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约鸡场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

2017-01-16 16:32:09张义君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7期
关键词:海安县生产区鸡场

张义君

(江苏海安县雅周兽医站,江苏海安 226600)

集约鸡场大肠杆菌病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推广

张义君

(江苏海安县雅周兽医站,江苏海安 226600)

家禽养殖在海安县畜牧养殖中属支柱产业,据统计:每年家禽养殖数量都在4000万羽以上,产鲜蛋数量达14万t,养禽生产居全国领先地位。随禽畜养殖数量的增加,养殖规模的扩大,各种病害不断出现,由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近数千万元。这其中,以大肠杆菌病的危害和影响最为突出。作者在总结相关防病经验的基础上,文章介绍海安县集约化鸡场大肠杆菌综合防治技术及推广要点,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大肠杆菌 防治 流行

几年间来,海安县以 “百万雄鸡下江南”而闻名遐迩,全县养鸡户一度发展到近3万户、年饲养家禽5018万羽。最近,本县更是以创建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为契机,一方面引导规模养殖户通过优化规模结构、改变养殖方式、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市场抗风险能力。康德生物制品、天成科技、婷婷食品等3家龙头企业引进国外高架层叠式笼养设施,广泛应用帘式降温、地暖供热、中央集蛋等先进技术,总投入达6.3亿元。其中,康德公司还通过生产蛋白粉、蛋黄粉、溶菌酶等深加工途径,一年消耗鲜蛋8万t,鸡蛋升值6倍以上。目前,该县家禽年饲养量减少1700万羽,散养户减少了三分之二,规模化养殖率达80%。随蛋鸡养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各种病害的防控将成为今年蛋鸡养殖的重要工作环节。在此,文章以“海安县集约化鸡场大肠杆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推广”为题,就鸡场大肠杆菌综合防治技术做重点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1 综合防治技术

1.1 健全生物安全防护体系

在集约化养鸡生产中,建立健全生物安全防护体系,是提升养鸡健康水平的关键措施和手段。此项措施的落实和应用,将大大减少病毒、细菌等致病因子的侵入,避免鸡病在场与场、户与户之间的传播感染,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损失。

1.1.1 科学选择场址,合理布局场内

科学的鸡场选址,一则交通要便利,二则远离闹区、交通主干道、居民区。地势要求:高燥、排水好、通风好、水质好,用电有保障。规划场区内布局,生活区与生产区应分开,生产区根据规模及需要划分成若干个小区,各小区的排布不能在同一风向上。各生产区应设置各自的净道和污道。各小区放置独立的病死鸡处理池及鸡粪发酵池或储存池。在鸡场入口处设立人员消毒盘(池)和车辆消毒池,所有进出场车辆和人员均经消毒后方可进入。场内和生活区道路也要定期消毒。

1.1.2 合理饲养管理,规范养鸡制度

逐步规范养鸡制度,坚持自繁自养,净化养殖种群。必须引种时,严格引种检疫,确保引进种源的健康。坚持全进全出,有利于防疫、消毒等工作开展。分区分类饲养制度,一是养鸡场应实行专业化生产,即一个养鸡场只养一种鸡;二是不同生产用途的鸡应分场饲养,如种鸡和商品鸡应分别养殖在不同场区;三是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同种鸡应分群饲养。

1.1.3 严格防疫管理,净化养鸡环境

严格防疫管理,做好消毒管理工作。集约化养殖鸡场,人员的频繁流动,是各种鸡病传播感染的重要渠道。由此,重视各类人员的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

人员消毒制度,在鸡场工作的各类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换鞋、更衣、洗澡,至少也应当换鞋和更换外套衣服。进鸡舍时要二次换鞋更衣。生产区的入口处消毒室应当预备多余的消毒鞋靴、工作服,供外来人员使用。此外,还应注意车辆及用具的消毒管理,场地内坚持封闭化管理,外来车辆一律在场区大门外停放;鸡舍内的小型用具,每栋舍内都要有完整的一套,不准互相借用、挪用;生产周转用具不得在鸡饲养场间串用,生产区内鸡舍内的生产周转用具不得带出生产区鸡舍,一旦带出,经严格消毒后才能重新进入生产区或鸡舍。不宜借用其他养殖场的车辆和用具,借用前后则应严格消毒。

1.1.4 加强喂料管理,重视饮水安全

饲料和饮水,为重要的养分来源。重视喂料管理,应确保喂料的安全。购买饲料成品或原料时应注意检查霉变情况,必要时可通过化验进行检验。以减少饲喂霉变饲料用量,避免造成鸡急、慢性中毒。

确保饮水安全,养殖场的饮用水以自来水为好,同时要自备水源。水源要远离污染源。水井设在地势高燥处,防止雨水、污水倒流引起污染。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和微生物及寄生虫学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1.1.5 坚持无公害处理原则,做好废弃无处理

(1)粪便的处理和利用:鸡粪便中常常含有一些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如果不进行消毒处理,容易造成污染和传播疾病。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粪便通过堆粪或发酵池等方法处理。

(2)尸体的处理:养鸡场死亡的鸡只尸体,由于含有较多的病原微生物,容易分解腐败,散发恶臭,污染环境。因此,必须及时地妥善处理病死鸡尸体。在处理尸体时,不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将病鸡的排泄物、各种废弃物等一并进行处理,以免造成环境污染。死亡的鸡只尸体可采用深埋、发酵等方法无害化处理。

(3)其他废弃物处理:养鸡生产中,生活污水、饲料残渣或霉变饲料、环境垃圾等也应严格处理,防止其污染环境、饲料和饮水。

1.1.6 注意杀虫灭鼠,切断传染途径

养鸡场内的节肢昆虫(蚊、蝇、虻和蜱等)、鼠类、一些野生鸟类和宠物(狗、猫等),它们都是疫病发生和流行的传播媒介,不可忽视。因此,养鸡场等应加强动物管理,及时发现并驱赶混入鸡群中的野生动物或其他鸡,严格采取杀虫灭鼠措施,切断传播途径。搞好养殖场环境卫生,保持环境清洁干燥,是减少或杀灭蚊、蝇、蠓等昆虫的基本措施。可利用机械方法以及光、声、电等物理方法,捕杀、诱杀或驱逐蚊蝇。应用捕鼠夹、电子捕鼠器等捕捉老鼠或用化学毒饵灭鼠。

1.2 指导选择用药,用高敏药物防治

此病临床指导用药中,发病感染初期,积极尝试用高敏药物治疗,往往能取得不错的康复效果。在对226 株大肠杆菌分离株对18种常见药物的药敏试验中,本地集约化养鸡所分离的大肠杆菌多数对头孢噻呋、头孢噻肟、阿米卡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沙拉沙星高度敏感,对诺氟沙星、多粘菌素B、氟苯尼考、多西环素、恩诺沙星、阿莫西林、林可霉素中敏,对四环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氨苄不敏感。由此,此病流行初期,尝试用上述高敏药物治疗,往往能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

1.3 推广使用微生态制剂,抑制有害微生物的作用

微生态制剂又称活菌制剂或生菌剂,它是根据微生态平衡理论、微生态失调理论、微生态营养理论和微生态防治理论,选用动物体内正常微生物成员及其促进物质经特殊加工工艺而制成的,用于调节动物机体微生态平衡,具有直接通过增强动物对肠内有害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或通过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来预防疾病,从而促进动物生长或提高饲料转化率的一类药物或饲料添加剂。

微生态制剂以其无毒副作用、无耐药性、无残留、成本低、效果显著、不污染环境等特点,逐渐得到广大养殖界同仁的首肯。它不仅能促进动物胃肠道正常微生物区系的建立,增强畜禽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促进生长,提高畜禽日增重,改善畜产品的质量,还能产生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一些未知促生物质,还能刺激肠道内免疫功能,及时杀死入侵病菌,又能减少氨及其他腐败物质的产生,阻碍有害物质及废物的吸收,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于金玲,刘孝刚,张汉成.锦州地区鸡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J].畜牧与兽医,2011,43(2):65-67.

[2]苏建青,褚秀玲,付本懂,等.鸡大肠杆菌致病机制研究[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0,29(1):71-73.

[3]刘金兰,梁家攀.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治综述[J].中国畜禽种业,2010,6(2):132-133.

猜你喜欢
海安县生产区鸡场
猴兵守山
综合活动:等等,绣球花
生产区黄磷储罐火灾的扑救对策探讨
今日消防(2020年6期)2020-07-05 03:17:23
规模鸡场设施配置优化与创新
北方牧业(2019年11期)2019-07-19 10:08:24
如何搞好鸡场消毒和病毒病免疫接种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4:16
沧州市各县区增粮潜力分析
鸡场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治
兽医导刊(2015年5期)2016-01-04 11:59:52
2.5代杉木种子园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研究
海安县人民医院
规模鸡场暴发鸡传染性鼻炎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