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首成
(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1543)
生猪养殖中的疾病防控措施
吴首成
(重庆市合川区钱塘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1543)
随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水平的不断提升,国内生猪养殖业得到显著提升。与此同时,猪病的潜在威胁是越来越突出,尤其是防病条件的改变,生猪各类疾病不断呈现,新型未见过的疾病种类渐多,发病迅速,危害严重,给生猪疾病防控带来极大的困难。
(1)生猪传染性疾病的危害最大,此类疾病有着很强的传染能力,一旦被蔓延扩散开来,危害更为严重。而且,这些年的传染性疾病,多数为非典型性经过。经长期的计划性免疫,猪病能得到很好的控制,机体免疫力得到提升。但是,同样导致一些病原微生物的变异,毒力进化较强,传统疾病正以新的态势呈现出来。
(2)细菌性传染病的危害最严重,由于大多数养殖场坐落在农村,一些养殖户知识水平有限,养殖技术欠缺,为了达到防病的目的,不按规定胡乱使用消毒药和抗生素等药品,增加了病菌的抗药性、耐药性,在免疫的过程中也会对牲畜的部分器官造成损伤,卫生工作不到位、不及时导致传染病发生的概率增加。
(3)患病种类有增多趋向,而且,多数为新型疾病。由于交通运输的不断便利,长途运输成了主要的运输方式,跨地域性的交流逐渐频繁,牲畜长途运输较多,加强检疫不严格,一些检疫站检疫手段落后,使一些地区性疾病检测不出,导致跨地区性传染。加强管理手段不科学,没有针对性,饲料选择的标准不明确,使猪的抵抗力下降,外加环境清洁不及时不彻底,进一步加重了疾病的发生。
在生猪养殖疾病的防控中,重视传染病防治很关键。在思想上,务必高度重视,落实好每个防病细节,树立“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
目前发生的猪病,多数破坏性强,一旦诊治不及时,将迅速蔓延开来,严重威胁禽畜及民众的妊娠安全。由此,猪病的防控,不能坐以待毙,待到发生后治理,必须要提前做好防病准备。猪病的传播,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动物,这三个环节的相互作用往往给猪病的传播提供机会。由此,做好这三因素的控制,就能很好控制猪病的发生和传播。
2.1.1 猪场的选址,猪舍的搭建。选择场地平整,地势要高,而且,向阳、干燥,靠近水源,确保饮水安全卫生。场地周边交通便利,没有污染或污染要轻,远离居民生活区,避免影响民众的生活。猪场的搭建,高在1.8以上,严格场地规划布局,生活区、生产区、管理区严格划分,场地布局有一定的规律性,便于运输和行走。
2.1.2 注意平时的消毒管理,做好清灭蚊虫准备,减少猪病传播感染的渠道。养殖猪舍,每天冲洗2次。每天喂料前,彻底清理粪污,每周猪舍2次彻底消毒。空舍消毒时,先将猪舍清扫干净,而后用水枪彻底冲洗,再用消毒药剂消毒。消毒后,需空置1周,改善通风,确保干燥卫生。采取熏蒸消毒时要把握好猪舍的温度和湿度,消毒完后要开窗通风一星期。
2.1.3 猪场坚持自繁自养,培育健康种群。坚持做好抗体检测,发现有带毒猪只,及早隔离淘汰,避免疫病传染给下一代。谨慎引种,严格引种检疫。所有引进猪只,隔离饲喂2~3星期,经检疫无疫病,例行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的免疫工作后,方可混入大群饲喂。及时淘汰病死猪,发现患病病例,无治疗价值,禁止宰杀,更禁止食用,集中堆积深埋,做无公害处理。被污染的用具,彻底严格消毒,清灭致病菌。猪场封闭化管理,禁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出。工作人员严格消毒,更换工作服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2.1.4 改善生猪喂料管理,喂料为生猪营养重要来源。由此,根据生猪不同生长阶段,对应调配营养全价水平,切实提升猪群身体健康,确保免疫系统正常运转。养殖猪群尽量安静,以减少不良应激的作用。潮湿季节养殖猪群,应做好防霉准备。生猪采食霉变料草,将大大降低自身的免疫系统,而影响免疫机能。由此,在饲料中,适量加霉消安、脱霉素等等霉菌毒素处理剂,是非常有必要的。饲料中适量加免疫增强剂,大大提升接种防疫质量。按照接种程序接种疫苗后,由于每头猪的身体状态、饲料水平等等,都存在不小的差别,而必然导致抗体水平略有差异。
2.1.5 建立健全检疫报告制度,邀请兽医进场检疫猪病,全方面了解生猪的生长、发育、进食等等情况,一旦发现有潜在的问题,务必第一时间解决。目前主要是猪瘟等免疫抗体的检测、弓形虫病和其他小病毒检测,一旦发现有异常行为的,要及时检查,并制定详细报告。
对于规模化生产的猪场必须进行综合性的防治工作,在卫生和疾病防治总方针的指导下,坚持做好科学管理、合理设置、科学消毒、隔离治疗、定期免疫、预防用药等综合措施,在出现疫情之后要及时向专业人员求助,并详细记录发病的现象,为指定针对的措施提供可靠依据。用药的原则一般是及时用药、联合用药、群体用药,只有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才能做好养猪场的疾病防治工作,科学做好防治并举工作。
[1]梁永红.猪场多发疾病防控手册[M].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2]郭佳,张杰.安徽省固镇县养猪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2):25-26.
[3]朱士江.目前猪病流行特点与防治对策——猪病模糊模型诊断治疗方法[J].饲料与畜牧·规模养猪,2009,(1):21-24.
[4]孙学全.发展养猪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畜禽业,2008,(9):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