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
商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将思想付诸实践。
作为一家研究机构,成立于2001年的Thinkers 50的历史并不算长,但每次它发布自己标志性的评选结果时,都会引发欧美管理学界乃至商界的倾听和思索。事实上,它的两年一度的管理思想家排行榜已经成为全球管理理念和实践的风向标。
检索下15年来Thinker50的排行榜,它完全就是一个全球管理思想家的“名人堂”,这里有“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竞争战略之父”波特、“颠覆性创新大师”克里斯坦森、“知识管理之父”野中郁次郎、“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也有世界级的企业家,如“全球第一CEO”韦尔奇、创立微软的盖茨、苹果的乔布斯、亚马逊的贝佐斯,以及来自中国的海尔CEO张瑞敏,后者在2015年同时入选当年Thinker50管理思想和实践两个榜单。
Thinker 50背后的大脑和发动机就是其联合创始人斯图尔特·克雷纳(Stuart Crainer)自80年代起,这位英国人先后在《泰晤士报》和《金融时报》任财经记者和专栏作家。
在上世纪90年代,克雷纳撰写了(包括与人合著)多本有关管理史和管理者的著作,其中包括1990年出版的个人成名之作《管理思想50人》(Makers of Management),以及2000年出版的全球畅销书《管理百年》(The Management Century)。这两本书曾经被海南出版社引进发行。由于克雷纳的商业记者背景,他的著作视野相对开阔,表述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这一优势在他后来参与创办Thinker50机构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
Thinker的本意是思想家,但Thinker50的评选没有仅仅局限在管理理论或是理念,而是涵盖了管理实践、传播(如《从伟大到卓越》的作者吉姆柯林斯)和教育(如亨利明茨伯格)等多个纬度。同时,为了更上时代的步伐,Thinker50适时增设了诸如“数字化探索”、“突破性创意”等新奖项,真实反映当今世界复杂而多变的管理挑战以及管理者的不懈探索。这也应了克雷纳最有名的一句话:管理没有最终的答案,只有永恒的追问。
也正是由于克雷纳对于管理学的洞见和开放心态,以及与时俱进的探索,Thinker50也从当初单一的专业排行榜最终成为极具全球影响力的“管理思想界的奥斯卡”盛典。克雷纳说,Thinker50的宗旨就是不断在全世界寻找为人类社会带来持续深远影响的商业思想家。它不做区域、种族、国家的划分,评选的惟一尺度就是获奖人能够从管理思想的层面为这个世界带来改变。
在回忆起张瑞敏去年同时获得Thinkers50“思想和实践”两项大奖时,克雷纳说:“没有什么比伟大的思想更具有实际价值。Thinker50推崇对现实世界做出贡献的新思想。但同时我们也欣赏那些思想开放,博取众长的企业。毕竟,商界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将思想付诸实践。”
在本期的高端访谈中,克雷纳主要分享他对中国企业如何学习西方管理思想的看法。
Q: 请谈谈你最初见到张瑞敏和海尔的感受。
A: 我们在和海尔CEO张瑞敏进行首次交流时,就感到十分惊讶并且印象深刻。我和我的联合创始人见过很多全球有名的CEO,但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任何一位能够像他这样,对管理学的思想和思想家有如此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和理解。
后来我们参观了海尔的互联工厂,看到有很多先进的理念和思想真正被付诸了实践。在这方面海尔毫无疑问是走在了同行的前列,比我们看到的很多西方的企业都要先进。张瑞敏还谈到大多数的美国或是其它西方企业存在的核心目的是为股东创造价值,但海尔在这方面似乎有不同的想法。这也让我们十分感兴趣。
Q: 不少管理思想和工具当时都很时髦,但最后成功的案例并不多,比如企业再造。那么中国企业家应该如何进行学习并且从中获益?
A: 的确有一些管理学的思想是短命的,但还是有一些思想能够经的住时间的考验,在很长时间范围内为人们所用。有时候,某些管理学的理念的确很新鲜,有吸引力,很多企业会去赶时髦,但导致短寿的可能是盲目的应用,比如你提到的企业再造。当这个思想被提出来的时候,这个思想的提出者会非常具体地指出这个思想应该如何去应用,或是哪些方面比较适用,但往往很多人的学习‘学走形了。一些咨询公司和企业教练可能也没有真正理解这个思想,而是喜欢推介最新最时髦的思想,然后把它应用在不恰当的场合或者做了一个错误的应用,比如企业再造就被很多人仅仅用来去削减人员,用于去除企业的冗余或者削减成本,而没有真正去进行企业层面的再造。所以,我们认为,很多很好的思想是被这些照猫画虎的人绑架了,从而导致了他们的迅速过时。换句话说,好的思想并没有获得好的应用。
Q: 中国人其实似乎非常善于学习的,但不可否认市场上也经常流行一些似是而非的商业和管理概念,比如,互联网思维、微创新等等。您觉得这是什么原因?他们应该如何鉴别哪些是噱头,哪些是真正有价值的?
A: 我们注意到有很多管理者非常善于吸纳新鲜的想法和理念,而且对于这些新的理念持一种开放的态度。这是好事,但从另一方面说,也有的管理者过于急功近利,他们需要这些理念是因为他们急于快速提升业绩,这时候他们往往会追逐最新的理念,而不是最适合的理念。
因此,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这件事情。一是他们迫于压力,在追逐管理思想方面有些盲目,选择不够谨慎;但从积极的角度看,这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不断演进所需要的一个过程,需要一种开放的心态去了解新的思想和思维。中国的管理者正在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正在走向成熟。
比如,张瑞敏先生接触过很多管理学界的学者和从业者,他对于新的想法和新的理念总是持一种非常开放的态度,但他的过人之处是善于学习和运用,知道如何将商业智慧用于商业实践,而这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Q: 中国有很多超大型的互联网企业,无论在市值还是营业收入上都能进入世界前十位,发展速度非常快。您是否认为他们面临着管理挑战?具体有哪些挑战需要应对?
A: 管理高速成长的企业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们看到,在美国不管是Facebook或者Google也是从小变大的,他们采用了有效的办法管理公司并实现高速成长。这说明他们找到了应对管理挑战的办法。但必须指出,这两家公司在管理上的成功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不多见的。我认为,其中一个很大的挑战是,随着公司不断变大,你要不断招募新人,然后需要放权让所有人共担责任,这一点是非常难的。
Q: 有人认为,很多管理学思想发源于欧洲,但和美国同行相比,欧洲企业在管理实践上比较落后。您是否同意这个说法?为什么?
A: 商科教育是美国人创造、并在二战之后迅速成长起来的。相对而言,欧洲可能是晚了一步,但这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美国商界的巨大成功导致了这一状况。商学教育不可能太脱离商业实践。Thinkers50刚创立时,能上榜单的大部分人都是美国的管理思想和领导者,但现在北美不再占据主导地位,新的管理思维的重心不断向东方移动。日本的管理模式正在向美国的管理模式提出挑战,然后还有印度、韩国,包括现在中国新兴的管理模式已经开始打破以前传统的美国的管理模式的垄断。
管理并不是欧洲人的发明。事实上,人类有历史以来,管理一直都无处不在。中国人建了万里长城和兵马俑,他们都体现了伟大的管理智慧。在谈到领导力的时候,我们看到中国的《孙子兵法》也是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对于领导力的探索成果之一。因此,那些认为管理和领导力是欧美专利的说法是错误的。另外,还有西方还有一些人认为中国没有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但他们肯定是不了解海尔和张瑞敏。推翻成见,这也是Thinkers50存在的一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