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古诗词歌曲的艺术特色

2017-01-01 00:00:00魏子婷
当代音乐 2017年2期

\[摘要\]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声乐作品中,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顽强的生命力,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本文以黎英海先生《唐诗三首》中的《春晓》为例,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歌词、旋律、演唱三方面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旨在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让更多人能够投入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学习和研究中去。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黎英海;《春晓》

[中图分类号]J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HTSS]1007-2233(2017)03-0081-02

提起“艺术歌曲”大家一定会立刻联想到德奥艺术歌曲,这些歌曲历史悠久,旋律委婉动听,确实是艺术家们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在我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的中华大地上,也涌现出许多有着我们民族特色的艺术歌曲——古诗词艺术歌曲。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概述

“艺术歌曲是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的通称。特点是,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与作曲技法比较复杂,钢琴伴奏占重要地位。”艺术歌曲传入中国,大约是在20世纪初,一经传入就引发了其与中国音乐元素的碰撞,作曲家们对这种体裁充满了创作激情,纷纷尝试创作,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这些作品歌词清新优美,曲调意境深远,风格独树一帜,并且大多数作品都配以钢琴伴奏,形式新颖、独特,颇受欢迎,很快便传唱开来。在众多的艺术歌曲创作中,很多作曲家专门为中国古代的诗歌配上了符合诗词意境的旋律,又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民族特色的音乐体裁——古诗词艺术歌曲。

20世纪80年代,古诗词艺术歌曲无论从创作技法还是音乐风格上都有了质的发展和飞越,黎英海在1982年创作的《春晓》,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品。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歌词意境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古代的诗词歌赋无疑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从古至今,一批批文人墨客把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想、所感写成诗歌,一代代流传下来。从最早的诗歌典籍《诗经》到近现代诗歌,很多名篇被作曲家谱上曲调而吟唱和传承。

意境美是中国古诗词所追求的最高艺术标准。优秀诗词中的意与境是完整的、有机的统一体。诗人在写“境”的同时,往往注入了各种情感,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中国古诗词的魅力也就在于此,无论这首诗词是悲是喜、是写人还是些写景,看过词后都在人们的脑海里展现出一幅画面,仿佛身临其境一般。中国的古诗词基本都用了寓情于景或情境交融的写作手法,通过对景色的描绘,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向读者们传达着自己的心境。

如这首唐代孟浩然的名篇《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是一首五言绝句,非常短小,只有二十个字,表达的是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以及对落花的怜惜之情,语言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前两句写道春天到处都是那么生机勃勃,一觉醒来心里感到十分喜悦,太阳很早就照亮了大地,万物就像从冬眠中醒来一般,是那么有生气,听到清晨的鸟儿叽叽直叫,仿佛叫醒了山川叫醒了河流,给人们展现了一幅春天鸟语花香、生机盎然的画面。后两句作者在情感上有所转变,原本是看到春天的美好景色很是喜悦,但是却被眼前满地飘零的落花惹得尽是忧愁,昨晚的猛烈风雨不知持续了多久,但看眼前满地的落花就知道,作者寓情于景,感怀美好的事物易逝去,从喜春转为惜春。简简单单的二十个字就把雨后春晓图刻画得如此生动,笔法清新自然,让人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描绘的画面以及想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这样的描写中我们也很自然地体会到,诗人孟浩然感怀伤春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在政治上的不得志,看到这样的景象心中更加多了苦闷和惆怅。

三、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旋律特色

古诗词艺术歌曲概括性的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古代就有曲调的古诗词歌曲。在我国古代很多时候,诗词和音乐往往是同时出现的,到配以古琴、箫等乐器伴奏,有一位或几位吟唱者把诗词唱出来。它的曲牌和曲调都是从古代流传至今,因为古代记谱法的所限,很多歌曲都是以口耳相传为主,所以现如今凡是还能够保留下来的古代的一些诗词曲调都是弥足珍贵的财富,也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资料。第二类就是现代作曲家受西方艺术歌曲影响后,用西洋音乐创作手法为我国优秀诗词谱曲及对古曲进行改编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这些歌曲无论从创作技法还是演唱技法上,都比较符合现代艺术歌曲的风格特点,同时作曲家们把民族特色和古曲元素也融合到古诗词艺术歌曲中。

中国的诗词本身就有其自身的韵律,比如它的平仄声调、韵脚及它的结构段落等,都有其自身的规律特点,因此作曲家在谱曲的时候又要把词本身的韵律特点与旋律完美结合在一起。在《春晓》中黎英海先生就很注重诗词的韵律美,对平仄声调和旋律的结合完美贴切。他将旋律的设计尽量符合诗词朗诵时的音调,尽可能遵循原诗词固有的节奏因素,使旋律线的高低起伏,旋律走向尽量符合诗词的平仄声调和汉语的发音特点。因此能使歌曲旋律和诗词的音韵结合妥帖自然,优美动听,韵味十足。《春晓》一共分为两个乐段,歌词一共四句词重复出现,它的整首作品每句基本采用的是一个节奏型,每一句的第一个音是附点节奏型的一个长音,每一句的最后一个音是一个长音,比如谱例1前两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样仅仅是按节奏读出来就很符合我们朗读古诗时的韵律了,也很像古代私塾在摇头晃脑诵诗的韵律了。

《春晓》的旋律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运用了“模进”的创作手法,“模进是指将相同的音乐材料在不同的调性與音高上呈现出来,使其体现出来的音乐表情与音乐面貌各不相同,从而使乐曲在最大限度上达到变异与融合的平衡,造成对比与统一的有机结合,是作曲家进行音乐创作与乐思展开的重要技巧之一”。从谱例2就可以看出,模进的动机反复出现,使得整首歌曲融为一体,前后呼应,层层推进。

四、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特点

古诗词歌曲的演唱无疑是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和传承的重要的一部分。想把古诗词歌曲演唱好,不仅要有扎实的演唱水平,还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以及对我国古典文化、民族文化身后的知识积淀,因此演唱古诗词歌曲比演唱现代风格的艺术歌曲难度大。在一首古詩词歌曲的背后是一张庞大的知识网,所以要想完美表达一首古诗词歌曲,在演唱前就要做大量的功课,要深入了解诗词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内涵,体会诗词所描绘的意境,熟悉古诗词的韵律,更重要的是了解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和歌曲特点,这样才能为演唱古诗词歌曲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以《春晓》为例,着重分析其如何演唱。首先我们要把握好这首歌的感情基调,先扬后抑,整首歌曲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欣喜中总是带着淡淡的忧伤。开头两句,起音要轻柔,整句音量不宜过大,声音要连贯,把春天美好的景色用歌声娓娓道来,春天一个美好的清晨画面展现在眼前。注意“晓”字的拖腔,圆润中带有古曲拖腔的味道。接着两句,音列上行,结构向前推进了一个层次,同样声音上也要往前推着走,“夜来”在f2上,虽然在高音,音量上比前两句要稍强,情绪上也要稍微激动些,不要唱得太猛,但是,也要连贯地慢慢地把这两个字推开,切记不要唱断。接着有四小节的过渡句,用“哦”来演唱,每一小节都是在弱起拍上起音的,要把握好“哦”的切入点,声音收回来一些,稍弱就可以,最后一小节渐慢,要唱出古曲韵味带颤音的尾音,这个尾音尤其能展现出诗人孟浩然内心的无可奈何的心情,所以演唱时一定要细细去体会。最后一个乐段一直在重复“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一定要表达出叹息、惋惜的感情,重复多遍感情逐步加重,真真切切地唱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悲伤应多于对春天景色的痴迷,从而在结尾处用情感打动听众。声音方面切记要夸张演唱,声音要结实地唱出来,虽然有叹息、惋惜,但是在声音的处理上要不留痕迹,这也是对演唱者综合能力的考验。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它需要我们去深入地挖掘和学习,笔者只是进行了一个浅显的分析,把自己的演唱体会与大家分享。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歌词意境优美,耐人寻味;旋律多与诗歌韵律相协调,既有现代西方艺术歌曲的框架,又有中国古曲和戏曲的韵味;演唱时必须深入了解词曲的内涵,才能准确诠释和演绎我国古诗词歌曲的古韵之美。

[参 考 文 献\]

\[1\]王国俭.黎英海古诗词艺术歌曲《唐诗三百首》演唱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

\[2\] 李雪峰.初探中国近现代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特色\[J\].安徽文学,2006(10):132

\[3\] 傅崇爱.浅论古诗词教学中对意境美的欣赏\[J\].晋中学院学报,2007(02).

(责任编辑:郝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