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桂芙
药物致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分析
董桂芙
目的 分析药物致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药物致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内容包含性别年龄分布、急性肾损伤所涉及的药物、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 65例药物致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男36例,女29例,男女比例为1.24:1,无性别好发倾向;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46.5±9.6)岁,年龄分为青年组16例(19~35岁)、中年组31例(36~60岁)和老年组18例(61~74岁)。药物致急性肾损伤患者直接相关药物种类极广,几乎覆盖了临床大多数用药,其中两种及两种以上抗生素联合使用致病患者26例(40.0%),抗生素联合非类固醇类抗炎药8例(12.3%),利尿剂联合血管紧张素致病6例(9.2%),其他两种及两种以上药物或抗生素患者7例(10.8%),单一抗生素致病2例(3.1%),化疗药物5例(7.7%),抗病毒药致病患者5例(7.7%),其他单一药物6例(9.2%)。65例患者初步危险期12例、损伤期32例和衰竭期21例,临床尿常规主要表现出白细胞尿、蛋白尿、镜下血尿等。入院对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其中隐血镜下红细胞41例(63.1%);60例患者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尿蛋白;血肌酐指标检查超出112 μmol/L患者46例(70.8%)。65例患者中50例肾脏组织活检结果呈现出的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9例(18.0%)、急性肾小管坏死并肾小球肾炎26例(52.0%)、急性肾小管肾炎8例(16.0%)、急性间质性肾炎合并肾小球肾炎7例(14.0%)。衰竭期患者治愈率为47.7%明显少于初步危险期100.0%、损伤期8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致急性肾损伤属于临床常见病症,涉及药物种类多,病机复杂,临床综合治疗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效果良好,治疗效果及预后和肾损伤程度、原发病类型、年龄大小有较大关系。
药物;急性肾衰竭;病理
急性肾衰竭是一种比较常见急腹症,常表现出继发性或原发性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伤症状,药物不良反应是医学常见现象,现今药物致死的病例还在逐渐增多,已经成了当下极为严重的卫生问题,目前临床治疗发生药物继发性急性肾损伤的病例数在肾损伤总病例数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1-5]。随着医疗水平上升、临床用药品种的日益增多,药物致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还在呈上升趋势[6-8]。本文旨在分析药物致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病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作用,特对本院2010年10月~2016年2月期间诊治的65例药物致急性肾衰竭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市几所医院2010年10月~ 2016年2月期间出现的65例药物致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属于药物致急性肾衰竭病例,包括有明确用药史;用药15 d内出现了程度不同的肾衰竭症状;肾实质大小未缩小现象;肾损伤程度分为初步危险期、损伤期和衰竭期。纳入标准:无既往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所用的药物和肾损伤存在显著的关联性;并不伴随有糖尿病、高血压、自身肾脏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其所涉性别年龄分布、急性肾损伤所涉及的药物、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和总结,梳理致急性肾衰竭的主要药物类型、肾衰竭表现出的重要特征等,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1.2.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肾脏功能出现衰减现象后,首先应马上停用直接相关药物,均进行抗氧化、护肾、支持及对症等综合治疗,每天给予2~4次120~250 ml的20%甘露醇静脉滴注30 min;控制患体钾、钠等关键元素的输入;给予速尿、多巴胺及利其丁三联利尿合剂治疗;纠正患者水电解质紊乱;临床有皮疹、发热等急性过敏间质性肾炎的患者,同时使用激素治疗,给予泼尼松30~45 mg/d;对于有血肌酐显著升高、无尿、水负荷极大、严重程度酸中毒、多种代谢紊乱等现象及症状的患者需给予血液透析治疗,根据患者病情程度的不同针对性选择间歇性或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9,10]。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性别年龄分布、急性肾损伤所涉及的药物、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治疗效果分为治愈、基线未达标但无需长期透析治疗、需要长期透析治疗、死亡,其中治愈标准:观察期为6周,患者尿常规、尿蛋白、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恢复到正常水平;尿量正常;临床不适症状完全消失[11,1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性别年龄分布 65例药物致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男36例,女29例,男女比例为1.24:1,无性别好发倾向;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46.5±9.6)岁,年龄分为青年组(19~35岁)、中年组(36~60岁)和老年组(61~74岁),三组分别为16例(24.6%)、31例(47.7%)、18例(27.7%)。
2.2 急性肾损伤所涉及的药物 药物致急性肾损伤患者直接相关药物种类极广,几乎覆盖了临床大多数用药,其中两种及两种以上抗生素联合使用致病患者26例(40.0%),抗生素联合非类固醇类抗炎药8例(12.3%),利尿剂联合血管紧张素致病6例(9.2%),其他两种及两种以上药物或抗生素患者7例(10.8%),单一抗生素致病2例(3.1%),化疗药物5例(7.7%),抗病毒药致病患者5例(7.7%),其他单一药物6例(9.2%)。
2.3 65例患者临床表现 65例患者初步危险期12例、损伤期32例和衰竭期21例,临床尿常规主要表现出白细胞尿、蛋白尿、镜下血尿等,所有患者用药1 h~6 d后出现了肾功能障碍,平均时长为3.0 d;46例患者出现了血尿症,44例出现了少尿症,15例出现了无尿症;34例出现了皮疹、发热等急性过敏间质性肾炎症。
2.4 病理特点 入院对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其中隐血镜下红细胞41例(63.1%);60例患者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尿蛋白;血肌酐指标检查超出112 μmol/L患者46例(70.8%)。65例患者中50例肾脏组织活检结果呈现出的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9例(18.0%)、急性肾小管坏死并肾小球肾炎26例(52.0%)、急性肾小管肾炎8例(16.0%)、急性间质性肾炎合并肾小球肾炎7例(14.0%)。
2.5 治疗及预后 65例急性肾损伤患者肾损伤程度确诊为初步危险期12例、损伤期32例和衰竭期21例,通过停用关联药物、综合治疗患者病情转归情况:初步危险期治愈、基线未达标但无需长期透析治疗、需要长期透析治疗、死亡分别为12、0、0、0例;损伤期分别为28、3、1、0例;衰竭期分别为10、4、6、1例。肾脏损伤程度越重,转归相对就更差。衰竭期患者治愈率为47.7%(31/65),明显少于初步危险期100.0% (65/65)、损伤期87.7%(57/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医疗业的不断发展,多种药物跟着涌现出来,现今临床药物致急性肾损伤发生率明显上升,由于涉及药物种类多、原发疾病类型不尽相同、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等原因,给此类患者治疗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本文对65例药物致急性肾损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显示,65例药物致急性肾损伤患者中,男36例,女29例,男女比例为1.24:1,无性别好发倾向;年龄19~74岁,平均年龄(46.5±9.6)岁,年龄分为青年组16例(19~35岁)、中年组31例(36~60岁)和老年组18例(61~74岁)。药物致急性肾损伤患者直接相关药物种类极广,几乎覆盖了临床大多数用药,其中两种及两种以上抗生素联合使用致病患者26例(40.0%),抗生素联合非类固醇类抗炎药8例(12.3%),利尿剂联合血管紧张素致病6例(9.2%),其他两种及两种以上药物或抗生素患者7例(10.8%),单一抗生素致病2例(3.1%),化疗药物5例(7.7%),抗病毒药致病患者5例(7.7%),其他单一药物6例(9.2%)。65例患者初步危险期12例、损伤期32例和衰竭期21例,临床尿常规主要表现出白细胞尿、蛋白尿、镜下血尿等。入院对患者进行尿常规检查,其中隐血镜下红细胞41例(63.1%);60例患者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尿蛋白;血肌酐指标检查超出112 μmol/L患者46例(70.8%)。65例患者中50例肾脏组织活检结果呈现出的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9例(18.0%)、急性肾小管坏死并肾小球肾炎26例(52.0%)、急性肾小管肾炎8例(16.0%)、急性间质性肾炎合并肾小球肾炎7例(14.0%)。衰竭期患者治愈率为47.7%明显少于初步危险期100.0%、损伤期8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文献一致[13-15]。通过本次研究,提醒临床应严格用药指征,热行好用药监督工作,尽量避免多种药物造成肾损伤的可能性,以减少药物致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降低对患者身体的伤害。
[1]马骏,张文,秦岭,等.药物致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及病理分析.上海医学,2009,32(3):214-217.
[2]郭风玲,陈磊,周瑾,等.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伴急性肾衰竭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疗效的Meta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4(1):77-84.
[3]祝亮.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重症急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3(6):476-478.
[4]黎晓辉.老年急性肾衰竭病因及血液净化的疗效分析.中国医学工程,2014(1):121.
[5]周舸,陶敏.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并发急性肾衰竭患者的急救护理.护理学杂志,2014,29(17):29-31.
[6]沈生妹.药物致急性肾损伤82例临床分析.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3,14(4):346-347.
[7]郭蕾,陈建时,戴凌燕,等.持续血液滤过治疗脓毒血症患者急性肾衰竭临床疗效.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3):3250-3252.
[8]郑丽英.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肾衰竭患者治疗中应用的效果评价.中外医学研究,2015(15):103-105.
[9]石磊.药物致急性肾损伤26例临床分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9(2):30-32.
[10]杜仲瑜.药物致急性肾损伤34例临床分析.北方药学,2013(1): 29.
[11]张晓强.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当代医药论丛,2014(3):51.
[12]张维.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临床医学工程,2014,21(11):1453-1454.
[13]郭慎.药物致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及病理分析.中国医药科学,2011,1(15):111,138.
[14]鞠滨.药物致急性肾损伤82例临床分析.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24(6):930.
[15]诺敏.药物致急性肾损伤22例临床分析.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7):33-3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3.063
2016-12-30]
117021 本溪钢铁(集团)胸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