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4)
为全面了解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课题组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总体态势是良好的,他们关注时事,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乐观,进取向上,有社会责任感。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宗旨意识不强、重专业知识轻政治理论、价值观多元化复杂化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教育的针对性和协同性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课题组成员的归纳总结,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可以通过教育者、教育对象和教育环境等三个方面来提升,即提升教育形式的多样性、教育对象的针对性和教育环境的协同性。
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可以通过思政课教师课堂教学多样性、辅导员工作方法多样性和党团组织活动多样性等加以实现。
思政课堂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最正规的途径,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学以教师理论讲授为主,往往教师累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或者是你讲你的课,我玩我的手机,缺乏师生的互动与交流,难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思政课堂也亟需创新,需要思政课教师结合社会现实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如案例教学法,教师就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结合社会或学校现实通过一个案例加以展示,然后列出思考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思考讨论时间,然后进行课堂提问讨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学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认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网络学习法,教师可以通过学校购买的网络学习平台,鼓励学生通过微课、慕课等网络学习形式进行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教师把学生的网络学习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以经验值的方式给予奖励,并作为期末考试考核的依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辅导员是学生课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完成者和责任人。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辅导员应采用多样化的工作方法。
说服教育法,也可称为灌输教育。开展主题班会,结合社会现实和班级实际情况,每周有针对性地确立一个主题,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发言讨论,然后辅导员加以总结提升,对全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因材施教法。学生中不乏有特殊群体,因性格或家庭等原因不服管教、不能融入集体、沉迷网络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就要求辅导员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及时发现这部分学生的不良倾向,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网络教育法。在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社会热点问题上,通过建立的班级微信群、QQ群等网络交流平台,组织学生进行网上讨论,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党团组织的积极作用还是比较重视的,72.6%的被调查者向往加入中国共产党。因此,应发挥党组织在学生中的先进引领作用,通过业余党校、政治学习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党在现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并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启发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理想,自我严格要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组织则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升旗仪式、清明扫墓、爱心捐助等形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更好的基础。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即学生是现实的、社会的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从人自身的特点出发,关切人的特殊性,注重教育的针对性,采取合适的形式,安排适当的内容。
大学生虽然年龄相差无几,受教育程度也一样,但由于不同学生家庭背景不同,面临的问题也有诸多差异:同样是适应大学生活问题,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首先考虑的是经济方面的问题,即如何节约生活费甚至要考虑勤工俭学的问题,而来自城市的学生则要考虑如何独立,如何与室友相处的问题;同样是住宿问题,来自于城市的大学生往往要求生活设施齐全、高档化, 因此提出要学校在宿舍安装空调等问题,而来自于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往往连最基本的水电费都难以支付。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思想动向,只有抓准了大学生的不同个体的思想认识问题,才能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动权,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取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不同专业的学生,虽然都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但要提高教育效果的针对性,还需要结合其所学专业,帮助学生分析该专业对应的行业及职业相关背景、现状及前景,从事该职业需要具备的技能素养等,从而使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清晰的认识,并据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科学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和职业生涯,做到有的放矢。
同一个学生在大学的不同阶段,其思想认识问题也是不一样的。大一时更多面对的是高校学习、生活的适应问题,大二时更多的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与人生规划设计等问题,大三时更多的是恋爱、顶岗实习、就业创业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具体的学生身上又有不同表现。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生不同人生阶段的特点和问题,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内容,开展个性化、特色化的教育,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随着社会发展、时代进步,改革不断深化,导致大学生思想认识问题的社会环境、情势发生了变化。当代大学生已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他们更多地走出了象牙塔,关注社会现实,关心国家大事,并利用课余时间及寒暑假参与到社会实践中。这就需要教育者紧跟形势发展,不断充实和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使之与社会发展、改革形势同步,以凸显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性与针对性。
恩格斯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形成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这一论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质量的提升必然是各种教育力量协同作用的结果。
社会环境通常被认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环境,要依靠政府行为和社会动员,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环境。要建立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用发展来解决社会经济环境中出现的新问题,以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充分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豪感和政治责任感,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建设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倡导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推动引导、渗透感染和约束规范作用,和谐的校园环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助推器。要加强校园物质环境建设,既要体现整体的和谐性,又要突出校园环境的独特性,努力做到“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每一个学习生活场景都能育人”。加强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建设,重点体现在学校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上,要以“三风”建设引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有针对性、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活动,如文化讲堂、道德讲堂等突出学校特色,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校园网络环境建设是新时期和谐校园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手机电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标配,但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如何使用网络、如何利用网络资源缺乏正确的判断,更多的用于游戏和社交。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校园网站建设,通过对网络的管理、开发和利用,使其更好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马克思指出:“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最先对人实施教育和影响的场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其形成和父母的教育、家庭氛围密切相关。因此要充分开发利用家庭环境的教育资源,使其更好地为子女的健康成长服务。首先,家长要转变家庭教育观念,要让子女全面发展,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创造适合孩子的家庭教育方法。其次,身教胜于言传,家长要以身作则,以自身良好的素质引导孩子,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良师,并形成良好的家风,加强对传统美德的学习教育弘扬,以良好的家庭风气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最后,要优化家庭成员关系,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在融洽的家庭氛围中,才能形成乐观、善良的性格和健康的心理,从而产生良好的家庭教育效果。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通过内因发挥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或延缓作用,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固然离不开社会、学校及家庭等外因的作用,但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学生自身。因此在加强外部环境建设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是提升高职院校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 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既要让大学生通过自我认知、自我反省、自我掌控、自我完善,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又要以集体的形式,如班级或社团,在大学生内部开展互帮互学,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1]张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原则及实现方式研究[J]. 江苏高教,2016(04):116-118.
[2]王树荫,石亚玲. 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着力点[J]. 思想理论教育,2015(07):18-22.
[3]黄月.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环境建设之我见[J]. 经济研究导刊,2012(12):279-280.
[4]尹茹.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家庭环境优化途径和方法研究[J]. 思想政治与法律研究,2015(11):105.
[5]叶荣国.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思考[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33-137.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4 卷)[M].人民出版社,1995: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