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2017-01-14 13:51:57高颖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5期
关键词:滴剂舌下变应性

高颖

标准化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高颖

目的 探讨标准化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2例变应性鼻炎患儿,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4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联合氯雷他定进行治疗, 研究组患儿采用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1.3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9%,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9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变应性鼻炎采用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进行治疗, 不但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同时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具有安全有效性。

标准化粉尘螨滴剂;变应性鼻炎;疗效;安全性

变应性鼻炎指的是机体在接触变应原以后因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的一种疾病, 其症状主要表现为鼻痒、鼻塞以及流涕等, 同时还会引发中耳炎、结膜炎以及鼻息肉等, 是造成支气管哮喘的主要诱因, 对患儿的生活质量带来较大的不良影响[1]。最近几年, 变应性鼻炎的患儿越来越多, 每年呈现递增趋势, 然而当前临床当中尚没有一种特效药物和治疗方案, 其中特异性免疫疗法(SIT)是当中唯一可以改变过敏性自然疾病的方法, 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接收的92例变应性鼻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患儿全部符合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诊断标准[2]。随机将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46例。研究组男31例, 女15例;年龄6~15岁, 平均年龄(12.4±5.2)岁;病程1~3年, 平均病程(1.2±0.8)年。对照组男32例, 女14例;年龄5~16岁, 平均年龄(13.6±5.9)岁;病程2~4年, 平均病程(1.4±0.9)年。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根据鼻部相关症状控制情况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对症药物, 轻度症状患儿可以采用氯雷他定片进行治疗, 5~10 mg/次, 1次/d, 口服;同时采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进行治疗, 每侧各喷一次, 1次/d。

1. 2. 2 研究组对患儿采用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进行治疗, 在舌下含服, 治疗分为剂量累加与剂量维持共2个阶段。畅迪制剂分为1号瓶、2号瓶、3号瓶、4号瓶, 实际脱敏方法如下:第1周采用1号瓶舌下滴入1~10滴, 1次/d, 逐日递增;第2~3周分别采用2号瓶和3号瓶, 方式与之前相同, 3周完成临床初始治疗;第4~5周采用4号瓶, 3滴/d;14岁以下的患儿一直到4号进行维持, 采用舌下含服滴剂2 min以后吞咽, 1次/d[3]。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4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评分改善百分率进行治疗效果的评定, 改善百分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 显效:改善百分率≥66%;有效:改善百分率为26%~65%;无效:改善百分率≤25%[4]。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显效27例, 有效15例, 无效4例, 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治疗显效25例,有效10例, 无效11例, 总有效率为76.09%。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中胃肠道不适1例, 头痛2例, 哮喘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9%;对照组中胃肠道不适3例, 头痛4例, 哮喘4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91%。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指的是特应性个体在接触变应原以后, 大部分是由IgE介导的介质释放, 同时伴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以及细胞因子等相关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的一种疾病,其诱发因素主要包含三个条件:特异性抗原造成的机体免疫反应物质;特应性个体为过敏体质;特异性抗原与特应型个体二者之间的相遇。变应性鼻炎的症状主要包括有喷嚏、清涕、鼻塞以及鼻痒等, 最近几年, 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以内呈现明显升高的趋势, 根据我国相关数据统计证实[5], 其大约占全部耳鼻喉科门诊患儿的20%, 所有鼻腔鼻窦疾病门诊患儿的1/3, 因此, 可以表明变应性鼻炎已经成为耳鼻喉科门诊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根据研究表明[6], 尘螨是造成变应性鼻炎最为主要的致敏原之一, 其致敏力相对比较强, 活螨、死螨、螨的皮屑以及排泄物均具有抗原性。根据研究表明,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又被称之为脱敏治疗, 是让患儿从低剂量开始接触变应原制剂, 剂量开始逐渐增加, 达到维持量以后的足够疗程, 使患儿再一次接触变应原时, 过敏症状就会有一定程度的减轻或者不会再次出现过敏反应。目前, 皮下免疫治疗(SCIT)与舌下免疫治疗(SLIT)是证实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主要手段, 其中皮下免疫治疗虽然效果可靠, 然而仍然无法有效避免相关不良反应, 当中最为常见和严重的就是过敏反应, 有时甚至会导致患儿死亡[7,8]。根据研究表明[9,10],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免疫治疗的疗程相对比较长, 患儿的依从性是治疗的重点, 因为其病情相对比较重, 绝大部分通过长期门诊药物治疗, 对脱敏治疗非常关注, 并且由于舌下含服具有无创性, 服用方便, 进而使患儿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同时应该向患儿大力宣传免疫治疗的意义和优势, 耐心向患儿讲解临床疗法、目的、作用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使患儿明确了解自身疾病和疗法。

综上所述, 对变应性鼻炎采用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进行治疗, 不但治疗效果非常显著, 同时不良反应相对较少,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 朱亮, 陆纪红, 谢青, 等. 皮下免疫和舌下免疫治疗尘螨变应性鼻炎的安全性及依从性分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4, 45(6):444-449.

[2]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 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 兰州).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5, 40(3):166-167.

[3] 宋薇薇, 高军, 冯晓娟, 等. 辽宁地区变应性鼻炎过敏原调查及其临床意义. 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 2015, 17(1): 46-47.

[4] 潘黎明, 蒋学范, 潘立勇, 等. 杭州地区变应性鼻炎及变应性哮喘患者的血清变应原测定.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14, 23(5):77-79.

[5] 肖晓雄, 黄东明, 崔碧云, 等. 屋尘螨脱敏治疗对变应性鼻炎及哮喘患者血清粉尘螨特异性IgG_4抗体的影响.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09, 3(1):34-38.

[6] 王成硕, 王向东, 张伟, 等. 变应性鼻炎屋尘螨变应原皮下免疫治疗的远期疗效研究.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4, 47(5):804-808.

[7] 梁敏婷, 陈勇明. 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免疫治疗在成人和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0(6): 1463-1464.

[8] 黄少鹏, 谢秀芳, 陈勇, 等. 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5(7):618-621.

[9] 李勇, 阮桂英, 储洪娟, 等. 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4(11):991-993.

[10] 沈亚华, 於海霞. 标准化粉尘螨滴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中国临床研究, 2014, 27(4):464-46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5.077

2017-05-03]

116012 大连市儿童医院耳鼻喉科

猜你喜欢
滴剂舌下变应性
小小胶囊,大大健康
药物与人(2024年3期)2024-05-27 11:29:52
支气管镜下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1例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Fuzi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徐丽华运用祛风止咳方治疗变应性咳嗽经验
舌下片,舌下用
舌下片,舌下用
爱你(2019年41期)2019-11-14 20:49:45
舌下用药,避免“首过消除”
金匮肾气丸化裁治疗变应性鼻炎
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治疗儿童变应性哮喘的疗效及其对患儿肺功能的影响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舌下免疫治疗尘螨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