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健康养殖与疫病预防

2017-01-16 06:59:11胡志明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年9期
关键词:猪病后备断奶

胡志明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片角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丽江 674206)

猪的健康养殖与疫病预防

胡志明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片角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丽江 674206)

不同饲养阶段的生猪,会感染不同特点的疫病。其中,有些为重要传染病,有些为继发感染疫病,有些为霉菌毒素感染或不良应激而造成疫病。有效疫病贯穿生猪生长各阶段,像是:猪瘟、猪蓝耳病、伪狂犬病、支原体肺炎等等。而有些疾病在不同饲喂阶段,则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或者重要性略带差异。文章重点自哺乳仔猪、保育仔猪、生长育肥猪、种猪等四个阶段,就猪的健康养殖与疫病预防做要点阐述,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生猪 疾病 防控

不同饲养阶段的生猪,会感染不同的疫病。有些疾病会伴随生猪养殖各阶段,而有些疾病则在不同发育阶段呈现不同的特点。比如:大肠杆菌,可导致哺乳仔猪黄白痢,同样可导致断奶仔猪腹泻。而母猪感染,可导致乳腺炎、子宫炎等等。

1 哺乳仔猪

1.1 发病情况

仔猪处于哺乳期,常见多发病有:黄痢、白痢、红痢、病毒性腹泻、球虫病等等。红痢通常在产后3d,多数为急性血性下痢,致死率极高。直接原因,为魏氏梭菌感染所致。而间接原因,与环境卫生差、消毒管理不严、温湿度变化大等等,都有着脱不了的关系。仔猪黄白痢常见产后3~7d,多数为大肠杆菌感染所致,间接原因,与不良应激、温度低、母猪疾病(子宫炎、乳腺炎)等等,都有着很大关系。此外,仔猪腹泻的发生,与其初生体重同样有着很大关系。

1.2 防治措施

(1)改善饲喂管理。加强母猪管理,进产房前,严格彻底消毒。经干燥后1周,方可进猪。注意母猪消毒,阴部和乳房是关键部位。产房温度适宜,夏季注意降温,避免高温影响采食量,降低母猪产奶。冬季注意保温,避免低温影响仔猪抗病水平,而大大提升发病率。

重视仔猪管理,仔猪产后6h内,尽早补食初乳,能获得高母源抗体水平,降低猪瘟、猪腹泻等疫病的发病率。例行断尾、剪牙等外科手术,应严格消毒管理,避免伤口感染。手术结束后,注射一针抗生素,能降低链球菌病的感染概率。

(2)积极药物防控。母猪生产前后1周,支原净,饲料100PPM/t;金霉素,饲料400PPM/t,提早用药防控,能大大降低子宫内膜炎、乳腺炎等的发生概率,降低出生仔猪腹泻感染概率。仔猪到4~5日龄,口服百球清等抗虫药,能降低因球虫感染而造成的腹泻病。

2 保育仔猪

2.1 发病情况

处于保育阶段的仔猪,受断奶、转圈、换料等应激影响,加上高密度的饲喂管理,将大大降低仔猪的抗病能力。而且,在这一阶段的仔猪,体内母源抗体水平降低到最低,机体主动免疫应答尚未完成。加上,养殖户主处于保温考虑,长期关闭门窗,限制舍内空气流动,大大增加有害气体的浓度含量,而影响呼吸道抗病能力。由此,综合各因素分析,保育仔猪为疫病感染高发阶段。即使部分疫病不在其阶段发生,但是,很有可能在此阶段感染。

统计保育阶段易感疫病种类,有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副猪嗜血杆菌病、回肠炎、猪痢疾、关节炎等等。同时,个别情况下,还会有典型或非典型猪瘟。如果喂料管理不善,饲料中霉菌含量超标,同样会导致疫病的复杂化。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将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这种影响达1周之久,个别严重情况可导致僵猪病例。此外,保育阶段频繁接种疫苗,同样会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

2.2 防治措施

(1)改善饲喂管理。断奶时应该按体重将仔猪分开饲养,使同一栏内的仔猪保持相似的采食量,否则容易出现均匀度差,瘦弱仔猪抵抗力更低的现象。断奶仔猪的环境温度一定要控制在28℃以上,特别是断奶后的第1星期。适合的环境温度,有利于提高仔猪的抵抗力,及饲料的利用率。确保空气质量,降低呼吸道疫病的感染机会。尽量降低保育猪的饲养密度。

(2)及时药物防控。断奶后的饲料中添加支原净100mg/kg、金霉素400 mg/kg,连用2星期。可防止肺炎支原体、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痢疾密螺旋体、结肠螺旋体等的感染,提高猪的健康水平。

如果断奶后的链球菌感染较严重,则可在以上配方的基础上添加阿莫西林175g/kg。

(3)重视饲料管理。使用质量好的饲料或添加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降低应激反应对仔猪的不良影响。刺激仔猪食欲,提高采食量。试验证明,断奶后每只仔猪多采食100g/d,保育期结束将多增重1.5kg,而且可保证免疫系统的充分发育。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3kg/t,可将霉菌毒素污染造成的免疫抑制降到最低。

3 生长育肥猪

3.1 发病情况

较保育仔猪对疾病抵抗能力,生长育肥猪抗病水平略有提升。由此,无论发病率,还是致死率,都较低。但是,不排除感染某些疾病的可能,比如:呼吸道综合征、放线杆菌胸膜肺炎、猪痢疾等等。此类疾病多数为急性损失,影响生猪发育,降低料肉比,无形中增加养殖成本,而降低养殖综合经济效益。此阶段感染的猪病,多数为保育阶段感染。由此,保育阶段能及时改善饲喂管理,积极有效药物防控,同样能大幅降低猪病的易感率。

3.2 防病措施

猪群的密度一定要合理,实践证明,密度越高,猪群发生呼吸道疫病的可能性越大。

根据猪场的发病情况,于发病前的1星期,饲料中添加支原净100 mg/kg、金霉素400 mg/kg或多西环素150~~200 mg/kg,连用7d,可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发生、降低胸膜肺炎的发病率,而且也可防治猪痢疾、结肠炎和回肠炎。

4 种猪

4.1 发病情况

种猪群中,后备母猪为猪场未来的希望。由此,应尤其重视后备母猪管理,现在调查中的很多疾病,后备母猪免疫力尚且不足。由此,有可能存在将疫病传染给下一代的可能。母猪的主要问题,体现在繁殖障碍。由于环境应激、营养不良、管理不当等等所致。同样有传染病感染的可能,比如:蓝耳病、伪狂犬病、非典型猪瘟、弓形体病等等。

4.2 防病措施

(1)加强后备母猪管理。选择的后备母猪,至少经2次选择。初次选择后,配种前,进行二次选种。一般情况下,接种疫苗过敏,生长长势迟缓,严重贫血的生猪,经冷水刺激后皮肤苍白,战栗发抖的生猪,都应该给予淘汰。接种防疫疫苗,比如:猪瘟疫苗、细小病毒疫苗等等,都要在配种前完成。

(2)控制后备母猪膘情。控制后备母猪采食量,注意控制后备母猪体型,不要过肥、过瘦,是确保后备母猪正常发情的关键。

(3)药物净化。在后备母猪饲料中添加支原净100 mg/kg、金霉素400 mg/kg,配种前连用7~10d,可以净化支原体、回肠炎、胸膜肺炎、猪痢疾等。配种后直至分娩,猪群的生产情况将非常平稳。

传染病引起的繁殖障碍主要采取生物安全措施,结合疫苗接种。而环境问题导致的繁殖障碍可以通过改善环境和加强管理进行预防。如由于温度过高引起的流产,可以通过滴水降温、降低密度、增加通风等实现。母猪在配种后到胚胎着床的阶段,对高温特别敏感,此时应注意降温。严格按要求饲喂,使猪的体形保持标准。如80d以前限饲,后期加强营养。营养平衡,注意补充维生素A,D,E以及生物素等。

5 结语

猪场猪病感染种类居多,控制不同阶段猪病感染,不能单单靠药物或疫苗,同样需配合更完善的饲喂管理制度,不断健全猪场生物安全体质,才是科学防病的根本所在。此外,不要盲从药物防控,任何药物的使用,要科学合理高效,方可获得高防病效果。此外,对不同养殖阶段猪病的控制,必须要做到不同阶段全进全出,做到防患于未然,大大降低猪病造成的经济损失。

[1]姜舟,蒋海涛,张玉平.猪不同饲养阶段的发病状况及对策[J].养殖技术顾问,2007,(8):59.

[2]许静等.猪不同饲养阶段与发病的关系[J].现代农业科学,2002,(9):33-35.

[3]陈志远,胡志萍.产蛋鸡不同饲养阶段的防病重点[J].中国禽业导刊,1995,(4):23-24.

[4]蒋兆强.针对不同饲养阶段猪病的特点在饲养管理上的预防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3,(12):8.

猜你喜欢
猪病后备断奶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浅谈猪病的临床诊断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方法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冰雪运动(2020年2期)2020-08-24 08:34:22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猪病诊断的一些误区
猪业科学(2018年8期)2018-01-22 12:28:45
高锌在断奶仔猪日粮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广东饲料(2016年4期)2016-12-01 03:43:18
猪病治疗中常见七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