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相交的“方”与“圆”

2017-01-12 17:22:54照日格图
读者欣赏 2017年1期
关键词:官本位省长潘金莲

照日格图

早在4年前,李雪莲就出名了。刘震云的小说《我不是潘金莲》刚出版的时候,长江文艺出版社第一次就印了50万册。小说中简短而富有戏剧张力的对话让我看到了这部小说作为影视剧本的潜力。很快,冯小刚就决定把它转化成银幕语言。变成电影之后,《我不是潘金莲》的上映档期一拖再拖,终于在全国两会召开之前上映。从某个角度来说,这部电影本身就成了屡次赴京上访的“李雪莲”。

李雪莲的事从法律的角度来说,的确有些微不足道:为了要二胎,她和丈夫秦玉河假离婚,丈夫却假戏真做,找别的女人结婚了。李雪莲最初的想法是要证明这场离婚是假的,法律驳回了她的诉求,因为法律只讲证据,不讲情感。电影中的“方”和“圆”首次出现—目的和方式不同,她的诉求自然得不到满意的答复。接着李雪莲一级一级地告,从县法院院长到县长、市长、省长。她的诉求,不过是想让前夫认个错,证明曾经的一句“我看你是潘金莲”是句玩笑。就这样一件事最后发酵成了轰动全国的“冤案”,传到了国家领导人那里。

其实《我不是潘金莲》只讲了两个内容:人与人沟通的难度和官本位带来的悲剧。电影里,县长、市长的出发点都不坏,但李雪莲遇到的问题无法得到完美答复是因为他们是“方”和“圆”两个世界的人,有着两套无法相交的语言系统,只能各说各的,最后酿成一场矛盾:民觉得官太官僚,官觉得民太刁。电影中的“方”和“圆”没有相交点,不管是各级官员还是李雪莲,自始至终都承受着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沟通的隔阂最后变了牢狱,看不到未来和温暖,一个人很容易就站到一群人的对立面。

电影中表现的各级官员以及国家领导,虽是为了息事宁人,但在官本位思想面前战战兢兢的小丑形象实在可悲又可恨。县长吼法院院长,市长吼县长,省长吼市长,这么一级级吼下去,落实到基层时事情的本质被扭曲得变了形,结局就是李雪莲被县公安局拘留。被免职的各级官员也是官本位思想的受害者。电影中省长和市长关于民生的一次谈话是整个电影的败笔,这也是冯小刚躲避审查的而做出的“小狡猾”。

原本是发生在河南(至少是中国北方)的故事,被冯小刚移花接木到南方,只是为了突出水、莲花、拱桥和下不完的小雨—湿润阴郁的南方天气更能表达李雪莲的内心世界。李雪莲千辛万苦地抵达北京之后,银幕上的圆形构图也一改南方小雨中的优雅,变成了阳光灿烂的正方形构图。或许,在老北京冯小刚眼里,那个方方正正的四合院才是让人豁然开朗的地方,也是他认为的传统而光明的所在吧。

猜你喜欢
官本位省长潘金莲
防疫关隘,我向省长汇报
人大建设(2020年3期)2020-07-27 02:48:42
如果武大郎没有错过潘金莲的排卵期
妈妈宝宝(2019年9期)2019-10-10 00:54:02
普贝尔省长的发明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顺利“首考”
官本位思想不该在孩子的心田萌芽
甘肃教育(2018年17期)2018-10-26 11:30:20
省长骑单车的联想
侨园(2016年8期)2017-01-15 13:57:34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扶贫项目成“伤民产业”根在官本位
山东青年(2016年2期)2016-02-28 14:25:36
潘金莲幻想一对一的情爱是悲剧
小说月刊(2014年4期)2014-04-23 08:52:23
高校去行政化才能根治科研“官本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