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规模猪场后备母猪初配的管理要点

2017-01-16 14:18:28张永春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6期
关键词:性成熟输精后备

张永春

(昌邑市畜牧兽医管理局,山东潍坊 261300)

中小规模猪场后备母猪初配的管理要点

张永春

(昌邑市畜牧兽医管理局,山东潍坊 261300)

对当地中小规模猪场的后备母猪繁殖进行了指导,发现了个别养猪场后备母猪管理中出现母猪乏情、配种过早、产仔数过少、难产等问题,充分认识到要加强后备母猪的管理,注重母猪的营养和饲料配制,注重环境控制和免疫保健,选择合理的配种方式,保证母猪的健康等。现就母猪初配的诸多问题做了简单阐述,旨在加强经验交流,帮助养殖者提高效益。

后备母猪 初配 饲养管理 生产性能

中小规模猪场在数量上占有相当大的比例,现阶段仍然以自繁自养为主,要优化母猪群的结构,后备母猪占繁殖母猪的比例一般应在20%以上,扩群猪场的比例应大于30%。保证后备母猪生产性能的关键是初配。母猪的初配是指后备母猪的初次配种要符合所饲养猪的品种特点,要求年龄、体重和发情次数达到体成熟和性成熟时配种。

1 影响母猪适宜初配月龄的主要因素

1.1 后备母猪品种

地方品种一般都较早,例如内江猪母猪初情期4~5.5月龄,一般6月龄时初次配种。国外引进品种一般都较晚,例如长白猪性成熟较晚,初情期6~6.5月龄,9~10月龄时开始初次配种(王佳贵等,2009)。杂交二元、三元母猪的初配月龄多数为亲本的平均值,例如长×大二元杂交母猪初情期为6月龄,初次配种为9月龄。培育品种较地方品种相对要晚,如上海白猪母猪初情期为6~7月龄,多在8~9月龄配种。

1.2 后备母猪的营养水平和健康状况

首先考虑的是体重,地方品种初配月龄早,初配体重相应小一些,例如荣昌猪以50~60kg为宜,民猪以80kg左右为宜。引进优良品种如大白、长白等一般初配体重都在120kg以上,而杂交品种和培育品种多在100~120kg。反映母猪营养水平的另一指标是背膘厚度,适宜初配的背膘厚度以16~18mm为宜,一般上下限要求不高于20mm,不低于14mm。要注意母猪的整体健康状况,要骨骼发育良好,体型结实匀称,无营养代谢疾病,无胃肠炎、子宫炎等生理疾病。进行必需的疫苗注射、寄生虫清除和添加剂保健。按照程序进行猪瘟、口蹄疫、蓝耳病、伪狂犬病、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等疫苗的免疫接种;应用阿苯达唑、伊维菌素等驱杀体内外寄生虫;根据需要适量添加维生素E、维生素C、硒、土霉素、酶制剂、脱霉剂等各类添加剂,加强母猪保健。

1.3 后备母猪的生长发育状况

母猪适宜初配,不但要达到性成熟,还要达到体成熟。后备母猪性成熟后虽然具备了繁殖能力,但各组织器官未发育完善,如过早配种,不但影响第一胎的产仔数、断奶成活率等,还将影响猪体自身的正常生长发育,进而影响母猪的年生产力和利用年限,增加母猪分娩发生难产的概率。理想标准是完全性成熟和基本体成熟,两项指标都达到初配的要求,配种时机一般以二次发情为准,地方品种可以在初次发情时有选择地配种,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多在第三次发情初配。

2 母猪初配的适宜配种方式和分娩饲养管理

(1)后备母猪乏情是引进猪种和商品母猪自留种常出现的问题,一般超过210日龄或体重超过120kg的后备母猪不发情者为乏情。多由营养水平不平衡、饲料质量低劣、饲养管理不当、环境条件差等因素引起,要分别对应原因予以解决(李长强等,2012);对安静发情的可应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诱导发情和促使卵泡发育;可同时应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排,激素促排要慎用,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2)常用配种方法有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两种。引进种公猪体型较大,而后备母猪体型偏小,特别是以地方品种做母本时差异更大,自然交配有困难,常常无法进行,多以人工授精方法予以解决(魏庆信等,2009)。确需自然交配的,辅以母猪配种支撑架,承担部分公猪体重,防止母猪受伤。人工授精两次,间隔8~12h,每次输精量60~80ml。不可强行输精,应借助母猪输精架等方法,通过仿生输精以子宫收缩负压自然吸入。

(3)母猪骨盆发育不全,产道狭窄是初产母猪难产的主要原因。应用产道灌注润滑剂、按压腹部、人工助产等方法予以解决,注意助产时机和避免损伤产道。

3 环境控制和营养配给对母猪初配的影响

(1)中小猪场多数没有运动场,潜在影响母猪的骨骼肌肉发育,使部分母猪易发生蹄肢疾病。热应激可造成母猪不发情,应加强降温措施。寒冷潮湿环境易使母猪发生胃肠道疾病和关节风湿疾病等,对母猪发情怀孕都有影响。广谱光源可增加母猪排卵数,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辅助相结合是常规方法。舍内应加强通风换气,排出有害气体,减少呼吸系统疾病发生。

(2)为保证母猪正常生长发育,维持正常的生殖功能,必须供给全面的必需营养物质,使用氨基酸平衡的优质蛋白质,合理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适当提供青绿多汁饲料,防止有毒饼粕和霉变饲料的危害。饲喂方式坚持“两头增中间减”的技术原则,配种15d前,逐渐有计划地加大营养供给,促进发情排卵,确保配种受胎。膘情差的中间段营养不减,膘情偏高的配种前要控制能量供给。

总体而言做好母猪初配管理,目标是达到“多、快、好、省”的原则要求,提高养殖效益。“多、快、好、省”是相辅相成和矛盾统一的辩证关系,要综合考虑,全盘协调,不可追求单一指标而顾此失彼,影响正常有序生产,使整体利益遭受损失。

[1] 王佳贵,肖冠华编著.高效健康养猪关键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 李长强,李连任,董云宝主编.如何提高中小规模猪场养殖效益[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3] 魏庆信编著.怎样提高规模猪场繁殖效率[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性成熟输精后备
基于转录组测序的藏猪睾丸组织性成熟相关基因鉴定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冰雪运动(2020年2期)2020-08-24 08:34:22
不同输精方式及输精剂量和次数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中国猪业(2019年7期)2019-11-16 07:15:18
肉用种鸡饲养管理的几项关键技术
两种常用染色方法在性成熟SD大鼠阴道涂片中的比较研究
中药与临床(2015年5期)2015-12-17 02:39:29
不同输精器对母猪输精效果对比试验
不同输精器对母猪输精效果的对比试验
兽医导刊(2014年12期)2014-06-07 05:50:47
无后备灵敏度的220kV变压器后备保护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