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四川省苍溪县河地乡畜牧兽医站 628427)
改革开发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明显提升,消费者不再单纯追求吃饱、吃好,而是对食品安全性、营养成分越来越重视。笼养蛋鸡和饲养场肉鸡已逐渐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散养鸡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散养鸡以五谷杂粮和虫类为食,鸡可自由活动,所以蛋肉营养丰富,野味十足,非常符合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且散养成本相对低。但夏季散养过程中易感染寄生虫病,若不采取防治措施,将严重影响鸡的健康。
寄生虫靠寄生、附着宿主维持生存,可作为媒介传播疾病,也可作为病原体,对鸡养殖危害非常大。无论虫卵、 幼虫,还是成虫都会对鸡的脏器造成损失[1]。这些寄生虫在鸡体内繁殖,鸡体营养物质将被寄生虫吸收,便会出现消瘦、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症状。且寄生虫分泌物多具有毒性,进入循环系统便会影响鸡体健康状态。另外,如这些寄生虫带有其他病原体,将会引起一系列其他疾病,甚至流行性疾病,造成鸡群出现大规模死亡。
从鸡寄生虫病危害的分析可知道,散养鸡寄生虫病防治非常有必要。但若想有效防治,就要了解散养鸡寄生虫病症,夏季散养鸡寄生虫病症。
球虫病寄生于盲肠,发病率较高,是夏季散养鸡常见寄生虫病。患病后会对鸡的肠道造成损伤,成年鸡死亡率20%以上,产蛋率会受到严重影响。雏鸡死亡率高达80%,危害性非常大[2]。患病初期会出现鸡体温度下降、腹泻带血、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等症状。而且由于这些寄生虫的分泌物具有毒性,发病一段时间后还会引起肝脏衰竭,出现鸡体中毒。大部分雏鸡患病后,会由于脏器衰竭死亡。从传播途径来看,可由饮水、饲料、土壤传播。
鸡绦虫病多发病于17~40日龄的雏鸡,主要寄生于鸡的小肠,患病后会引起肠道炎症、黏膜出血、腹膜炎等症状。会严重影响成年鸡产蛋率,阻碍雏鸡发育。而且患病一段时间后,随着寄生绦虫的大量繁殖,鸡体肠管会出现堵塞现象,造成肠管劈裂。此外,寄生绦虫分泌物会引起神经症状,诱发病毒病,引起鸡群死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组织滴虫病发病率、致死率都非常高,发病后会严重损坏肝脏和盲肠,引起盲肠、发炎、穿孔,肝脏坏死[3]。该病潜伏周期为15~20d,发病后鸡体开始明显消瘦,精神萎靡,便中带血。且该寄生虫可随排泄物排出体外存活2年以上,当环境适宜时会继续发育进行传播,所以危害性非常大,是夏季散养鸡的头号敌人,必须加强预防。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道寄生虫病会严重影响散养鸡健康状态,导致养殖效益降低,要采取必要防治措施,夏季散养鸡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球虫传播速度快,繁殖力强,且具有一定耐药性,一些雏鸡患病后2~4d就会死亡。在球虫病防治过程中应以预防为主,降低鸡体感染率。为预防球虫病可在鸡饲料中添加适量球痢灵、有氨丙啉、盐霉素等药物,同时搭配营养饲料提升鸡体抵抗力。若出现发病正传,可选用复方磺胺二甲氧嘧啶和磺胺噻唑等药物进行防治,并采取急救措施。
鸡绦虫病破坏力大,且寄生虫繁殖能力强,必须进行鸡群驱虫才能获得较好防治效果。鸡绦虫病通常通过中间宿主传播,为有效防治传播,就要消灭中间宿主。因此,必须要做好饲养管理工作,要定期对养殖工具进行消毒杀菌,及时清除鸡粪。若鸡群出现感染症状,可在饲料中添加硫双二氯酚、羟萘酸丁萘脒、氟苯哒唑等药物进行驱虫,驱虫率可到92%。
该病通过异刺线虫卵传播,要想有效防治,必须要加强虫卵灭杀。干燥环境不利于虫卵发育,而阳光照射有一定杀灭作用。因此,要保障鸡舍光照和通风条件,确保鸡舍干燥。另外,可在饮用水中添加葡萄糖提升鸡体抵抗力。若发现鸡群出现病发症状,可选用灭滴灵进行治疗,并饲料中添加适量VC和VA,修复鸡体肝脏与盲肠功能,降低鸡群死亡率。
夏季散养鸡易感染寄生虫,而这些寄生虫会严重影响鸡群整体健康状态,甚至诱发其他流行性疾病,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在夏季散养过程中,必须对寄生虫疾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合理选择治疗药物,及时采取驱虫措施,避免引起鸡群死亡。
[1]罗丹丹.川东部分地区牛、羊、鸡寄生虫病感染情况调查[J].四川畜牧兽医,2017,44(6):19-20,23.
[2]钟舒红.放养鸡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J].广西畜牧兽医,2016,28(6):346-348.
[3]郭仁民,刘荣福,杨仪正,巩元庆.青海东部农区猪鸡寄生虫病调查和防治技术研究[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6(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