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里研究院
大数据时代创新创业的三个方向和四大挑战
□文/阿里研究院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热潮中,基于大数据的创业创新备受关注。2015年12月17日,阿里数据经济研究中心(ADEC)、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五叶草大数空间三者携手合作,邀请20余位浙大学者走入云栖小镇,在杭州这个创新创业的基地,聆听大数据创业创新实践者的感受,共同对“大数据时代创业创新的实践和思考”的相关话题进行了探讨。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刘渊认为,从传统互联网的人机互联、人人互联,到工业互联网的物物互联,人、机、物三端各自互联,带来大数据的产生。利用“云”进行大数据的存储和计算,实现数据的融合和服务。数据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如何关联,如何找到市场需求实现价值是技术的关键。
浙江大学郭斌老师认为,大数据创新创业的商业模式有三个方向(Analytics,Data,Services,ADS)值得关注。其中,Analytics即企业提供数据的计算分析能力;Data即数据,要做有效的决策背后所使用的数据可能来源于多个数据源,可以集聚数据成为运营的资源;Services即基于数据的服务,这种服务要嵌入到企业运营的业务流程。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刘渊
郑刚老师总结了基于大数据的创新创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拿到可以利用的数据比较难,目前不少创业公司都是基于互联网上公开的数据在进行应用开发;二是大数据应用可能威胁到企业中传统的角色地位甚至生存;三是人力资源存在瓶颈,不管美国还是中国,大数据人才(如科学家和数据分析师)都非常紧缺,这些人才需要高校和企业合作来进行培养;四是投资的难度加大,需要有更多大数据商业应用成功的项目和例子来引领投资的方向。
数能科技的总经理张晓明在国外有20多年的数据分析经验。他介绍,美国的大数据指的是用常规方法无法处理的数据,比如音频、视频等数据,而中国的大数据实际上是大数据+小数据,以电影行业为例,通常都是数据采集后转化为小数据来进行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
张晓明认为,中国发展大数据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数据孤岛现象严重,二是行业知识缺乏,业务、技术和行政人员三方跨学科沟通比较困难,三是从粗旷式发展转向精细化管理,需要资源优化配置,政企沟通比较慢。
在大数据的商业模式方面,数据采集加工的跑马圈地已入中盘,数据分析与应用的商业模式才刚刚开盘,而这需要模式具备可持续性和可扩展性,其中人才也是发展的一个瓶颈,尤其欠缺兼具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数据分析师。软实力主要指的是沟通能力、好奇心和业务理解力,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更难能可贵。
数能科技开发的“电影票房预测”应用和“电影排片宝”应用都是典型的基于数据的新应用。电影票房预测每天早晨9点半会发布当天的票房预测结果,希望成为全国以及各个城市电影票房的预测风向标,为发行人进行精准营销提供依据。“电影排片宝”应用通过收集来自媒体、影院的历史数据、网上售票的预售数据等信息为各大影院排片提供建议。这种应用场景还可以衍生到客流预测与资源优化管理,比如在旅游景点、大型超市等。
数能科技的总经理张晓明
国内专业的数据分析挖掘人才有很多都来自于华院数据。华院数据的执行总裁麦星在分享“华院数据——产业大数据生态的深度孵化器”的主题时谈到,华院数据目前聚焦以大数据行业解决方案为核心,基于多年的技术积累,提供数据互联、人工智能引擎等核心能力和产品,融入于垂直行业,在各行业孵化出独立、专注、聚焦的大数据子公司。目前,已经孵化了数云、数创、数尊、华院分析等多家大数据+电商、零售、O2O、运营商的创业公司,这些创业公司形成产业大数据的生态,比如数云科技是电商数据应用的创业公司,为阿里巴巴平台上的商家提供CRM解决方案,连续三年成为了“金牌淘拍档”。
华院数据的执行总裁麦星
洛可可杭州分公司总经理夏治朋
洛可可作为一家工业设计公司,它所推出的一款“55度杯”一上市就备受欢迎。杭州分公司负责人夏治朋在分享时提到,以前以企业为核心的理念在时代的风向下,要转向以消费者、以用户为核心的理念,以前的设计在决定创意时以往主要靠拍脑袋决策,如今需要数据的支持和支撑来指导创意,而且数据不仅是B端的需求,更是最终消费者的需求,让创意和设计的针对性更加精准。以前的产品只有功能,现在的产品还要有服务、有情感。想让产品具备智能的基础,就需要利用大数据。现在的产品大多是软硬件结合的,同时还有App,从而了解用户的行为和习惯,通过App端数据的抓取来获知用户的行为和习惯,从而改变创意和设计,使得用户感知到产品是为他定制的。
在信息经济发展迅猛的今天,随着数据扮演生产要素的角色,云计算发挥公共计算基础设施的作用,数据的开放、共享与流动成为可能,数据的融合激发新的生产力。
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相比,大数据时代的创业创新将拥有更多的机会、更大的空间。虽然现阶段我国数据相关的法规政策尚不完善,基于数据的创业创新实践尚在探索阶段,业务和服务模式还不成熟,但不确定性正意味着更多机会,因此,我国将不断涌现出企业进行基于大数据的新模式的尝试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