湘西州经过近六十年变迁,从无到有,经济等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州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3%,到2015年达497.2亿元,人均纯收入逐年增长,但与同期全国与湖南省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农民人均收入仅为湖南省的60.5%和全国的58.2%,②也低于同期的周边各地区,排名最末一位。见图1。

图1 湘西州与周边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

二、湘西州贫困现状

湘西州人民勤劳、朴实,霸得蛮。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等因素,经济增速虽然较快,但经济总量小,工业体系弱小。同时,教育弱造成人们整体素质偏低,思想僵化、落后,市场意识差,思想贫困和能力贫困成为阻碍经济发展主要瓶颈之一,该地区成为湖南省成片最贫困落后的地区。域内7县1市都是贫困县市,占全省贫困县35%,是典型“老、少、穷、边、库”地区。2015年末,贫困人口50.07万,占全州农业人口1/3、全省贫困人口1/7。贫困发生率远高于全国和全省,脱贫相当严峻,见表1。据调查,90%贫困是少数民族人群,这也是值得特别关注的民族发展问题。

表1 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湘西州与全国、全省的对比(2015)

三、贫困原因分析

(一)因思想僵化落后而致贫

湘西州是以土家族和苗族命名的自治州。两个民族世代居住于此,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形成各自独特民族文化和习俗。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是湖南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古代巴人是土家族先民,有本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土家语支,俗称“土语”,但无文字。该民族依山而居,是名副其实的山地民族。苗族自称“仡雄”“果雄”,是我国最古老民族之一,有五大支系:红苗、青苗、黑苗、白苗、花苗,祖先是蚩尤,中华民族形成之初的“人文三祖”之一。湘西州俗称“苗疆”。有自己语言,俗称“苗语”,属汉藏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无文字流传。

两个民族与自然、与外敌抗争历程,造就其崇拜与敬重英雄,形成了重武轻文、重男轻女的传统文化。在固定生活环境中,精神和文化传承依靠一代代的父传子、母传女的口口相传。两个民族至今没有形成自己最重要的文化传承工具——文字,造成两个民族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度不高。由于两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语言,说自己的土话,造成两个民族与外界交流甚少,无法正常接触现代文明,长年积累,社会整体文化素养偏低,文盲或半文盲比例大。长期的与世隔绝和自我封闭,造成两个民族思想僵化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市场经济意识相当薄弱,自给自足盛行,所需用品一般集中赶集完成,量小、履盖率低,收入来源单一。正是源于传统文化习俗,形成了该地区长期贫困落后的根源。

(二)教育落后而致贫

湘西穷,表象是经济穷,其根在教育穷。湘西州各类教育基础薄弱、人们对教育认知度低,语言问题而造成整体教育落后,陷入贫困代际传递怪圈。据湘西州第五、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十年内文盲减少88377人,文盲率由10.33%下降为5.76%,下降4.57个百分点。每10万人中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学生数,湘西州和全省分别为6780、3440、2390、1490和25133、35458、18838、9766。③各层次学生数明显低于全省。全州建档立卡73.16万贫困人群中90%是少数民族,40%以上仅小学文化或文盲,技能缺乏家庭超过30%。可见湘西州教育是多么薄弱。

(三)恶劣条件而致贫

湘西州属于喀斯特地形,土层浅,肥力差,土地产量低,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频繁,抗自然灾害能力弱。山多地少,耕地面积仅199.3千公顷,占总面积12.89%。而且地形复杂,山高路远,村寨分布广,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交通十分不便。目前仍有237个行政村不通水、不通路。同时,因灾因病因学而返贫现象比较严重,全州每年返贫人数达2万人以上。

四、解决湘西州贫困的对策

(一)加强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

精准扶贫是根据我国国情提出的扶贫方略,是政府当前最重要的中心工作。通过“五个坚持”原则、实施扶贫“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工程。④夯实农村基础,发展农村经济,实现连片贫困村、贫困户整体脱帽、脱贫,实现农村面貌根本性转变,彻底解决“三农”问题。

1.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产业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培育各种新型经营主体,利用湘西州地理优势和农业特色优势,大力发展如湘西黄牛、百合、茶叶等特色产业,利用“公司+合作社+农户”、“农业科技园+合作社+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聚集力量形成合力,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农产品产业链,逐步形成以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与专业大户为骨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产业带动农民致富。

2.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神秘而魅力湘西,除了拥有132个国字号文化旅游品牌外,还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土村苗寨。独特而丰富自然资源和便利交通,为发展乡村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路子。

3.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利用扶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实施战略,政府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到改革农村这一宏伟工程,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责、权、利相互统一协调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和公共医疗服务保障机制等,⑤把“三农”短板真正建起来、补起来,实现农民稳定增收,从而实现“三农”脱胎换骨。

(二)加快夯实教育投入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主题。盼致富无思路,想致富无技术,求致富无出路,是当前农民生产生活真实写照。教育的作用毋庸置疑。针对民族贫困地区教育穷现况,中央与省级增拨教育专项资金投入,夯实和发展基础教育,扩大职业教育投入,以常态化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增强农民知识、开阔农民视野,农民有了一技之长,“三无”变成“三有”,“一技在手,吃穿不愁”,不局限于“一亩三分地”,通过创业或走出去,实现真正脱贫致富。

(三)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1.思想决定出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各项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不进则退。首先,政府部门必须解放思想,打破陈旧观念和惯性思维,简政放权,从“权力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改革思维,敢于闯陈规陋习“禁区”、闯前人未曾涉及“盲区”、闯矛盾错综复杂令人望而却步“难区”,统一思想,形成“一股绳”合力发展新局面。其次,健全领导干部用人机制。发展好不好,关键看领导。坚持和完善科学的用人观念和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强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夯实农村“两委”基层组织基础。它是党的工作最坚实力量和支撑点,也是贯彻落实政策和改革“三农”成败的关键。建立无缝责任链条,形成一套科学的体系。最后,用湘西人的蛮和市场经济的活,借助精准扶贫脱贫的东风,大胆探索,树立一乡一品或几乡一品的品牌意识,彻底改变农村面貌,形成“别人走一步,我们走三步”奋力直追之势,营造百家齐放,万家争鸣的创新发展局面。

2.利用“互联网+”等平台,扩大销售渠道。有了农产品,只是脱贫致富第一步,最关键是“最后一公里”的销售环节。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新农村改革浪潮中去,帮助农民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向电商新业态求活力,乘着“互联网+”东风,树立诚信经营意识和品牌效益意识,通过微博、微信等多种平台,拓展产品网络营销,实现农产品无库存、收入年年涨的局面。

[1]湘西自治州统计局.湘西州统计年鉴[R].2015年.

[2]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省统计年鉴[R].2015年.

[3]湘西自治州统计局.湘西自治州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 http://www.tjcn.org/plus/view. php?aid=22589.2011-12-13.

[4]习近平.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讲话[N].经济日报.2015-11-29.

[5]汪继章.精准扶贫:扶贫方式的革命性变革[J].中国扶贫,2015 (11):28-30.

张明星,男,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基金来源:国家民委资助课题:《职业教育服务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研究-以湖南省湘西土家族和苗族自治州为例》。湘西职院课题:《基于精准扶贫视阈的民族贫困地区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融合机制研究》

猜你喜欢
湘西精准民族
我们的民族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当代陕西(2020年21期)2020-12-14 08:14:36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人民交通(2019年16期)2019-12-20 07:03:44
精准的打铁
NBA特刊(2018年11期)2018-08-13 09:29:22
欢乐湘西
民族音乐(2018年1期)2018-04-18 03:24:25
多元民族
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 01:54:08
走进湘西凤凰城
散文诗(2017年18期)2018-01-31 02:43:51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6:48:02
湘西 国画
文艺论坛(2017年4期)2017-05-08 10:48:18
精准扶贫二首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