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农田水利建设是国之大计,直接对一个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产生影响,虽然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农田水利建设力度,但是在农田水利管理工作中仍旧存在诸多不足,致使农田水利建设和使用都受到了影响。文章主要针对目前我国溉区农田水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工作,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
关键词:溉区;农田水利;管理
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建设发展,溉区水利设施得到了不断的完善,虽然施工技术水平在不断的提升,但是相应的水利管理工作并没有得到完善。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管理体制存在漏洞,直接影响了农田水利设施作用的发挥。
1 农田水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资金投入不足
农田水利工程涉及范围相对较广,因而工程建设资金投入较大。农田水利设施建成后,后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仍旧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例如后期的改造扩建工作、维护保养工作、设备的采购等都需要资金支持。作为高投入低产出工程,在短期内农田水利不会获得丰回报,其价值是在长期稳定的灌溉中予以实现的,因此持续的管理资金投入,是后期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管理资金大多为政府投资为主、民营投资、农民投资为辅,且后两者所占比重较小。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直接导致管理工作受限。由于民营投资和农民投资的实际操作性较差,虽然政府不断对农田水利建设管理资金投入进行调整,加大投资力度,但是面临越来越大的农业发展需求,仍旧有些力不从心。
1.2 相关管理制度不健全
农田水利主要用于溉区灌溉,通常建在农田内部,这也是从作业效率、建设成本等方面进行考量的结果。由于依照农田面积分布,因此农田水利工程分布范围较大,后期的养护管理工作难度相对较高。农业生产具有一定规律,依照时段划分,可分为农忙、农闲两个时段。但是实际的水利设施管理维护工作并没有充分结合农业生产规律,致使农田水利设备在农闲时闲置、农忙时超负荷运行。这样管理,不但不能充分发挥水利设施的作用,无法合力配置资源,长此以往还会增加设备故障发生的几率,致使水利设施无法正常运行,缩短其使用寿命。除此之外,针对岗位人员的选拔、考核也没有相应的制度,因此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很多作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操作水平存在诸多不足,无法依照规范进行操作,这对于农田水利管理水平的提升产生了负面影响。另外,针对农田水利的改造管理工作,目前并没有健全的制度加以规范,由于没有相应的标准,因而很多因破损、老旧的水利设施被废置,而这些设施有些通过改造、改建仍旧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这无疑是一种资源浪费。
1.3 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
影响水利设施工作效率的不仅仅是工程质量,更重要的是后期保养,由于农田水利设施所处环境相对特殊,因而需要在后期的使用中予以维护保养,及时发现设施出现的问题,并予以解决,避免问题发展为事故,以此延长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提高水利设施的工作质量。但是我国目前农田水利溉区建设作业和管理方面还普遍存在设施养护工作落实不严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水利设施破损严重、老化速度加快和过于陈旧等,严重降低了水利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影响农业发展。一方面,农民在使用水利设备时缺少正确使用的方法和保护意识,增加了设备损坏的概率;另一方面,相关管理人员没有严格进行水利设施的日常检查、养护,在设备发生故障时没有及时妥善处理,使设备以存在安全隐患的状态继续错误运行,受损程度不断加重,最终彻底损坏无法修复。再加上水利设施本身受使用寿命、材质、作用点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更容易出现锈蚀、老化等现象,如果不加强水利设施的日常管理、养护,不仅会造成设备投入成本的增加,降低农田水利溉区作业效率,还会留下极大的隐患,影响粮食作业的安全建设和稳定发展。
2 如何改进农田水利管理工作
2.1 加大投资
让农民自己去对农田水利灌区进行建设是一种不现实的想法,且该想法的可操作性不强,因此,目前大部分农田水利灌溉的建设主要是由政府承担。现今农田水利建设的投资模式多种多样,但是民营投资和农民投资较少,主要还是以县级政府和中央财政的投资为主。县乡财政、农民自筹、省财政、中央财政和民营的资金投入概率分别为 28%、19%、31%、16%、5%。由以上数据可知,农民的经济实力具有局限性,投资压力过大会致使其建设积极性大幅度降低,所以,要想提高农田说理灌区的建设与管理水平,各级政府必须加大对农田水利灌区的建设投入。
2.2 健全相关管理制度
我国很多溉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建成时间较长,由于管理不当有些破坏严重,有些则因设施老旧而工作效率低下。但是这些水利设施并没有达到废弃程度,仍旧可以通过改造再次被利用。通过改造改良的方式不但能够“变废为宝”,令原有设施最大限度发挥应有作用,更重要的是节约了建设成本。因此针对一些老旧破损的水利设施,可以通过建立相关改良管理制度积极的推进改造建设,也不失为良策。此外,应当依照农业生产规律健全管理制度,依照不同的生产时段需要调整水利设施的使用维护,避免农闲时设备闲置、农忙时超负荷运转。另外针对相关技术操作也应当在管理制度中予以规范,通过建立相应的岗位考核制度、技术考核制度,加强作业人员的工作责任心,确保在岗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2.3 提高维护保养水平
水利设施的灌溉效果不仅仅受到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后期的维护保养,水利设施建成时均为完好的,但是随着使用年限的延伸,受到工作强度、所处环境以及人为因素等影响,水利设施会出现一定损坏。因此维护保养工作水平直接影响到了水利设施后期运行状态。因此在管理工作中,首先应当提高水利设施维护保养工作水平,建立相应的周期维护保养制度,完善维护保养队伍建设,定期对水利设施进行巡检,将溉区进一步网格划分,将保养维护任务划分到人,定期对维护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以此确保能够及时发现水利设施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
2.4 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
技术的进步需要不断的交流,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健康发展。因此在农田水利管理工作中,相关部门应当适当的进行管理技术交流,并通过不断的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对自身存在的管理漏洞加以补充,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同时可以适当收集国外农田水利管理有关资料,结合溉区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实际情况,以国情为出发点规划农田水利管理工作。在完善自身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全面考量各方面因素,以实用、高效为基础,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瓶颈、问题进行认真分析,例如在资金投入、制度建设、资源配置等问题上,其他地区或者国外先进溉区管理工作是如何予以解决的。通过不断的学习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推进农田水利管理健康、积极、可持续发展。
3 结束语
经济建设离不开农业发展,农业为人们的生活、生产提供必须的基础资源,因而农业发展是国之大计,关乎民生。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因而各国的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水平也是衡量一国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虽然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农田水利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相关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但是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溉区水利设施在管理层面上仍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予以改善。只有通过不断健全管理制度、落实相关工作、提升管理技术水平,才能顺利推进农田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延长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真正高效发挥农田水利设施在灌溉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家强.关于农田水利灌区建设与管理问题的探讨[J].农田水利,2016(19):118,120.
[2]邓文峰.浅谈多泥沙河流渠道的病害处理[J].内蒙古水利,2010(3):77-78.
[3]部文宾.如何做好水利渠道裂缝和滑坡的防治[J].农业与技术,2015(1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