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钢结构产品通常生产周期较短,而且产量巨大,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合理、科学的生产组织安排与策划,提升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效率,从而确保其生产的各个环节的顺利执行。作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对钢结构产品的生产组织管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究,希望能够给各位钢结构生产负责人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思考。
关键词:钢结构产品;生产组织管理;探究
1 钢结构产品的简介
随着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加大,且我国的钢产量不断提升,因此钢结构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应运而生。现在已经广泛地应用在了城市的建筑、厂房、桥梁等地区。钢结构的产品主要特点表现为生产周期短、生产产量大、焊接的质量要求较高。通常情况下钢结构的形式简单,因此非常容易形成流水线作业。其结构形式主要包括H型、T型、劲钢等。一般选用的材质为Q235,焊接的材料是相匹配的焊材,而且采用手工电焊弧和CO2气体保护焊等焊接方法。其焊接的评定等级具体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对于这三级的焊缝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一级的熔透焊缝采用100%的超声波探伤,二级的焊缝采用20%的超声波探伤,至于三级则不作要求。
2 钢结构产品的组织生产管理
每一个企业都会形成自己的生产管理模式,钢产品企业也不例外。对于钢结构产品来说,也应当设置一个能够与其产品特性相适应的生产组织管理方式,这样才能够确保生产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
2.1 建立起完善的生产组织体系
钢结构的产品特点决定了生产组织管理一定不能按照常规的产品来进行按部就班的组织、而是应当建立起一个以厂长为总调度人,下设具体的部门来负责各个领域的一种综合管理体系。各个部门的负责人需要把各自负责的工作定期地向厂长报告;此外,还要对各自负责的工作进行检查,解决本部门所发生的问题,并且及时地把相关部门的信息反馈回来,同时协调本部门的工作以满足整体的生产要求。厂长作为总负责人,一定要做好整体的计划,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起到一个监督管理的作用。当有的部门没有办法满足合同的要求时,就应当对其采用特殊的措施,譬如进行一些特殊的采购或者是图纸外委转化或者是扩散生产等方法,从而确保合同能够如期完成。
2.2 生产计划编制
钢结构的产品通常情况下具备结构简单、生产周期短的特点,而且通常情况下是由地面作业向高空作业进行安装,这样才方便分批次地由下自上地进行生产制造,才能够既保证现场的安装,又能够给生产留下充足的生产时间。生产计划的编制也应当依照着这个方针,自下而上地进行编制。同时,要结合生产周期以及具体车间的实际生产力、设备的安装周期,进行综合的考虑之后,再组织各车间和各班组的生产计划。如果车间现有的生产能力无法完全满足合同的要求,那么就应当同时编制外协生产计划。在对生产计划进行编制时,首先要考虑到能不能满足现场的安装要求。其次要对生产能力留有一定的剩余,以避免临时产生了产量要求变化而无法进行调整的尴尬,这样不仅耽误了生产,还使得了现场的安装。生产计划需要依照着生产的要求来进行编制,力求准确。同时还应当满足安装的需求。一个合理的生产计划可以使得生产计划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出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
2.3 材料汇总以及材料采购
按照着图纸的要求,应当首先对各种材料进行具体的分类和汇总,并对构件的尺寸和数量进行统计,提出一个合理的规格,来提升材料的具体利用率。在对材料进行采购时,应当尽可能地满足提出的要求。由于钢结构产品具有附加值低的特点,因此提升利用率的同时也就是直接降低了成本。材料的采购应当确保生产的实际需求,从而避免因为某种规格暂时缺乏而影响到整个工厂的生产。要力求配套的采购,对一些重要的材料可以考虑优先采购,并且一定要画出足够的功夫和耐心,选择出质量可靠的厂家和产品,从而确保着“质量”第一的生产原则。
2.4 图样的转化以及工艺文件的编制
钢结构产品的图纸设计一般都是土建用图或者是工程简图,因此不能够直接用于下设车间的生产,需要对原图进行详细的、复杂的工艺转化。技术部门依照着原图,结合着相应的钢结构的标准来进行转化,要以公司内部使用的图样为参考标准。这项工作应当由厂长交给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而且一定要把各个环节都保证好、连接好,同时要统一不同的要求,譬如图面的设计和布置、尺寸、分工范围和技术的具体要求等等,而且一定要依照生产计划来对图样的转化做好安排,以满足预期的生产任务。在对图样进行转化时,需要将相关的工艺文件也保持同步的编制、审查和下发。编制的顺序也应当按照生产计划,确保着生产的同步性以及持续性。在对工艺文件进行编制时,应当首先将技术协议以及原图样的技术要求、合同要求进行仔细的阅读和思考,确保理解透彻,并且可以制定出相对应的工艺措施,将各项要求以及措施反映在各种工艺文件之中,使得生产以及检查能够做到有据可依。同时也要对重点的要求予以高度的注意,从而保证其能够满足各项技术的要求,减少技术性的错误。
2.5 生产管理
按照生产计划,协调好各个工序之间的有机联系,确保下料、组焊、成型等各种工序之间能够互不影响并且相衔接对应,保证每个工序的连续生产。如果发现班组的生产没有达到生产计划时,则应当立即对班组的生产计划进行调整,通过加班来弥补没有按计划完成的部分,或者说可以把未完成的部分调整给那些生产能力较强的班组,从而保证计划的全面、顺利完成。此外,还要对临时加入的工作量以及修改妥善安排,以保证能够满足现场的实际需要。在场厂内的下料、组焊结束以后,需要按照发运清单,将同一批的批发运的构件置于一个地方,然后才能包装、发运。
2.6 产品的检验
钢结构的产品质量要求较高,因此应当对母材以及焊材等原材料进行复审,如果有些母材要求有探伤,则应当对其进行探伤处理,并且索取相关的材料质量证明合格书,以及复验或者是探伤报告,以备存档或者是提交给用户审阅。只有将材料检验合格之后才能投入具体的生产之中。在生产过程中,也应当对各道工序进行检查。下料件达到钢结构产品的要求之后,转组立工序。在经过组立之后,要对其尺寸进行检查。只有尺寸的偏差满足要求之后,才能进行焊接。在焊接时,应当对焊接的规范和顺序进行全程的检查,从而防止在焊接过程中发生变形或者是焊接之后因为不合格而造成返修。在焊接后,要对焊接的质量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不仅要确保外观上满足合同、图样以及工艺的要求,同时还要保证其内部质量的探伤,应当达到相应的探伤焊缝要求。如果存在涂漆,则应当针对涂漆的过程、厚度以及外观进行仔细的检查,要对高强度的螺栓的把合面进行检查,确保表面无漆,从而满足其合同和设计的要求。在生产和发运的过程当中,应当对发运的构件进行仔细的比对和清点,确保清单与事物保持数量上和质量上的一致。在对实物检查工作完成以后,就需要整理出相对应的检查资料,并将其存档,并且要及时地提供给客户,以便客户进行检查和翻阅。
3 结束语
钢结构产品通过合理的生产组织,可以最大程度上地发挥出企业的生产能力。前者已经有了北良钢结构和南关岭钢结构等生产厂家的成功例子。通过对生产组织管理进行研究,加强其管理的程度,不仅能够获得大量生产上的经验,企业职工也得到了锻炼,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为企业和工厂的效益提供更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汪大照.针对钢结构制造企业的现场管理研究[J].中国化工贸易,2013(7):183.
[2]陈汝票.面向钢结构制造企业的现场管理研究与应用[D].重庆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