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将“利民”变“扰民”

2017-01-11 19:53:51胡展奋
新民周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扰民利民敬老

胡展奋

城市风景不断变化,最近“城市共享单车”又成了热词,本来嘛,“使用一次的成本基本在1元以内”,其出发点无疑是“利民”的,投资方申报,政府指导,为市民交通提供方便的,但不知何故,走着,走着,又歪了,我的一位苏北籍的朋友对此说了:“玩玩、玩玩就不上路了!”

如今各个城市都在力推这道利民风景,但广大吃瓜群众不但不领情而且吐槽频频——

“占满了大家多少的人行道啊!”“到处横七竖八的,根本找不到车在哪里。”“车被偷被毁屡见不鲜,国人素质太差了!”“多少单车,一‘共享就涂改编码,占为己有!”……

确实,从上海到广州,笔者发现街头的“共享单车”被恶意破坏的现象令人心惊,本来利民的,现在开始“扰民”,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除了那些投资方受利益驱使,无序竞争外,我认为是有关部门对市场,尤其是对国民素养总是预估不准、预案不够,说到底,事先的调查不够细致、摸底不够到位就“急吼吼地利民”,结果老百姓不是不领情,就是“素养”跟不上,老话所谓“民曰不便”,你一片“好心”,结果又是“驴肺肝”,类似的教训可不是第一次了。

先说远的,三十年前推出“夏时制”,说是节能利民,结果呢?推行了六年,戛然而止,最后给出的终止结论是,夏时制是一种更适合中高纬度地区,但在低纬度地区效果趋零的时间制度。而中国,经济发达地区都在低纬度的南方;中高纬度地区面积虽大,但多为草原、荒漠和农田,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根本不管什么夏时制。其次,我国南北温差大,东西时差大,全国又统一执行北京时间,因此,实行夏时制在广袤的大西北、大西南及长江流域地区非但收不到节电效果,而且利不抵弊:省电效果还远不及调整适应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

此举以举国之力而推行,结果如此,老百姓不禁要想,你们早干嘛去了?

往近的说吧,上海市2009年向70岁以上老人颁发“交通敬老卡”,这当然是利民善举,让老人不但“老有所怡”,而且还“老有所行”,出门方便啊!

但麻烦来了,你不想想,这个著名“老龄化的城市”里,70岁以上的老人有多少?绝对是个大数字啊!一旦有了卡,而且免费尽情地乘,“白乘白不乘”的想法肯定不会少,你不能责怪人“贪小”啊,卡是你发的,不用岂不是对你不恭?结果,上下班高峰期的公交、地铁的乘车人群陡然大增,老人日均乘车人数超过40万人次!而且老人们都不习惯睡懒觉,早上七八点是你上班的时候,也正好是他们赶早出门散心的时候,什么“错峰乘车”?退休老人都散在社会,你去对谁传达与组织?更糟的是,老人们体衰多病,除了应该给他们让座,一不小心,拥挤的人群中还常常突发呼吸衰竭、心梗脑梗、骨折疏松……危症频现,说“添乱”还真是大大地“添乱”,利民成了扰民,上班族烦恼,老人们也烦恼,更有大热天乘空调车“孵空调”的老人,三五成群,从起始站坐到终点站,再从终点站乘回起始站,他们犯法了吗?没有啊,还是那句话:卡是你发的,不用岂不是对你不恭?

好了,有关部门经调查才掌握了老年市民心态,把相应款子打进了敬老卡,除了乘车还可以超市消费,老年人的出行客运量居然陡降了60%以上。

常说天心难测。其实民心又何尝易测?一个亲民的政府,最难的工作就是洞悉民意,类似“共享单车”的项目,各个城市千万不要盲目跟风,你应该先问问自己,你对你所在城市的公共空间,市民的需求、素养、习惯有多少了解?做过多少次预估测评?

不要好心又办了破事。

猜你喜欢
扰民利民敬老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当代陕西(2021年11期)2021-07-22 07:05:26
果树大容器育苗技术的研究
新农业(2020年9期)2020-10-30 10:02:22
篆刻
养生月刊(2020年9期)2020-09-11 07:09:18
“葡萄哥”的敬老情
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 02:47:54
敬老爱老防跌倒
大众健康(2019年12期)2019-12-10 06:43:04
傅利民
心声歌刊(2019年1期)2019-12-07 09:19:38
垃圾分类:虽然“繁琐”但利已利民
华人时刊(2019年13期)2019-11-26 00:54:38
扰民的皮乐
动物语言专家
派出所工作(2017年9期)2017-05-30 18:50:47
两眼镜店“交恶”比“嗓门” 4只高音喇叭聒噪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