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西部新生儿论坛会议纪要

2017-01-15 11:38:56陈茹娟陈彦香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7年8期
关键词:西安交通大学儿童医院早产儿

刘 俐,陈茹娟,陈彦香

(1.西北地区新生儿协作组,陕西 西安 710061;2.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1;3.宁夏银川市第一医院,宁夏 银川 750001)

第五届西部新生儿论坛会议纪要

刘 俐1,2,陈茹娟1,2,陈彦香1,3

(1.西北地区新生儿协作组,陕西 西安 710061;2.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1;3.宁夏银川市第一医院,宁夏 银川 750001)

中国西部;新生儿论坛;第五届;会议纪要

为推动西部地区新生儿健康事业的发展,加强西部地区与国内外的合作和交流,传播新知识、新理念、新技术,分享当今新生儿领域的发展动态,促进新生儿及儿童早期健康事业的发展,第五届“西部新生儿论坛”于2017年7月20——25日在美丽的塞上江南宁夏银川成功召开。本次会议由西北地区新生儿协作组(网)、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业委员会、中国儿童早期健康发展专业委员会和西安医学会新生儿分会主办,宁夏医学会新生儿分会、宁夏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宁夏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共同承办。

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副会长、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学科带头人、西北地区新生儿协作组组长刘俐教授作为会议主席致开幕辞。宁夏回族自治区卫计委妇幼司张涛处长及宁夏医学会陈曙敏秘书长以东道主的身份表达了对所有与会专家及代表的热烈欢迎。会议邀请国内新生儿领域的四十余名知名专家及来自美国密歇根儿童医院新生儿学和临床科学家Sidhartha Tan教授,进行了精彩的专题讲座及临床经验分享,全国儿科、新生儿及相关专业近600余同仁参加了本次学术盛会。现就主要内容报告如下。

1新生儿领域其它热点问题

多位学科领头专家就新生儿领域热点问题展开话题。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封志纯教授对广大新生儿医师关注的热点问题“新生儿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计划”进行介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杜立中教授讲解了新生儿医学面临的发展与挑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蔡威教授针对新生儿肠外营养若干问题研究进展,提出营养支持中的关键问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周文浩教授从基因筛查角度分析NICU遗传病诊断,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俐教授介绍了国外新型新生儿治疗监护专用仪器设备,使同行们眼界大开、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2早产儿管理相关问题

2.1早产儿脑发育、脑损伤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薛辛东教授通过大量的临床病例展示了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MRI表现,详细阐述其诊断要点及远期结局,并预测弥散张量成像动态追踪早产儿脑白质发育将成为未来研究热点。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俐教授就早产儿脑发育及脑功能的评价做了精彩讲座,通过神经影像学、脑电生理学、神经行为学等方法全面介绍了早产儿脑发育评估方法,指出临床中合理、有效利用不同的评估手段将有助于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史源教授报告了新生儿脑发育及脑损伤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研究进展,图文并茂的展示了其研究团队应用rs-fMRI分析早产儿脑功能的研究成果,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精彩演讲。

2.2早产儿呼吸管理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徐发林教授介绍了枸橼酸咖啡因在早产儿呼吸暂停中的应用,从药理学、临床实验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有效、安全,并能减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等的发生,对神经发育具有保护功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李明珠教授做了“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复苏”专题讲座。首先提出早产儿复苏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重点介绍了早产儿复苏用氧的国际指南,早产儿复苏的的呼吸设备、呼吸机参数的调节等问题。最后还强调了复苏后对低血糖、氧损伤等特殊情况的处理原则,引导大家思考目前的复苏环境和措施是否真正适合早产儿。

2.3 早产儿其他问题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周晓玉教授从早产儿全局出发,概括性地介绍了晚期早产儿临床相关问题,包括呼吸、脑发育、黄疸、喂养等,并提出晚期早产儿出院标准,最后她还强调早产儿评估看胎龄而不是看出生体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魏克伦教授就早产儿生后早期保温问题做了详细报告,介绍了多种保温措施对早产儿的影响,如擦干、辐射台、暖箱、母亲皮肤接触等,指出不论何种保温方式均不应影响复苏措施。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董文斌教授关于早产儿肾损伤及肾功能监测进行了详细报告。

3 新生儿呼吸管理

来自美国密歇根儿童医院的Sidhartha Tan教授为我们带来了“新生儿医学的最新趋势”及“利用时间常数的优化通气”讲座,他采用别开生面的授课方式,与听众密切互动、一问一答,通过分析临床案例,讲解新生儿呼吸疾病中呼吸机参数设置的常见问题。虽然授课时间较短,但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大家积极参与,踊跃提问,对时间常数这一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周熙惠教授从系统回顾的角度,为我们报道了BPD的预防与治疗,包括咖啡因应用、通气模式选择、糖皮质激素应用等对BPD的影响,讲座中引用大量经典、最新文献,给我们提供了最前沿的信息。还有来自西安儿童医院的王文静、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的易彬及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的李占魁等专家也为我们带来了生动的讲座,报告了新生儿复苏相关知识及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4 新生儿感染及抗生素应用

新生儿感染相关问题一直是新生儿科医师的关注重点。本次会议中多位专家就此问题展开了详细的论述。浙江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俞惠民教授在讲座“新生儿早发感染的评估与处理”中从新生儿感染的定义、流行病学、病原体、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指出新生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早发感染的并发症与死亡率较高,应全面评估、早期诊断并积极处理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抗生素治疗应遵循早期、联合、足量的原则。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毛健教授通过展示大量MRI影像资料分析临床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包括巨细胞病毒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李斯特菌感染、大肠埃希菌感染等,强调了MRI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疾病中的重要性。还有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的夏世文教授报告了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相关前沿知识,均强调防治新生儿感染的重要性。

5 新生儿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院长母得志教授做了“母亲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新生儿影响”的专题讲座,阐述母亲妊娠糖尿病对新生儿体质、先天畸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多器官的影响,引起广大新生儿医师的重视。厦门市妇幼保健院的林新祝教授及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的李利教授均就新生儿甲低相关问题进行讲座,两位专家的共识是甲低严重影响儿童大脑和体格生长发育,早期诊断及治疗非常重要。但在如何判断治疗指征及药物剂量的选择上,二位专家各抒己见,也强调了随访监测及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院的陈平洋教授讲述早产儿代谢性骨病的防治策略,为我们的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新生儿专家程秀永、肖昕、韩树萍、邱银萍、陈彦香、李明霞、张勤、顾洁等教授对新生儿相关问题作了精彩讲座,内容涉及新生儿营养、黄疸、早期保健、血液疾病、遗传性疾病、母乳库建设、危重新生儿转运等多方面新生儿领域的关键性问题,为我们带来一场赏心悦目的视听盛宴。

6 儿童早期健康发展相关问题

本次会议另一个亮点,设立了儿童早期健康发展论坛会场。众多国内知名儿保专家在此次会议中分享了自己临床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宝篮贝贝儿童优化发展中心首席专家鲍秀兰教授介绍了儿童早期教育和早期干预的历史,提出医-教结合应用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应将早期教育和干预融入我国扶贫计划中,使全中国儿童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江帆教授从儿童早期发展角度出发,提出孕期与儿童期“序贯”保健的重要性。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杨玉凤教授为我们细致阐述了发育行为评定量表在儿科儿童保健中的应用,指出在临床应用量表时应客观、全面、科学、认真地分析结果,并全面考虑其他方面的影响,才能达到预期目的。还有来自中山大学的静进、湖北省妇幼保健院的徐海青、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程茜等专家也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儿童保健讲座。

第五届“西部新生儿论坛暨中国儿童早期健康发展论坛”在热烈的学术氛围下落下了帷幕,本次论坛以“分享知识、推动进步、共叙友谊、合作发展”为主题,学术报告精彩、学术交流深入、会议成果丰富,将国际国内新医疗、新技术广为传播,继续为推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新生儿科医学的迅速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10.3969/j.issn.1673-5293.2017.08.049

R174.1

D

1673-5293(2017)08-1030-02

猜你喜欢
西安交通大学儿童医院早产儿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版)》青年编委招募
《西安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版)》再获“最受欢迎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简介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4:06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北京儿童医院“全预约”能否见效?
中国卫生(2016年4期)2016-11-12 13:24:10
湖南省儿童医院青年科技协会成立
Échanges humains dans le contexte de la mondialisation
法语学习(2015年3期)2015-04-17 07:08:16
北京儿童医院“全预约”能否见效?
中国卫生(2014年4期)2014-12-06 05:57:06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及诊治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