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红锦
(泰州学院音乐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声乐训练中的发声练习
翟红锦
(泰州学院音乐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在声乐教学中,发声练习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它关系着歌唱者的整体歌唱水平和表现力。本文以歌唱的发声练习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目前大多数声乐学习者在发声练习当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科学正确的指导,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纠正不规范的发声方法和演唱中的不良习惯,使声乐学习者能够打下良好的歌唱基础,使其在声乐学习和演唱中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声乐教学;发声练习;训练
声乐,是一种由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发声练习是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声乐的发声练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所以,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练习,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的发声情况,来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教师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带领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训练,使学生保持正确的歌唱姿势,灵活运用哼鸣,正确选择练声曲,注意歌唱的心理,逐渐提升学生的发声技能,提高他们的演唱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慢慢找到适合他们的训练方式和方法。
在声乐教学和演唱中,气息是唱歌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拥有正确的呼吸是发音标准的保证。现在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首先学生要知道得腰和上腹部的保持力和小腹之间的关系;在呼吸时,腰部要有一定的扩张,腔体要随之打开,此时呼吸系统才能打开。正确的掌握身体各个器官之间的关系,并且多做增加腹腰力量的运动,才能够真正的掌握呼吸的方法。
比如现在被广泛应用的“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由于这种呼吸方法在发声的过程中十分符合人体内部的生理构造,所以在声乐学习者中间得到广泛的应用。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这种呼吸方法歌唱的时候,人体中相关的肌肉群一定要协调好,其中,胸肋肌肉、腹部肌肉是经常被用到的肌肉群,除此之外,最为重要的是腹直肌,另外,在控制气息的时候,还需要横膈膜来辅助工作。与其他呼吸方法相比,“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有其自身的长处,这种呼吸方式能够充分调动起人体器官的歌唱积极性。通过合理的练习,演唱者能够充分掌握控制歌唱气息的方法,进而能够对控制自己的歌声做到游刃有余。在训练的时候,可以运用多种方式来进行练习,如快吸、快呼、慢吸、慢呼等。另外,在歌唱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同时运用口鼻一起吸气,这样做可以放松呼吸器官和发声通道,使人体的进气量得到大大增加,使得歌唱者整体都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从而提高演唱水平。
发声训练中,除了要正确运用气息之外,歌唱姿势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歌唱中,自然、放松的歌唱姿势对歌唱有益处,因此歌唱者在歌唱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保持这种姿势。和生活中的站姿相比较来说,歌唱的姿势有着一定的不同,它需要歌唱者将臀、背和腰部的肌肉适当收紧,双脚稍微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要与肩同宽。两只脚的站立可以是一前一后,重心放在其中一只脚上,人体要自然挺立,上半身放松,下半身要稳而不僵,使身心处于精神饱满、生气勃勃的状态。演唱时可以根据作品的内在情感加入些许动作,但动作要简练自然,避免矫揉和捏造,以避免影响舞台形象。
在声乐的发声训练中,声带重机能是一项基础技能,对于初学声乐的歌者来说,打好基础十分重要。然而当他们在大脑中有了声带轻技能的意识以后,就会很难驾驭对声带轻机能与重机能的协调运用,使歌唱不能良好的进行。在演唱中低声区的时候,声音比较直、白,演唱高声区的时候又会空、虚。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问题的根源入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准确地找到轻、重机能复合发声机制的切入点。众所周知,想要建立歌唱声音的整体状态,哼鸣训练是一种十分有效的训练方法。这种方法是可以建立复合发声机制的。
做一段时间的哼鸣练习之后,学生在唱歌时声音就能够过渡到全声状态了。但是在这之前,学生在训练的时候一定要运用哼鸣的方式。只有进行正确的练习才会获得良好的效果,才会获得进步。因此,学生要做到,在练习哼鸣的时候位置要高、声音要亮,集中而松弛却又富有弹性和穿透力。在做哼鸣练习的时候,我们的叹气状态应由低到高以半音进行哼鸣,这样比较容易找到高位置的感觉。
想要提高歌唱水平、创造良好的声音,就要具备准确的发声以及良好的音色。想要同时拥有这两个条件,就需要歌唱者在练习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对喉结和声带的运用做好协调,这样才能为自己的歌唱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歌唱时,要想使学生找到准确的位置,就必须使喉头保持在一个正确的位置,比如训练学生“打哈欠”。打哈欠时,笑肌就会上提,口腔会打开,软腭上提,舌头放平,此时大脑处于兴奋的状态,口咽腔和气息通道会张开,喉头从而处于一个正确的位置,就有利于主体发出正确的声音。
在歌唱和练习的时候,喉结的上下移动,关系着声带的发声变化。当我们提起喉结的时候,声带的张力就会下降;当喉结下沉的时候,声带也随之收紧,它的张力也会随之增强。歌唱时,喉的运动和变化是十分微妙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发声的时候有意识的对喉结的运动变化做一个调控。将喉结放低,使它处于一个低点的位置,这时候,声带就会随之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这种状态对于发声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它能够使声带变得灵活起来,进而改变发声的状态,能够很轻松的演唱高音。正确的歌唱方法能够为我们带来很多便利。能够使声带处于一种良好的发生状态,还能够增加音高的变化空间。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后,歌者的喉结在使用两个小的声带时就可以拓宽音域,可以唱三个八度。声乐训练中咬字、吐字也是重要的一环。咬字时字头要快、准、有力、要饱满,字尾要快、轻。吐字和咬字不是固定化的,理论化的,而是要根据作品抒发的不同的感情和情绪,做适当的调整。对于欢快的歌曲要做到咬字吐字清晰、轻快,口型不宜过大。对于庄严有力的歌曲,例如《国歌》就要吐字稳、厚、慢。
在声乐的学习中,练声曲可以分为不带词的练习、带词的练习两种不同的方式。
(一)不带词的练习
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练习曲的选择对于发声技巧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歌唱者要针对自己独特的声音条件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练声曲。在不带词的练声曲中,常见的主要有连音练习、顿音练习以及力度控制练习等。初学声乐的人,可以先从膈肌、腹肌和咽壁的练习开始,这样能够使这些发声器官变得灵活,在歌唱的时候给我们提供更好的支撑。在练习不带词的练声曲的时候,可以先发“HEL”音,并在这个音上做气息的延长,这样的练习可以持续一段时间。在发“HEL”音的基础上,可以逐渐增加发声的次数,需要注意的是,在练习的时候,气息的力度要适当,保持在一个均匀的状态,另外音高、音色和音量也要保持前后一致。在这个练习的基础上,歌唱者可以继续练习“吐唇”,“吐唇”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训练歌唱的气息。当软口盖抬起来的时候,就会增加声音的变化空间,不会出现顶着唱的不良状态,演唱高音的时候也能十分轻松。在做发声练习的时候,科学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演唱时需要我们将位置和通道相互结合起来,练习通道可以采用母音练习如“u”、“o”等,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通道,使我们的声音更加厚实。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哼鸣之外,母音“i”也能帮助我们找到声音的位置;除此之外,练声是要有一定的针对性的,每个人的声音条件和出现的问题都是不一样的。对于声音位置偏低的人可以练习哼鸣或是带an、n、ang、eng等音的练习;喉头较紧和喉位较高的人可以练习带u、o的练声曲;声音比较靠后的人可以练习带有yi、yu的练声曲;舌头较紧僵硬的人可以练习yi母音;气息较高的人可以练习音阶的下行和叹气;节奏不稳定的人则可以练习一些带跳音的节奏感较强的练声曲等等。
练声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练习。
1.连音练习。在进行连音练习的时候,需要注意气息对声音的支持,发音时要注意声音位置的集中和统一。另外,一个音过渡到另一个音的时候,要注意喉头保持稳定。
2.呼吸练习。发“s”“fu”“Wu”的声音(吹灰尘的动作)将气息平稳、均匀地送出。
3.起声练习。起声练习是歌唱发声的基础练习。
4.跳音练习。练习跳音的时候,要做到短促、轻巧。
5.哼鸣练习。练习哼鸣的时候,注意找眉心的共鸣点。
6.母音的练习。可以是a o e i u 的单母音练习,也可以用混合母音练习,如ma mo me mi mu。唱母音的时候,要注意字头要咬准,声音要抛出去,收住字尾。
(二)带词的练习
当学生对不带词的练习和发声十分熟练了之后,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内容中加入其他的因素,如一些带词的练声曲。在学习带词的练声曲的时候,学生可以先朗诵歌曲的歌词,熟悉练声曲的内容,并咬准每个字的发音。需要注意的是,在练习带词的练声曲的时候,字头一定要咬准,否则整个字音的发音都会有问题。所以说,在歌唱中,除了发音部位一定要准确之外,字头也要准确。想要让发声练习变得效果更好,就要把字、词的发音和归韵都做到准确无误。
歌唱者的心理对歌唱效果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声乐的学习和训练中,教师要留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心理,并针对这种心理进行指导,以确保歌唱的训练能够顺利的进行。
在发声练习和歌唱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对歌唱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的产生,有着很多方面的原因。但究其根本,是因为学生对歌唱的发声和训练没有树立一个良好的、正确的认知。因此,想要克服这些发声训练中的困难,就必须让学生明白发声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这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训练,相信很多不良的心理就可以得到纠正。要让学生要有能力调动自己的歌唱兴致和欲望,这样才能使自己处于一种良好的歌唱状态中。
想要提高声乐学习者的演唱水平,提高他们的舞台表演效果,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除了要进行发声练习之外,还要注意对自身乐感、音准和节奏的培养。这些因素在歌唱中也是相当重要的。
很多人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总是十分注重自身发生技巧的学习和提高,而对其他的一些因素,如乐感、音准和节奏等就不是很重视。这样的学习状态是错误的,是不值得被提倡的。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当有意识、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纠正。如果不管不顾,对其放任自流的话,那么学生的声乐学习将会有很大的阻碍。乐感虽然是一个人先天性的东西,但也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如果一个歌唱者能够正确认识到自身存在的缺点,那就可以有意识的提升自身的乐感。乐感的培养有很多种方法,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基本技能训练,也可以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提高自身的艺术文化修养。在声乐学习的时候,教师除了要求学生的歌唱音准之外,还要要求学生准确唱对歌曲和练声曲的节奏。音准和节奏感对于歌唱的表现,是一样重要的。当完全掌握了发声技巧之后,歌唱者要做到在忘记技巧的状态下进行歌唱,这样才能把思维的重心放在歌曲的音准和节奏上,才能提升歌唱表演的效果。
歌唱的发声在声乐教学当中是尤为重要的环节,发声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演唱的水平。只有把发声训练做好了,才能为以后的演唱打下坚实的基础。用汗水与智慧去浇灌与打造美丽的声音,用有控的声音去敲打人们的精神和灵魂,做到尽致专注,由内而外的练好声乐。■
[1] 赵梅博.歌唱的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1977,11.
[2] 张婉.高等声乐教学方法[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李亚囡.声乐教学气息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大舞台,2011,08.
[4] 韩刘.谈声乐演唱中的发声练习.大舞台,2014,10.
[5] 刘骅.浅析声乐教学中发声训练的方法.艺术教育,2014,10.
[6] 李建萍,袁志成.浅析歌唱中的发声练习.职教探索,2010,01.
翟红锦(1962-),江苏泰州市人,泰州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