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冬雷
(辽宁省彰武县彰武镇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彰武 123200)
猪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吴冬雷
(辽宁省彰武县彰武镇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彰武 123200)
猪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而诱发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致病菌布鲁氏菌,为广泛存在自然界的致病菌,经污染猪舍、产房、用具、饲草等等,被易感猪采食后可经消化道感染。此病感染后,母猪典型症状:流产、子宫炎、跛行、不孕症,而公猪感染典型症状:睾丸炎、附睾炎等等,文章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此病的流行、症状等一一要点阐述,同时,对应提出了接种防疫疫苗,增强抗病体质;坚持自繁自养,严格检疫制度;日常留意猪群变化,做好应急控制措施;做好场地消毒工作,清灭场内残留致病菌等防控措施,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布病 防控措施
猪布鲁氏菌病,为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此病可侵染生殖系统,而导致母畜不孕,公畜睾丸炎。文章就此病的诊断和防治做要点阐述,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猪布鲁氏菌病因猪型布鲁氏菌感染而诱发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除了猪型外羊型布鲁氏菌同样对猪有致病作用。此病主要传染源为病猪、流产猪、隐性带菌猪,妊娠母猪感染经流产胎儿、胎衣、胎水、阴道分泌物等等排出致病菌;种公猪感染经过精液排出致病菌,此外,同样可经分泌物、排泄物等排出致病菌,存在于自然界的致病菌,经污染猪舍、产房、用具、饲草等等,被易感猪采食后可经消化道感染。此外,配种、破损皮肤等等,都为此病感染的重要途径。通常情况下,幼猪对此病有一定抵抗力,5月龄下猪易感性最低。随着日龄的增加,此病易感性高升。
母猪的主要症状是流产,多发生在怀孕的第二、三月。有的在妊娠的第二、三周即流产;早期流产的胎儿和胎衣,多被母猪吃掉,常不被发现;流产前的症状也不明显;流产的胎儿多为死胎,胎衣不下的情况较少,少数母猪可发生胎衣不下及引起子宫炎,影响其配种。重复流产的较少见;新感染猪场,流产数多,某场1287头母猪中,流产率为28%。
公猪主要症状是睾丸发炎和副睾发炎。
一侧工两侧无痛性肿大。有的症状较急,局部热痛,并伴有全身症状。有的病猪睾丸发生萎缩、硬化,甚至性欲减退或丧失,失去配种能力。某场14头公猪中,9头发生睾丸炎。无论病公猪还是病母猪,都可以发生关节炎,多发生在后肢。偶见于脊柱关节,局部肿大、疼痛、关节囊内液体增多,出现关节僵硬、跛行。据某地报道,有41%病猪呈现跛行。
感染布病后的母猪,有流产症状后,子宫内黏膜有化脓性炎症病变。而且,可见有许多针头大小的、芝麻大小的小结节。而且,在小结节的中央,隐含有大量的干酪样物质。在患病母猪的胎盘处,分布多处出血点,表面覆盖有大量的黄色渗出物,绒毛膜上皮脱落。而,流产胎儿、胎衣,多数无明显病变变化。公猪感染病例,剖检病理,多见化脓性坏死性睾丸炎和附睾炎,甚至蓄精囊中同样有炎症变化。切面睾丸,同样有大量坏死灶和化脓灶。公猪慢性感染病例,睾丸多数有实质性萎缩,阴茎红肿,黏膜上有大量小而硬的结节。
本病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均无明显特征,同时隐性感染动物较多。因此,应以实验室检查为依据,结合流行情况和症状进行综合诊断。实验室检查,布鲁氏菌病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很多,而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是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采取被检猪血液,待凝固后,分离血清作为被检材料,于4分钟内判定结果,出现凝集现象者判为阳性反应,否则判为阴性,一般用于猪群的布鲁氏菌病检疫。也可用其他凝集试验和变态反检查。
对此病的防控,接种防疫疫苗,为最为得力的措施和手段。经长期防病实践证实:在接种疫苗后,能更好保护健康猪群免受此病侵染。但是,接种疫苗不能遏制病毒排毒,同样存在扩散此病的可能。常用接种疫苗为二号苗,猪只断奶后任何日龄阶段、母猪怀孕期或非怀孕期,都可用此疫苗接种。而此病非流行疫区,不建议接种疫苗,因为疫苗有散毒的可能,更建议通过改善饲喂管理措施,来降低此病的易感性。
注意种源的净化控制,猪群中未发现流行病例,应坚持自繁自养的管理制度,以实现遏制病原菌侵入的可能。必须要引种时,对引进猪只严格检疫。引进后,至少隔离饲喂60d以上,不定期进行猪布鲁氏菌病的检查。期间,连续经2次免疫生物学检查,都显示为阴性情况下,可将隔离猪只混群饲喂。混群后,此病检疫同样不能松懈,至少每年要检疫1次,一旦发现有疑似病例,务必及早隔离淘汰阳性病例。
猪群喂食期间,密切关注猪群变化,母猪有流产、公猪有睾丸炎,即可能为此病感染。在此,制定应急措施,隔离流产猪,注意环境消毒,清理流产胎儿,并尽快确诊以做进一步处理。在感染病例中,发现有疑似阳性病例,不建议采取治疗措施,应立即将其消灭。具体措施和流程,检疫、隔离,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净化养殖猪群,积极主动接种防疫疫苗。
布鲁氏菌控制期间,场地消毒工作,同样很重要和关键。通过消毒工作的落实,能切断此病传染途径,达到控制此病的目的。场内残留的流产胎儿、病畜分泌物、排泄粪尿等等,都要清理干净,而后制定彻底的消毒措施,确保净化养殖环境的目的。
[1]尹尧,杨丽萍,吴强,等.提高布氏杆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抗原产量的研究[J].中国兽药杂志,2008,42(3):32-33.
[2]杨淑梅.浅谈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2016,(7):80.
[3]王艳杰.羊布氏杆菌病的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7,(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