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策略分析

2016-12-31 00:00:00刘凌李长发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年29期

摘 要:在生态环保时代背景下,造林工作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为了保证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就需要做好树种选择、整地、苗木选择、起运和栽植、栽后管理以及造林技术人员培训工作,文章对此进行了全面和详细的分析,希望能够为造林管理和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造林;成活率;保存率;策略

现阶段,林业发展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如品种、气候、管理等众多因素,如果在造林过程中没有进行科学的管理,势必会影响造林的成活率与保存率,造成严重的造林浪费,同时还会给林业带来严重的经济和效益损失,同时对林业整个生态建设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在进行造林过程中,为了保证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必须采取各种有效的策略,做好树种选择、整地、苗木选择、起运和栽植、栽后管理以及造林技术人员培训工作,以此保证林场造林的整体质量和效果。因此,文章针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策略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树种选择

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不同,并且在自然条件的限制下,能用于广泛造林的树种相对较少,如果在树种选择过程中发生错误,不仅会影响造林的成活率与保存率,还会造成严重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浪费。因此,在进行造林时必须充分的认识到树种选择工作的重要性,在选种时需要兼顾生物原则与经济原则,生物原则需要考虑树种的生物特性,为提高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奠定基础;经济原则指的是应该根据实际的经济实力,合理的选择价格合适的树种,禁止大面积使用价格昂贵的树种。通常状况,多选用乡土树种为造林树种,因为乡土树种能够适应当地的地质条件、气候条件,不仅成活率和保存率较高,而且易于后期管理。同时,乡土树种的种植,还能够形成具有独特人文历史和文化特色的景观资源,一举多得。

2 整地处理

整地是采用机械操作和人工操作的方式,对造林地土壤的墒情进行改善,对造林地空间环境进行改进和优化,能够为苗木的生长和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保证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整地是造林管理的重要环节,造林整体处理通常于春季进行,当土壤解冻后,需要立即进行整地处理,全面的掌握顶浆造林技术各要点,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林场造林也可以在秋季进行,需要根据树种的种类和特性,采用合适的整体标准和方式进行,对全部和局部进行整地。同时,还可以利用生态技术、生物工程等,这对于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 苗木选择

苗木质量对造林的存活率和保存率具有直接的影响,如果苗木质量不好,不能够满足相关规范和要求,将会出现苗木早期死亡的现象,影响整个造林的成活率与保存率。因此,在进行造林时,需要注意好以下几个方面:(1)在选择幼苗时,应该对幼苗进行抽检,抽检比例通常为10%;(2)选择苗木时,应该选择木质化程度高、无损伤、健康的苗木,具体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树高1.5m,树干胸径超过2cm,并且树干上不能有明显的伤痕;根系发达、树干健壮;无病虫害枝。

4 苗木起运和栽植

4.1 苗木起运

人工造林的工序非常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苗木的生长产生影响,降低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苗木起运是苗木栽植前期的重要环节,在进行起苗时应该避免对根部造成损伤,并且在起苗时还应该带有一定的土坨,防止在运输的过程中损伤根系,降低根系的吸水能力,导致苗木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死亡的现象。在进行选苗时应该尽可能的选择距离最近的苗圃,这样能够防止出现运输距离过长导致苗木失水过多死亡的现象。在运输过程中,应该覆盖帆布或者用塑料袋进行包裹,并做好洒水保护,始终保持根部的湿润,这样能够防止出现缺水导致苗木死亡的现象。此外,当苗木运输到栽植现场之后,不能立刻进行栽植,而是应该先进行假植,这样能够保证苗木的质量,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与保存率。

4.2 苗木栽植技巧

植树造林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不仅关系到人类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还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栽植技巧直接影响苗木的成活率和生存率,这就要求必须做好苗木的栽植管理工作。在进行栽植时,为了提高造林的成活率,通常选择在春季进行栽植。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树种的生物特性存在差异,应该根据苗木的生物个性以及当地的温度、湿度以及地质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栽植时间。例如,在进行侧柏栽植时,应该选择2月下旬至3月中旬进行栽植,在进行栽植时需要做好浇水管理,以便于更好的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现阶段,我国苗木栽植思路表现为“挖大坑,栽大苗;造一片,成一片”,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地质条件,合理的栽植,以便于更好的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5 栽后管理

正所谓“三分造,七分管”,根据长期的造林经验,苗木栽植完成后需要进行科学的管理,这样能够有效的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栽后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浇水管理,浇水管理是苗木栽后管理的重要环节,由于苗木运至现场之后,可能存在缺水的问题,再加上根系受到一定的损伤,必须做好浇水管理,通常在栽植时需要浇足底水,然后根据当地的天气状况,每隔10天浇水一次,如果天气炎热,则应该适当的缩短浇水周期;如果连续降水,还应该做好排水管理。(2)施肥管理,通常将肥料施撒在距离根部0.2m左右的位置,保证根部能够充分的吸收,保证养分供应,对于提高苗木成活率和保存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覆盖地模,当条件允许时应该做好地膜覆盖或者覆草管理,这样能够将地温提高5℃左右,有效的降低昼夜温度差,并且通过覆草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土壤透气性和土壤肥力,促进根部生长和发育,对于提高苗木的抗寒能力和抗旱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此保证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4)除草管理,为了防止杂草对苗木的生长造成不良的影响,如争夺养分,需要采用除草剂进行喷洒,在喷洒除草剂时,应该防止喷洒在苗木根系、枝叶上,以免对根系和枝叶造成损坏,影响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5)现阶段,苗木栽后管理还应该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例如抗旱造林新工艺,应用保水剂、根部保湿剂、ABT生根粉等新技术,对于缓解造林地干旱缺水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保证苗木生长具有充足的水分,以此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6 造林人员技术培训

造林人员作为造林的直接参与者和执行者,其技术水平直接影响造林的成活率和保存率,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对造林人员的技术培训,重点对林场职工、林农进行专业培训,保证他们能够掌握造林的相关理论和技术,严格按照相关理论和技术进行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

7 结束语

综上所述,影响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因素相对较多,这就要求在进行造林时,必须做好树种选择工作和整体处理工作,优选苗木,强化苗木起运管理,准确、全面的掌握栽植技巧,做好栽植后的养护管理,然后加强对造林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严格的做好上述每一个环节,能够显著的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邱汉莲.提高林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途径分析[J].江西农业,2016(5):54.

[2]马莉,马雷,隋玉龙.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4(11):178-179.

[3]孙洪洋.提高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的技术探讨[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4(5):38.

[4]厉锦华,厉辉.浅析如何提高林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J].科技资讯,2015(7):119.

[5]刘兵.提高五台山林区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技术措施[J].山西林业,2015(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