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社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兽医院,河北邯郸 057150)
猪瘟与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李永社
(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兽医院,河北邯郸 057150)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业朝着规模发展。尤其是养猪业,已经成为发家致富的手段之一。但是,由于养殖技术不科学以及常规饲养当中出现的问题,导致猪病经常在规模养殖场中暴发。不仅损害了养殖场主的经济利益,而且对于当地百姓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猪瘟以及猪副猪嗜血杆菌病就是常见的猪病,二者各自暴发时只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恰当的措施就不会有太严重的后果。但是,近几年经常出现两种病混合感染,后果相当严重。
猪瘟是危害养猪场经济利益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病原体为猪瘟病毒,分急性、慢性以及不感染三种。急性猪瘟感染后死亡率极高,严重威胁整个养殖场的经济利益。该病主要发生在寒冷、潮湿以及气候多变的季节。猪副猪嗜血杆菌病在引起猪关节炎的基础上导致猪出现关节肿胀、呼吸困难等症状。也是一种养猪行业经常出现的病症。
当猪场有个别猪陆续发病并死亡现象出现的时候,养殖者立即开始了常规的检查和统计。发现整个养殖场的仔猪以及保育猪都有感染现象,病猪出现厌食、腹泻以及体温迅速升高的症状。观察2~3d之后,也没有缓和的迹象,对病猪注射相应的试剂也没有明显的效果。因此,采取病料送去当地的检疫机构进行检验,诊断为猪瘟与猪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
病猪精神不振,瘫在猪窝不起,不进食,体温极高,严重时会达42℃。一些体质较差的猪会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所有病猪肤色变为紫红色,大便困难[1]。个别猪会在鼻子处分泌排泄物。病猪还伴有关节肿大、共济失调的症状。将死的猪会侧卧在圈、头朝后仰,神经系统紊乱。保育猪的症状会更加明显,其关节肿胀程度异常,对于猪的正常行动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病猪身体多处部位都存在结痂的伤口。发病之前调查显示,整个猪场的猪没有经过抗生素的注射。
对于死亡的病猪进行解剖会发现,病猪的胸膜、腹膜或是关节部位都有炎症出现。全身的淋巴结异常肿大。胸部的腹水明显增多,各种纤维性附着物处于心包之上,内脏与体腔都粘连在一起,很多内脏器官出现肿大甚至是坏死的情况。胀大的关节内部会有分泌物渗出的症状。
在无菌的条件下,采集猪肺部、肝脏以及脾等部位的分泌物进行涂片、染色观察,会发现革兰氏阴性菌的出现。
将上述分泌物分别接种在兔血琼脂培养基上以及肉汤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同时置于37℃的环境下进行培养。一天之后肉汤培养基上没有细菌出现;两天之后,琼脂培养基上出现菌落。该菌落边缘整齐,呈蘑菇样的圆形,表面光滑,半透明。挑取完整的菌落进行涂片、染色,同样会出现革兰氏阴性菌[2]。
在无菌条件下,取心血、肺部以及肝脏部位的病菌在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然后将培养成型的菌落放在犊牛血琼脂培养基上培养,没有出现溶血现象。但是将其接种于葡萄球菌的血液培养基上,一天之后,出现了生长良好的菌落。
用鲜血琼脂培养该病菌,利用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噻肟、阿莫西林、盐酸四环素、磺胺间甲氧嘧啶、庆大霉素、恩诺沙星、链霉素以及土霉素在常规纸片法的帮助下,进行药敏试验。试验温度要保证37℃,一天之后对九种药物的反应进行观察。可见病菌对前五种药物高度过敏,对后四种药物低度过敏。
综合上述几个步骤的观察和操作,确诊为猪瘟与猪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
(1)首先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病猪以及疑似患病的猪进行隔离,防止疫情的扩散;(2)对病猪待过的猪圈进行全面消毒,采用无害化的方式处理病死的猪;(3)对于养猪场中的所有猪用替米考星进行预防,连续喂养7天[3];(4)病猪则在饲料中添加头孢、磺胺间甲氧嘧啶等固定剂量,尽可能让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鉴于猪瘟与猪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临床症状太过明显以及后果很是严重,一定要在平时的养殖过程中掌握良好的防治措施。秉承“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尽可能在减少感染的基础上,降低猪的发病概率。
(1)重视所有猪的免疫接种工作,对猪及时注射猪瘟以及副猪嗜血杆菌等疫病的疫苗,提升猪的体质,降低感染的概率;
(2)对新出生的仔猪、断乳的仔猪等处于敏感阶段的猪进行保健注射,尽可能减少他们的感染;
(3)注意日常的饲养,保证猪饲料中的营养以及维生素能够满足他们正常生长的需要,尽可能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防止来自外界的病菌干扰;
(4)做好猪场的卫生工作,定期、全面消毒。不仅要对猪舍中的墙面、地面以及食槽进行消毒,而且要对进入猪舍当中的工作人员进行消毒,尽可能保证猪舍的无菌。另外,要及时清理猪的粪便、饲料等,为猪的正常生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1)目前,当猪养殖场出现猪瘟与猪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的时候,不仅对养殖场的经济利益造成损害,而且对于当地百姓健康带来安全隐患。如果感染了病毒的病猪没有及时发现流入市场,对全社会的威胁更是不敢想象。因此,一定要尽可能预防该病的发生。
(2)此病的传染方式除了呼吸系统传染之外,还会通过血液传播,应该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