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杏珍 孙丽丽 邓仁丽 沈丽娟 韩慧
(1.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 湖州 313000;2.湖州师范学院护理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3.湖州师范学院图书馆,浙江 湖州 313000)
基于SBAR交接模型的急诊患者转运交接单的设计和应用
费杏珍1孙丽丽2邓仁丽3沈丽娟1韩慧1
(1.湖州师范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 湖州 313000;2.湖州师范学院护理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3.湖州师范学院图书馆,浙江 湖州 313000)
目的 提高急诊患者转运交接的质量,确保患者转运安全。方法基于SBAR交接模型与浙江省《病历书写规范》,设计《急诊患者转运交接单》,于2014年6-12月,在急诊科应用。与2013年同期相比,分别比较急诊护士、病房护士对交接单的满意度以及有关急诊转运过程引发的投诉率。结果对交接单的总体满意度急诊科护士由原先的65.22%上升至95.65%,病房护士也由原先的68.33%上升到90%。而且,与交接相关的投诉由2.48%下降至今年的0.62%,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标准化交接模型的转运交接单不仅规范了护理书写记录,而且有效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SBAR交接模型; 急诊患者; 转运交接单; 护理管理
SBAR handover model; Emergency patients; Transfer receipt; Nursing management
急诊科是多种疾病的首诊科室,患者往往比较急、危、重,病情变化快,流动性大;因此,急诊科护士需要在高压的工作环境中,频繁地与其他科室交接班,若转运环节出现失误,将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影响患者下一步的诊断与治疗。这也就要求急诊护士在转运的每个环节都要想到位、做到位、处置到位,并且记录到位,使转运交接记录和抢救记录完整规范。为此,本次研究在急诊转运交接单的设计中引入一种快速、有效且结构化的沟通模型-SBAR(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Recommendation)[1]。该模型能规避交接沟通过程中重要信息的遗漏,减少医疗差错,被美国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和医疗保健改进研究所(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推荐使用[2]。现报告如下。
1.1 交接单的设计
1.1.1 SBAR交接模型的内容 SBAR是一个基于证据(Evidence-Based)的最佳实践(Best Practice)的标准化沟通模式[1],其内容包括:S,现状(Situation):患者目前的情况怎样;B,背景(Background):是导致患者目前症状的主要背景因素是什么;A,评估(Assessment):评估与患者现况相关的因素;R,建议(Recommendation):希望对方如何处理或者对患者病情提出的建议。由美国海军开发并首次应用于核潜艇中,在90年代末引入医疗保健体系[3]。随后在国内外临床实践中推广,尤其近五年在医疗临床各个领域(急诊、病房、监护室、教学)、各种人群(医-护、医-医、护-护)的交接、沟通中已得到广泛使用。
1.1.2 基于SBAR交接模型的转运交接单的设计 将SBAR的基本框架与浙江省《病历书写规范》相结合,制订标准化的急诊患者转运交接单。见表1。
表1 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交接单
1.2 交接单的应用 急诊护士根据住院医嘱,先电话通知住院科室做好接收患者的准备,同时根据急诊转运交接单详细评估患者,并以打钩和简单文字的方式填写好交接单。根据患者病情的评估结果分级:(1)目前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的急诊三级患者,经急诊护士电话交接及签字后,可以由急诊年轻护士与后勤部工人携带填写好的交接单、病历资料等,用平车或轮椅护送患者至住院病房。病房的责任护士拿到交接单后,认真核实交接单中的各项内容,并在交接单上签字。如有异议,可以直接拔打交接单上留下的电话与急诊护士进行沟通。(2)如果患者病情危及生命,经历急诊抢救或在短时间内可能有病情进展或可能导致严重致残等急诊一级、二级患者,则由急诊医护人员或急诊护士与后勤部工人一起携带填写好的交接单、病历资料、抢救记录单等,用平车护送患者至接收科室。在转运途中,如果患者有意外情况发生,急诊护士需要用文字记录说明。科室责任护士至床边与急诊护士一起评估患者,并认真核实交接单中的各项内容,在没有异议后签字,急诊护士方可离开。
1.3 评价指标与分析
1.3.1 急诊科护士的满意度调查表 从交接记录的完整性、交接内容的顺序、交接单的条目内容以及形式等四个方面,自行设计急诊科护士对急诊患者转运交接记录单的满意度调查表。每一题设置五个选项,即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及很满意。满意率=(满意+很满意)/总人数。
1.3.2 病房护士对急诊护士的满意度调查表 从交接记录的完整性、交接内容的顺序、交接单的条目内容以及形式等四个方面,自行设计病房护士对急诊患者转运交接记录单的满意度调查表。每一题设置五个选项,即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及很满意。满意率=(满意+很满意)/总人数。
1.3.3 投诉率 统计运用急诊患者转运交接记录单前、后,因急诊患者转运前评估、转运记录单的书写、转运中的意外处置、转运后的交接等因素引发的投诉事件,投诉率=一段时间内因转运交接过程中引发的投诉事件数/该段时间转运的患者总数。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采用 SPSS 19.0 进行分析处理,实施前后两组数据采用χ2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急诊科护士对转运交接单的满意度比较 见表2。
表2 急诊科护士对转运交接单的满意度比较 人(%)
2.2 病房护士对实施基于SBAR的急诊患者转运交接单前、后的满意度比较 见表3。
表3 病房护士对实施转运交接单前后的满意度比较 人(%)
2.3 急诊患者转运交接中发生的投诉事件 见表4。
表4 实施转运交接单前后急诊转运交接相关的投诉事件 例(%)
3.1 SBAR交接模型在规范急诊转运交接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基于SBAR交接模型的转运交接单既可以作为核检表核实双方沟通内容是否遗漏、缺陷或含糊,又可以作为回顾性资料的审计工具,利于患者病情资料、交接内容资料的提取,具有一定科研价值。在国内外研究中,SBAR交接模型在规范转运交接单中的运用日趋成熟。Singh, R.等[4]研究者将SBAR交接模型应用于不同科室之间或不同医院或医院与社区之间的转运交接单中,不仅提高转接的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而且为接收者提供及时、可靠及有效的信息。Freitag和Carroll[5]基于SBAR沟通模型制成电子版的医疗记录单,在护士或护理技术人员进行病区内或病区间交接班中具有显著的作用。在国内,徐晓晓等[6]首次将SBAR引入外科病区患者病情的交接单中,效果显著;随后,在PICU、NICU等病区内相继推广应用[7]。在本次研究中,急诊科护士以及病房护士对实施基于SBAR交接模型的急诊转运交接单的内容完整性、设置的条目内容、设置的条目形式、交接的顺序以及总体满意度均比实施前效果显著(P<0.05)。而且急诊科护士对交接单的总体满意度由原先的65.22%上升至95.65%,病房护士也由原先的68.33%上升到90%。
3.2 SBAR交接模型在保障患者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有研究[8]指出,目前在国内,根据病情需要准备哪些急救物资以及需要何类医务人员陪同尚没有统一的标准,患者的交接也都基于抢救护理记录单或口头交接班为主,容易造成转运过程中患者病情变化、交接班不清、重点不明确等情况,无法保障转运患者的安全。规范化的护理交接模式是保障护理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SBAR具有结构性、一致性、优先化、准确性以及综合性等特点,基于SBAR模型的转运交接单,需要急诊护士在转运前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患者的现况、既往史、转运前完整的评估以及建议,不仅可以提高护士对环境的观察意识,并能及时给与干预;而且可以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以及预见性思维[9]。Wentworth, L.等[10]指出,SBAR工具不仅可以提供一个可靠而标准化的转运交接方式,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差错和纠纷。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比实施该转运交接单以前(2013年6-12月)与实施后(2014年6-12月),有关因急诊患者转运前评估、转运记录单的书写、转运中的意外处置、转运后的交接等因素引发的投诉事件,研究人员发现投诉率由原先的2.48%下降至现在的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急诊科是抢救患者生命的第一战线, 是让患者得到更深入救治的中转站。以明确责任、便于操作、有利患者、方便交接为原则,制订基于SBAR交接模型的急诊转运交接单,使转运更趋规范化、标准化。所有转运患者均需填写此交接单,以打钩和简单文字形式,使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均执行到位,避免混乱、重复、无序及遗漏,从而减少疏漏,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整体业务水平。
[1] Boaro N, Fancott C, Baker R, et al.Using SBAR to improve communication in interprofessional rehabilitation teams[J].J Interprof Care,2010,24(1):111-114.
[2] Institute for Healthcare Improvement.SBAR: Structured communi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safety in health care [EB/OL].(2014-01-30)[2014-06-15]. http://www.ihi.org/resources/Pages/AudioandVideo/WIHISBARStructuredCommunicationandPsychologicalSafetyinHealthCare.aspx.
[3] Guise JM,Lowe NK.Do you speak SBAR?[J].Journal of Obstetric Gynecologic and Neonatal Nursing,2006,35(3):313-314.
[4] Singh R, Roberts AC, Singh A, et al.Improving transitions in inpatient and outpatient care using a paper or web-based journal[J].JRSM Short Rep,2011,2(2):6.
[5] Freitag M,Carroll VS.Handoff communication: using failure modes and effects analysis to improve the transition in care process[J].Qual Manag Health Care,2011,20(2):103-109.
[6] 徐晓晓, 秦建芬,吕婷婷.SBAR交流模式在外科护理单元间交接及汇报病情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1,10(9):805-806.
[7] 李莉, 张彩霞,龙柳林.标准化沟通方式在PICU患儿转出交接中的应用价值[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1428-1430.
[8] 李亚军, 张玉,刘石宁.医院急诊患者院内转运过程的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8):83-84.
[9] Willingham M,Eden T.Can You Hear Me Yet? The importance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n healthcare[J].Oncology Nursing Forum,2007,34(2):517-518.
[10] Wentworth L, Diggins J, Bartel D, et al.SBAR: electronic handoff tool for noncomplicated procedural patients[J].J Nurs Care Qual,2012,27(2):125-131.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卫生适宜技术项目(编号:2014ZHA012)
费杏珍(1977-),女,本科,主管护师,科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邓仁丽,E-mail:renli.deng@gmail.com
R471
C
10.16821/j.cnki.hsjx.2016.03.013
2015-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