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亮
(山东省昌邑市北孟镇畜牧兽医管理站,山东昌邑 261318)
鸡瘟的预防与治疗
陈 亮
(山东省昌邑市北孟镇畜牧兽医管理站,山东昌邑 261318)
在养鸡的生产过程中,多数人都懂得只要搞好鸡瘟病的预防工作,养鸡就算成功了一半基层所谓的就鸡瘟包括新城疫和禽流感。随着疫情的日趋复杂,做好鸡瘟疾病的防控工作,将直接关系到养禽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务必准确了解此病临床症状,掌握此病准确的诊断要领,采取对应的防控和治疗措施,切实降低此病的易感率。
鸡新城疫是鸡瘟的一种主要类型,临床症状表现:处于急性发病期的鸡大多在还未表现出明显症状时便已死亡。在所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中主要包括有精神不振、进食量减小或拒绝进食、双翅下垂、张口呼吸、闭眼呆立等。感染鸡瘟之后除出现一般的张口呼吸症状之外,同时还会表现出产蛋量骤然降低,蛋壳颜色变浅且粗糙,在病发后期,部分鸡还可能出现转圈、扭头等神经性症状表现。
此种鸡瘟类型大多是由于导致禽类感冒的病毒所诱发感染。
临床症状表现:通常最急性病禽往往还未表现出临床症状时便会死亡。而一般处于急性发病期的病禽会表现出精神萎靡、进食量减小或拒绝进食、眼睑肿胀、眼圈发红、流泪,进而造成结膜炎甚至失明。通常在患病之后其鸡冠顶端会呈肿胀状,且颜色发紫,并发咳嗽、张口呼吸等症状表现,且排便为绿色稀状。
3.1 改善鸡群饲喂管理,提升鸡群抗病性能
做好鸡群日常饲喂管理,实现科学化、合理化,能大大提升鸡群抗病性能,降低此病感染概率。控制养鸡密度,调控温湿度,注意场地的消毒卫生管理。根据饲喂环境的变化,饲料中加适量的板蓝根、大蒜等等,对此病预防效果更好些。期间,配用有杀毒药效的药物,联用黄连解毒散药剂,能大大提升鸡群的抗病毒能力。产蛋鸡受鸡瘟病影响,生殖系统严重破坏,而导致有减蛋症状。在此期间,适量加维生素E及增产类药物,对于改善减蛋症状,提升产蛋量大有裨益。
3.2 及时接种防疫疫苗,增强鸡群抗病体质
养鸡生产过程中,多数人能意识到接种防疫疫苗,在鸡瘟病防控中的重要性。但是,接种疫苗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因为预防鸡瘟病的疫苗不是一种,其用法也不一样,不同日龄的鸡用不同的疫苗,掌握不好或使用不准确,防疫工作就会失败。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接种疫苗之后,机体不良应激的作用,同样加大感染其他病毒型的可能,同样降低鸡群的抗病性能。由此,接种工作务必谨慎。现就几种常见常用接种疫苗用量及用法做详细阐述,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鸡瘟I系疫苗:在鸡3月龄(90日龄)时注射使用,用生理盐水作千倍稀释,胸部肌肉注射1ml。也可百倍稀释,皮下注射0.1ml,注射后3~4d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两个月。鸡瘟II系弱毒疫苗:在雏鸡7日龄至9日龄时滴鼻使用。鸡瘟“III系”和“IV系”疫苗:这两种疫苗都是在雏鸡10日龄时采取饮水法应用,用生理盐水将疫苗稀释成0.1%的浓度,让雏鸡自由饮用,每只雏鸡应饮足10~15ml,免疫期在7个月以上,切勿用热水稀释,以免降低效果。鸡瘟F系疫苗:此疫苗要进行多次免疫使用,7日龄至12日龄雏鸡采用饮水法免疫,用冷开水将疫苗500倍稀释,每只雏鸡饮足3~4ml。21日龄至25日龄雏鸡采用饮水法或气雾法免疫,用冷开水将疫苗1500倍稀释,每只雏鸡饮足25ml;气雾免疫时,疫苗中加入0.1%的青霉素。
3.3 加强鸡群卫生管理,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
鸡瘟流行和肆虐期间,搞好卫生管理工作,同样很重要和关键。在此病流行期间,注意搞好饮食卫生,禁止饮用未经加热的冷水。条件允许的,食用的肉类、蛋类等食品,均需经加热高温处理,确保熟透。严格处理病死鸡,所有尸体深埋无公害处理,及时喷施消毒药剂,注意饲喂人员的全身防护,减少与病死畜的直接接触。场地内禁养其他禽类,鸡瘟流行期间,及时用抗病毒药物防控,避免此病的扩撒和蔓延。
3.4 中药祛风化痰,改善呼吸困难症状
在采用中药治疗鸡瘟时,通常可选用的药物有:红花 7g 左右、丹皮 10g 左右、桔梗 10g 左右、防风 10g 左右、天花粉 10g左右、泽泻 10g 左右、薄荷 10g 左右、槟榔10g 左右、甘草 10g 左右、黑柴胡 10g 左右、赤芍 10g 左右、杏仁 10g 左右、鱼腥草 15g左右、菊花 15g 左右、板蓝根 20g 左右、大青叶 20g 左右、蒲公英 20g 左右、连翘 20g左右、金银花 20g 左右,将以上中药材依据一定的重量配比制成中药方剂,针对鸡瘟治疗可起到较为有效的治疗效果,且适用于大规模的推广应用。
鸡瘟为传染性较强的群发病,感染后可导致鸡群批量死亡,给养鸡工作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为降低此病的危害,务必将改善鸡群饲喂管理、接种防疫疫苗、加强鸡群卫生管理等工作落实具体,同时,制定切合实际的中药防病措施,控制此病的扩散和蔓延。
[1] 张恒,袁辉,陈涛,等.中国首次检出的H12N2亚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组特征和系统进化分析[J]. 病毒学报,2017,(2):129-135.
[2] 赖伟健.禽流感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7,(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