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进森
(盐城市大丰区种猪场,江苏盐城 224136)
猪布病防控工作建议
陈进森
(盐城市大丰区种猪场,江苏盐城 224136)
猪布鲁氏菌病为常见人畜共患病,潜在危害较大严重影响公共卫生安全。总结相关研究综述,就此病的流行、发生、防控措施等一一做要点阐述,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猪病 防控 流行
猪布鲁氏杆菌病,为布鲁氏菌感染而诱发的人畜共患病。此菌自然界存活能力强,常用消毒药剂,比如:来苏尔、福尔马林等等,都能较短时间将其清灭。猪布鲁氏菌病为猪型布鲁氏菌感染而诱发。
生猪布鲁氏菌病潜在的危害极大,具体体现在:第一,影响公共卫生安全,严重威胁民众健康。作为人畜共患病,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病程短则数月,长则有数年,而且,误诊率高,造成此病反复发作,影响身心健康,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第二,危害畜牧养殖产业,怀孕母猪感染后,常导致流产率增加,造成不孕、空怀、育成率低等等,影响生猪养殖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不同挽回的经济损失。此外,患病病畜为重要传染源,可造成疫病的规模扩散,污染饮水、饲草、土壤等形成自然传染源,对健康猪群是潜在的威胁。第三,作为人畜共患病,一旦有人感染病例报道,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将形成恐慌源,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病猪、流产母猪和其他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当感染的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时,病原菌可从胎儿、胎衣、胎水、阴道分泌物中大量排出;病猪乳汁和发病公猪精液,以及有时粪尿中也可排菌。排出的病原菌污染产房、猪舍、物品和用具、饲料及其他环境,健康猪采食了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经消化道而感染。此外,配种也是感染的重要途径,经过损伤的皮肤和黏膜也能感染发病。
感染猪大多数呈隐性经过。发病母猪的主要症状是流产,多发生于怀孕的第(二)三月,有的在妊娠的第(二)三周即发生流产;早期流产的胎儿和胎衣大多被猪吃掉,常不被发现;流产前母猪表现出食欲减退、精神差,体温升高,但症状多不明显;流产的胎儿多为死胎。流产母猪从阴道流出分泌物,少数母猪可发生胎衣不下及子宫炎,可影响其配种。新感染和发病猪场,流产的数量较多。
公猪发病的主要症状是睾丸炎和附睾炎。一侧或双侧性的无痛性肿大,有的有局部热痛,并伴有全身性症状,病程稍长者,病猪的睾丸发生萎缩、硬化,甚至性欲减退或丧失,失去繁殖配种能力。
公猪和母猪都可发生关节炎,一般多在后肢,关节局部肿大、疼痛,关节囊内液体增多,出现关节僵硬、跛行。
猪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根据猪群中怀孕母猪有流产症状、种公猪伴发睾丸炎,不少患病病例伴发关节炎等等,都可作为此病诊断的判定标准。但是,确诊需结合实验室诊断。在此病诊断期间,应注意与类似病症病例鉴别。此病感染最典型症状:母猪流产率高。由此,应注意与类似病症的鉴别。比如:乙型脑炎、衣原体病、弓形体病、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等等。就外观症状存在模糊点,最重要的一点,注意病原体的检出与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基本可鉴别。
搞好布病检疫工作,强化防疫监督管理;重视布病的防控工作,应加强检疫为其保驾护航。
第一,重视产地检疫。所有存栏的猪只,查验免疫档案记录。必要时,执行严格的实验室检疫,杜绝病猪流向市场,做好控制此病的扩散和蔓延。
第二,加强调运猪检验,所有入场的猪只,隔离饲喂30天,经地方卫生检疫部门检疫合格后,方可解除封锁,混入大群饲喂。
第三,加强生猪买卖人的监管,做好动物卫生防疫法的宣传工作,督促相关责任人签订动物防疫责任书,坚决禁止市面上有出售未经检疫许可的动物及相关产品,严厉打击出售有布病生猪的违法行为。
第四,加强屠宰检疫监督管理,驻厂检疫人员详细查验生猪有无耳标、有无合格证明,对无耳标、无合格证明的生猪禁止屠宰,一经发现有威令行为严肃处理。
第五,重视疫病监测,健全疫病报告制度。所有养殖生猪,每年至少2次血清学检测。此病流行疫区,生猪5月龄上,必须要检测,结合数据分析预测疫情动态,充分发挥乡镇畜牧兽医站与村级疫情观察员的联动作用,健全布病疫病报告制度。猪群喂食期间,密切关注猪群变化,母猪有流产、公猪有睾丸炎,即可能为此病感染。在此,制定应急措施,隔离流产猪,注意环境消毒,清理流产胎儿,并尽快确诊以做进一步处理。在感染病例中,发现有疑似阳性病例,不建议采取治疗措施,应立即将其消灭。具体措施和流程,检疫、隔离,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净化养殖猪群,积极主动接种防疫疫苗。
生猪布鲁氏菌病为常见的人畜共患病,此病一则影响公共卫生安全,二则危害畜牧养殖产业,潜在的危害极大,应作为重点防控对象加以考虑。在此病的诊断中,怀孕母猪有流产症状、种公猪伴发睾丸炎,不少患病病例伴发关节炎等等,都可作为此病诊断的判定标准。但是,确诊需结合实验室诊断。总结多年来,此病的防控经验,落实好猪布病的防控,应注意:重视产地检疫;加强调运猪检验;加强生猪买卖人的监管;加强屠宰检疫监督管理;重视疫病监测,健全疫病报告制度,尽最大的可能,控制此病的扩散和蔓延。
[1] 刘丽洁,徐建平,姜芸,等.牛羊布鲁氏菌病的发生情况和综合防治[J].当代畜牧,2008(4):25-28.
[2] 陈盛絮.一例布氏杆菌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理[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3):165.
[3] 叶尔江,古丽加娜尔,夏力恒.布病防控知识[J].兽医导刊,2016,(6):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