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有仓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农牧扶贫开发局,青海湟中8116000)
种猪养殖管理技术要点
金有仓
(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农牧扶贫开发局,青海湟中8116000)
某种程度上讲,种猪饲喂管理好坏,直接关乎到猪场的养殖效益。种猪科学饲喂管理,是提升种猪生产力,确保商品猪出栏质量的重要保障。就此,重视种猪饲喂管理,文章重点自种猪疾病防控管理、种猪饲喂及营养管理、种公猪养殖环境管理等几大方面,做要点阐述,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种猪 饲养管理 环境控制
种猪饲养,关乎猪场养殖效益,是每个养猪户必须要重视的关键问题。由此,某种程度上,种公猪养殖质量和效益,直接关系到一个养殖企业的收益和发展。
重视种猪疾病防控,是提升种猪养殖效益的关键。在此,防病管理工作的开展,务必树立防重于治的理念,搞好猪病防疫工作。能根据生猪生长规律,制定切实实际的免疫程序,选择正规厂商提供疫苗,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免疫巩固走,全方位多角度的防控种猪疾病的发生。
搞好日常消毒管理,是防控各类疫病的基础。消毒易选用刺激性小的消毒药剂,注意场内外的消毒,防治致病菌源的侵入。尤其刚引进的种猪,消毒工作不能松懈。定期带猪消毒,消毒用刺激性小、无腐蚀的药剂,比如:氯制剂、碘制剂等等,坚持每周消毒3次,最好多种消毒药剂轮换使用,确保强消毒效果,
组织接种疫苗,是种猪疾病防控的前提保障。疫苗接种后2周,做好抗体水平检测。尤其,对猪群影响较大、危害较重的疾病,比如:口蹄疫、猪瘟、伪狂犬病等等,通过采血检测了解抗体水平,掌握免疫状况,减少重大疾病对生猪健康造成的威胁。检测工作,每年至少2~3次,确保抽样占全群10%以上。同时,做好防寄生虫病的准备,体内驱虫每年2次,体外驱虫每年6次,确保种猪健康。
对种公猪的饲喂,做好定时限量。日粮组方,以精料为主,控制蛋白含量在14%以上,适量补充氨基酸、维生素、钙磷等等。尤其配种旺盛期,注意提升日粮中粗蛋白水平,达到提升精液质量。其中,注意赖氨酸、维生素等的补给,对促进睾丸发育、提升精液品质效果不错。
保证种公猪充足饮水,确保饮水质量,适量增加运动量,促进种公猪的新陈代谢,提升种公猪体质,增强其配种能力。
合理使用种公猪,定期检查精液品质,避免采精过度。同时,根据精液变化,适量调整喂料营养。
种母猪的饲养管理是整个养殖生产的难点,是决定一个企业能否获益的关键所在。种母猪饲养的好,有利于母猪本身健康、受胎率、产仔数和产乳量提高。肥胖和瘦弱均能影响母猪的繁殖生产性能。后备母猪是决定母猪繁殖效应的重要因素,在配种10~15d进行短期优质饲养、加料饲喂,过肥或者过重都不利于后期生产,配种母猪日龄应达到210d以上,体重120kg以上,由于体重太重或者日龄太小而配种,可能导致母猪的终身繁殖周期缩短。配种成功后的妊娠母猪根据不同时期的生理特点进行分阶段饲喂。哺乳期母猪在饲喂过程中,为保证仔猪的生长发育,应严格控制喂料的管理。首先保证采食量的充足,少量多次的饲喂方式,特别是在夏天,最好饲喂3次/d,且在日粮中增加粗蛋白的比例,辅助补充钙。产后1周宜饲喂汤料,保证饮水充足,逐渐增加采食量,产后1周的采食量应该达到4.5~5.0kg,产后2~3周的采食量应达到6~8kg,从而保证母猪营养的跟上繁殖性能的恢复。在高温季节夏季,日粮中应增加维生素的添加,比如在平时饲喂时适量的饲喂胡萝卜,有利于维生素A的摄取,有利于提高受孕率。
养猪生产期间,疾病控制、营养管理,是决定种猪生产力水平的关键因素。但是,环境因素同样不被忽视。这些年,随养猪生产的深入,环境管理控制问题备受养猪户关注。文章阐述的环境控制,最重要的还是集中在温湿度的控制上。
种猪对温度较敏感,尤其怀孕母猪和后备公猪。特别是怀孕母猪和后备公猪,高温可显著抑制母猪的性能和产仔数[3];且高温或者低温能够影响公猪的繁殖性能和精子质量,通常需要保证公猪舍温度为18℃~20℃。在抗热应激方面,应结合猪场的饲养环境增加基本降温措施,制定合适的通风量综合改善降温同分条件。在对种猪舍、怀孕舍、哺乳母猪舍结合定时喷雾设备采用水帘正压通风降温措施,防止热应激问题。同时,需要根据猪舍大小合理计划养殖密度,对不同类别的猪分开饲养。特别是在夏季的时候,更应注重通风降温。
湿度的影响,通常与温度协同作用。研究证实:温度控制得当的话,湿度对种猪的影响往往不大。
除此之外,争议较大的,还有猪场的空气质量。尤其,猪场的排泄物和废弃物,不恰当处理,对猪场环境的影响。更多的研究表明:合理利用猪场废弃物,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完全可实现变废为宝,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又能起到防空气污染的目的。
种猪管理好坏,某种程度上,影响猪场的养殖效益。但是,搞好种猪养殖管理工作,同样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方面工作执行到位。首先,重视种猪疾病防控,是提升种猪养殖效益的关键。务必树立防重于治的理念,搞好猪病防疫工作,加强日常消毒管理,合理组织接种疫苗,为确保种猪健康保驾护航。其次,注意营养调配,搞好种猪饲喂及营养管理。最后,养猪生产期间,疾病控制、营养管理,是决定种猪生产力水平的关键因素。但是,环境因素同样不被忽视。种猪养殖期间,对温湿度变化的应激反应较强烈。由此,环境管理控制中,重点应做好温湿度的控制。
[1]陈贤全.种猪的引种及饲养管理技术要点[J].贵州畜牧兽医,2013,(1):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