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俊风
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效果对比观察
崔俊风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效果。方法 160例穿孔性阑尾炎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 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予以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及切口感染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为(45.59±5.53)h, 观察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9.84±3.31)h, 观察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8.75%(31/80), 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6.25%(5/80), 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阑尾切除术相比, 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 可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 并能有效减少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穿孔性阑尾炎;开腹阑尾切除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穿孔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 手术切除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主要方式[1-3]。随着微创手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穿孔性阑尾治疗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者旨在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效果, 以期为穿孔性阑尾炎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临床实践参考依据。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160例穿孔性阑尾炎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穿孔性阑尾炎的诊断标准;②符合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③患者知情同意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面协议书。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的肝、肾、心血管系统疾病者;②意识障碍或精神疾病者;③备孕期、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80例。对照组中男48例, 女32例;年龄20~60岁, 平均年龄(45.51±5.36)岁。观察组中男49例, 女31例;年龄20~60岁, 平均年龄(45.56±5.3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 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全麻), 由腹直肌作为切口, 阑尾切除后, 对肠粘连施行钝性分离, 手术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若出现感染, 可在盆底放置引流管。观察组患者予以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 患者取仰卧位, 麻醉方式为全麻, 建立气腹后, 将外脐上缘切开, 切口长度约为10 mm, 然后将腹腔镜由切口缓缓放置入腹腔, 在腹腔镜辅助下观察患者腹腔的情况。以麦氏点上方部位切开作为主操作孔, 并以耻骨上方作为辅助操作孔。注意观察患者的腹腔阑尾周围组织有无粘连, 并根据粘连情况实施对症处理。在腹腔镜辅助下采用电凝剪将粘连的束带切除, 然后使用电凝剪将粘连的腹壁及小肠进行分离,然后使用电凝剪将粘连的小肠进行分离, 再使用可吸收缝合线修补肠壁浆肌层。在腹腔镜辅助下找出阑尾, 再使用电凝剪将阑尾周围的粘连组织进行分离, 实施分离操作时注意紧贴阑尾系膜, 使用4号丝线进入阑尾根部, 对阑尾进行打结结扎, 游离阑尾系膜后使用电凝剪将其剪断, 然后烧灼阑尾残端, 取出多余的阑尾及结扎线头, 然后对手术视野进行冲洗, 吸取腹腔内的积液, 并放置引流管, 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治疗, 手术后2 d将引流管拔除。比较两组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及切口感染发生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为(45.59±5.53)h, 观察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9.84±3.31)h, 观察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8.75%(31/80), 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6.25%(5/80), 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穿孔性阑尾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急腹症, 主要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炎性反应, 男性人群高发, 若治疗不当, 极易导致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4,5]。开腹阑尾切除术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常用方法, 开腹手术虽能切除病灶, 但术中出血量多, 手术创口大, 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及预后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6,7]。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 腹腔镜手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腹腔镜凭着出血量少、微创性、痛苦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已被广泛用于阑尾切除术中。本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为(45.59±5.53)h, 观察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9.84±3.31)h, 观察组患者肠蠕动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8.75%(31/80), 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为6.25%(5/80), 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表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效果显著, 能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 并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以下优点[8-15]:①开腹手术中由于切口小, 手术视野不清晰, 导致手术操作难度极大, 还会严重刺激肠管, 特别是对于阑尾异位及肥胖患者, 小切口开腹手术操作难度更大。而腹腔镜手术术后疼痛程度低, 手术创伤小,有利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②腹腔镜手术并发症少。传统的开腹手术由于手术视野较小, 很难对病灶组织进行彻底的清除, 极易导致残余脓肿及切口感染。而腹腔镜手术残余脓肿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开腹手术, 这主要是由于腹腔镜手术切口较小, 且切口使用可吸收线, 同时还有套筒隔离, 可有效防止脓液、坏疽阑尾与切口相接触, 有效避免了切口感染的发生。而穿孔一旦发生, 脓液极易聚集在腹腔内的腔隙内, 在腹腔镜辅助下, 手术视野得以放大, 使术者能对病灶组织进行更彻底的清除, 从而有效减少了肠粘连、残余脓肿的发生。
综上所述, 与传统阑尾切除术相比, 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 可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 并能有效减少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1] 王勇, 彭永光, 李奕瑾.开腹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比较.临床军医杂志, 2015, 43(1):10-13.
[2] 张德智.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手术效果对比.河南医学研究, 2016, 25(11):2026-2027.
[3] 莫春林, 朱沛劲.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老年穿孔性阑尾炎的效果分析.临床医学工程, 2017, 24(1):15-16.
[4] 赵宏升.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疗效对比.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17):69-70.
[5] 谢钢.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治疗穿孔性阑尾炎中的手术疗效对比.中国医学工程, 2013, 21(10):47.
[6] 翁黎明.对比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治疗穿孔性阑尾炎中的手术效果.吉林医学, 2015(9):1836.
[7] 王启光.对比分析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治疗穿孔性阑尾炎中的手术效果.医学信息, 2015(3):304.
[8] 徐晓东, 杨有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的效果观察.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11):1678-1679.
[9] 于立斌.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比较.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16):112-113.
[10] 孙国明, 王建华, 钱涛, 等.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手术并发症及对策.江苏医药, 2015, 41(10):1224-1225.
[11] 李海军, 姜宏伟, 王举.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对比研究.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5(4):419-420.
[12] 但杰, 王健, 王永洪, 等.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对比分析.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6, 13(5):204-205.
[13] 阙长榕, 许东波, 林双明, 等.512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分析.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5, 38(7):471-475.
[14] 罗鹏, 戈娟.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术疗效分析.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2015(4):310-312.
[15] 郭俊龙.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进展及应用.中国伤残医学,2015(17):191-19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9.037
2017-08-07]
118000 丹东市中心医院普外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