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超级稻上的应用

2017-01-04 10:52:19贾华凑盛仙俏陈永萍陈燕芳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防区超级稻卷叶螟

贾华凑,盛仙俏,陈永萍,陈燕芳

(1.东阳市农技推广中心,浙江东阳 322100;2.金华市植保站,浙江金华 321017;

3.金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金华 321000;4.婺城区植保测报土肥站,浙江金华 321000)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超级稻上的应用

贾华凑1,盛仙俏2*,陈永萍3,陈燕芳4

(1.东阳市农技推广中心,浙江东阳 322100;2.金华市植保站,浙江金华 321017;

3.金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金华 321000;4.婺城区植保测报土肥站,浙江金华 321000)

本文在超级稻上进行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防治方法和成效的田间验证试验,对超级稻上的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农药使用情况、水稻产量等进行取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减少水稻产量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各项绿色防控措的实施,控制水稻主要病虫害的爆发,减少1次化学农药的使用,667 m2节省8元的用药成本。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能起到减药、控害、保生态的目的。

超级稻;水稻害虫;绿色防控技术;实践

超级稻的研究成功大幅度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稻谷产量,为解决中国人多地少的粮食供求矛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1]。自我国第1批超级杂交稻先锋组合选育成功以来,其推广应用的步伐十分迅速[2]。而大面积推广植株高大、茎粗叶茂的超级稻品种(约占晚稻面积40%)后,因株型结构的改变及营养成分的增加,大田病虫发生量大,危害较严重,尤其以稻曲病、二化螟、稻飞虱的危害更为突出[3-10]。另外,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化学防治时用药难度很大,给防治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超级稻上的应用和成效,特别是性诱剂诱捕技术、人工释放赤眼蜂技术、天敌保育技术、香根草引种诱杀技术等,对超级稻的进一步推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处理设计与方法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试验区设在浙江省东阳市巍山镇北卡农业试验田(120.4676°E,29.3337°W)的直播单季稻田,面积20 hm2,有机耕路一纵三横。北面靠山,东北面有一大型饮用兼灌溉水库,尽管周边环境未受到极大破坏,但稻田生境深受集约化生产以及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的影响。农民自防田设在1 000 m以外的面积约1 hm2;另设1块500 m2的稻田作为空白对照区。供试水稻品种为甬优17号,5月25日直播,试验田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等,试验稻区的栽培条件均一致,除杀虫剂根据虫情合理使用外,其他农事管理与农民自防稻田一致。分别在绿色防控区与农民自防区稻田中,随机选取均匀的5块稻田(长60 m,宽20 m)作为调查稻田。

1.2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内容

1.2.1 健身栽培技术

春季灌水翻耕。在4月中下旬越冬二化螟化蛹高峰期灌水,杀灭越冬螟虫,降低螟虫发生基数。

实施“三控”技术。控制氮肥使用量、控制水稻分蘖数、控制害虫种群数量。氮肥按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4∶2∶3∶1比例分配,基肥在移栽前1~3 d施用,保蘖肥在移栽后15 d施用,穗肥在分化二期施用,粒肥在破口抽穗期施用。

改善稻田水生环境。按水稻生理需水要求,建立优良的稻田水生环境,在水稻移栽后的返青期实行寸水护苗、控虫、控草;在水稻分蘖基数达到预期苗数后及时搁田;拔节后至孕穗期保持薄水层;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灌浆结实期间歇灌薄水,保持土壤湿润,防止断水过早。增强水稻抗病虫能力,抑制纹枯病、稻飞虱的发生。

1.2.2 生态控制技术

调节生物多样性,促进天敌种群发展。利用水稻田边留草、田块间插花种植蜜源植物(芝麻、大豆)等措施,保护和调节稻田区域生物多样性,为天敌提供越冬栖境、替代寄主、食料和庇护所,保护和促进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蛙类等种群稳定增长。

种植诱虫植物。利用香根草具有引诱二化螟和大螟成虫产卵而幼虫不能完成生活史的特性,在稻区道路和沟渠边每隔3 m种植1丛香根草(约30株),诱集和杀灭螟虫以减少螟虫种群基数。

释放寄生蜂。根据虫情监测结果,于稻纵卷叶螟及二化螟蛾高峰期释放螟黄赤眼蜂,667 m2用量为1万头,间隔5 d释放1次,连续释放3次。

性诱剂诱杀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在水稻种植区域内,按外密内疏的布局方法,平均每667 m2放1个诱捕器连片设置,在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成虫期投放诱杀。

1.3 调查项目及方法

1.3.1 调查不同处理稻田节肢动物种群数量

采用扫网法(扫网直径28 cm,网长71 cm,棒柄长74 cm)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区和农民自防区稻田中的节肢动物采样。采样时手握住扫网手柄末端,从一边到另一边形成一个半圆挥动扫网,保持扫网开口与地面垂直,并指向挥动的方向,来回算1次,左右挥动30次为1个样品,收集的节肢动物种放入带有75%乙醇的小瓶中并标记,带回实验室进行分类鉴定,尽量鉴定到种。在每块田块中间采样,分别在8月6日和9月23日进行。

1.3.2 调查害虫及其天敌的发生情况

采取随机5点取样法调查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蜘蛛、黑肩绿盲蝽、纹枯病及稻曲病的发生情况。

稻纵卷叶螟的调查。分别于8月6日和9月23日进行稻纵卷叶螟发生数量调查:每点调查1 m2水稻,调查水稻分蘖数,采集水稻上三叶稻纵卷叶螟虫苞,计算卷包率,并剥查活虫数量。

稻飞虱、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的调查。采取盆拍法分别于8月6日和9月23日进行稻飞虱调查。用大小为0.30 m×0.50 m白瓷盆斜插水稻基部,快速拍击稻株中下部,连拍3~4次,记录掉落在盆中的稻飞虱数量,每次2丛(直播稻每盆按2丛记)。

纹枯病和稻曲病的调查。分别于8月6日和9月23日进行纹枯病和稻曲病调查。每点调查1 m2,调查总株数、病株数、病穗率、病粒率和病情指数。

纹枯病分级标准为:0级,全株无病;1级,第4片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剑叶为第1片叶);3级,第3片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5级,第2片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7级:第1片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稻曲病分级标准为:0级,全穗无病粒;1级,每穗1个病粒;3级,每穗2~5个病粒;5级,每穗6~10个病粒;7级,每穗11~15个病粒;9级,每穗16个病粒以上。

产量测定。每块田随机5点取样,每点收割1 m2。稻谷经脱粒后除去粗杂质及空秕粒并称湿谷重量。用经定标的电容式种子水分测定仪测定其含水量,测定3次,求其平均值,将样谷折算成稻谷标准含水量的净稻谷重量。稻谷标准含水量为13.5%。

1.4 数据处理

最终将扫网所得稻田节肢动物数据分为6大类(分别是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水稻其他害虫、中性昆虫、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后进行统计分析。田间调查数据在SPSS统计软件中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Duncan多重比较分析),百分比数据均经反正弦转换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扫网法调查绿色防控区稻田节肢动物种群数量

从调查结果看,2次调查对照区稻田中的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水稻害虫、中性昆虫、捕食性天敌及寄生性天敌的种群数量都显著高于绿色防控区和农民自防区稻田。

由表1可知,在水稻分蘖期(8月6日调查),绿色防控区稻田中的稻纵卷叶螟及中性昆虫的种群数量略高于农民自防区,而稻飞虱、水稻害虫的种群数量要显著低于农民自防区,捕食性天敌及寄生性天敌的种群数量与农民自防区稻田相比无显著差异。到水稻灌浆期(9月23日调查),绿色防控区和农民自防区稻田中未调查到稻纵卷叶螟,绿色防控区稻田稻飞虱的数量略高于农民自防区,绿色防控区和农民自防区稻田中水稻害虫、中性昆虫、捕食性天敌及寄生性天敌的种群数量无显著差异。

表1 不同处理稻田节肢动物的数量情况头

2.2 盆拍法调查绿色防控区稻田稻飞虱及其天敌的种群数量

由表2可知,水稻分蘖期(8月6日)农民自防区稻田中的稻飞虱数量是绿色防控区的10.84倍,显著高于绿色防控区稻田。但到水稻灌浆期(9月23日),两者又无显著差异。蜘蛛调查结果与稻飞虱类似,但绿色防控区与农民自防区稻田中的黑肩绿盲蝽种群数量较低,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稻田。

表2 不同时间及处理的稻飞虱及其天敌数量情况头·百丛-1

2.3 绿色防控区稻田二化螟及稻纵卷叶螟为害情况及种群数量

调查过程中,各处理均未发现有二化螟为害的枯心或白穗,也未发现二化螟各龄期幼虫。绿色防控区与农民自防区稻田稻纵卷叶螟为害情况与虫量都无显著差异,在稻灌浆期(9月23日)未调查到稻纵卷叶螟幼虫(表3)。

2.4 绿色防控区稻田纹枯病及稻曲病发生情况

调查结果(表4)显示,绿色防控区与农民自防区稻田纹枯病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但绿色防控区稻曲病发生情况要显著高于农民自防区(表5)。

表3 不同处理稻田的稻纵卷叶螟为害及虫量发生情况

表4 不同时间处理稻田的纹枯病发生情况

表5 不同处理稻田的稻曲病发生情况

2.5 绿色防控区稻田稻谷产量情况

测产结果(图1)显示,绿色防控区稻田的稻谷产量略高于农民自防区稻田,但无显著差异。

2.6 绿色防控区稻田用药情况及用药成本

图1 不同处理的产量情况

根据病虫发生情况,绿色防控区稻田于7月19日前后喷施1次化学农药,用药种类和667 m2用量分别为40%氯虫·噻虫嗪10 g、42.5%苯甲·嘧菌酯30 m L、50%吡蚜酮20 g;于8月25日前后喷施第2次化学农药,用药种类和667 m2用量分别为6%阿维氯·苯酰50 m L、30%苯甲·丙环唑20 m L、50%吡蚜酮20 g。667 m2用药成本为68元。

农民自防区稻田共使用3次化学农药,第1次于7月19日前后喷施,用药种类和667 m2用量分别为40%毒死蜱100 m L、2%阿维菌素125 m L、10%井冈霉素250 m L、吡虫啉20 g;于8月16日前后喷施第2次化学农药,用药种类和667 m2用量分别为20%氯虫苯甲酰胺10 m L、75%肟菌·戊唑醇15 m L、50%吡蚜酮20 g;于9月6日前后喷施第3次化学农药,用药种类和667 m2用量分别是10%烯啶虫胺水剂50 m L、50%吡蚜酮20 g。667 m2用药成本为76元。

3 小结与讨论

我国绿色防控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在水稻生产中[11-17],在化学农药使用减量、粮食稳产的前提下,保障了粮食的安全生产。

超级稻的大面积推广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表明,在不减少水稻产量的前提下,可通过各项绿色防控措施来减少农药的使用,起到减药、控害、保生态的目的。尽管2015年水稻害虫发生较轻,农民自防区稻田也只用了3次化学农药,而绿色防控区稻田根据稻田害虫发生动态防治了2次,667 m2用药成本比农民自防区稻田节省了8元,稻谷产量还略高于农民自防区稻田。

本实践不足在于,绿色防控区与农民自防区稻田中的天敌数量没有显著差异,直观上看,绿色防控措施并没有促进天敌的种群数量,可能绿色防控区稻田所选用的化学农药对稻田天敌有极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后期稻田中黑肩绿盲蝽几乎没有建立种群。因此今后在推广绿色防控措施中,合理删选应急防控中化学农药种类,需特别注意。

稻曲病调查结果显示,不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的对照稻田中的稻曲病反而比绿色防控区和农民自防区稻田轻得多,这也许是其他原因所致,如对照区稻田的小环境,小气候及该田块历年的稻曲病发病情况等,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绿色防控技术在水稻害虫防控上的成功推广,也可为其他农作物的安全生产提供借鉴,有利于保障我国农副食品“舌尖上的安全”。

[1] 曾颖,黄昊,司嘉怡,等.超级稻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变化动态及生态位分析[J].杂交水稻,2014,29(6):78-81.

[2] 秦小晖.推广超级杂交稻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J].杂交水稻,2003,18(4):43-44.

[3] 刘见平,刘都才,熊继东,等.超级稻病虫发生特点及其药剂防治技术[J].植物保护,2005,31(5):39-42.

[4] GURR G M,HEONG K L,CHENG J A,et al.Ecological engineering strategies to manage insect pests in rice.In:Gurr G M,W ratten S D,Snyder W E,Read DMY.(Eds.)Biodiversity and Insect Pests:Key Issues for Sustainable Management[M].John Wiley&Sons Ltd.,2012:214-229.

[5] ZHU P Y,GURR G M,LU Z X,et al.Laboratory screening supports the selection of sesame(Sesamum indicum)to enhance Anagrus spp.parasitoids(Hymenoptera:Mymaridae)of rice planthoppers[J].Biological Control,2013,64(1):83-89.

[6] 朱平阳,盛仙俏,方德华,等.黑肩绿盲蝽成虫取食植物花后对下一代生长和捕食能力的影响[J].中国植保导刊,2013,33(10):17-21.

[7] 刘桂良,张晓萌,赵丽稳,等.应用生态工程控制水稻害虫技术及效益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4(12):1809-1811.

[8] 朱平阳,郑许松,姚晓明,等.提高稻飞虱卵期天敌的控害能力的稻田生态工程技术[J].中国植保导刊,2015,35(7):27-32,56.

[9] 陈桂华,朱平阳.郑许松,等.应用生态工程控制水稻害虫技术在金华的实践[J].中国植保导刊,2016,36(1):31-36.

(责任编辑:张瑞麟)

S435

:B

:0528-9017(2016)12-1998-04

文献著录格式:贾华凑,盛仙俏,陈永萍,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超级稻上的应用[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12):1998-2001.

10.16178/j.issn.0528-9017.20161219

2016-08-20

贾华凑(1967—),男,浙江东阳人,高级农艺师,从事农技推广工作,E-mail:910980388@qq.com。

盛仙俏(1965—),男,浙江金华人,研究员,从事植保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E-mail:354884393@qq.com。

猜你喜欢
防区超级稻卷叶螟
太仓市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及防治进展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长江蔬菜(2022年11期)2022-07-29 02:15:42
电力电缆线路回流缆防盗报警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粮食 超级稻再生稻平均亩产创世界纪录
农家之友(2018年12期)2018-03-12 00:50:28
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作用
超级稻宜优673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5%环虫酰肼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药效评价
研究发现超级稻增产新基因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实施现状调查分析(山东县级)
中国地震(2014年3期)2014-09-04 08:57:14
捕食螨在防治制种玉米红蜘蛛上应用效果
湖北植保(2013年5期)2013-10-10 02: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