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河道工程作为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关系到河流沿岸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河道治理,提高河道服务质量,改善河流周边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国家和地区政府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面对的重要课题。文章围绕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介绍了我市河道治理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河道治理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河道整治;生态修复;原则
引言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本质上也是人类对于自然界的适应、改造的历史。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社会活动规模持续增加,对于自然界的影响也日益增大。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直接与周边环境发生着互动,对于自然环境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而这些影响最终又会反馈给人类自身。其中,人类对水力资源及相关环境的开发利用是人类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与此同时,在社会化大生产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特别是水系环境的滥用与破坏,最终也反馈给人类自身。近些年来,由于水体污染、水土流失等环保问题导致的饮用水不达标、大范围疾病等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河流、湖泊等水系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化水平重视程度与日俱增,由此引发了对于河道治理和水系生态修复的深切关注。在开发水力资源的时候,要坚持开发与治理同步进行的原则,综合考虑开发利用工作在经济发展、社会活动、自然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影响,科学编制开发计划,在保障水系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基础上为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提供服务,同时加强生态治理,将水利开发与生态修复二者有机的融为一体,实现水资源开发利用与河流水系环境保护间的动态平衡。我市河道设施由于使用时限过长,损耗较为严重,治理、修复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河道治理的关键是河道渠道化。而传统的河道设施单纯注重使用功能和安全防护,对于生态系统方面的要求缺乏关注,下面就从做好河流管理,加强河流生态修复方面对我市河道治理工作试作讨论和分析。
1 现阶段我市河道治理工作发展状况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1 当前我市河道管理发展状况
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事业的进步。环境保护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针对当前我市河流资源开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许多针对性措施。但由于历史原因,大规模河流水系污染、水土流失、生态退化、洪涝灾害频发等问题还十分严重。在河道管理体制、机制方面,还存在管理混乱、权责不明等现象,同时,河道治理几乎都是政府独力而为,社会力量缺乏充分的使用。尽管各级政府对河道治理工作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并且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和缺乏有效约束的,规模庞大的社会生产相比,还明显不足。河流流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态平衡被打破,自我修复能力下降明显。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河流干涸,水系生态环境彻底灭绝的问题。河流生态治理是百年大计,关系到人民的幸福,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富强,必须高度重视。
1.2 现阶段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河流往往是一个地区生产、生活的生命线,河流两岸往往多有人口聚集区。随着生产规模的增加,占用河道问题日益严重,我市河道工程往往存在时间很久,最初实施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如今的发展规模,致使河道行洪断面面积较小,和集雨面难以适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河道基础设施老化、损坏较为严重,而长期育林护林工作又没有跟上,导致水土流失大规模发生,许多河道设施带病工作,形势十分不乐观。
2 河道治理工作基本原则
河道治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河道已经从作为最基本的生态环境,为周边生物种群提供生存条件这一职能扩展到对附近社会、经济、文化、工农业生产、防洪抗旱等多个社会活动领域都有着重大影响的存在。因此,在开展河道治理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同时实现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要和河道生态环境治理两方面的需求。
2.1 平原河道治理原则
2.1.1 平原河道特点
平原地势平缓,坡降不显著,河道宽度较大,流速较为平缓,水深有限,枯水期水深下降明显,甚至发生干涸。雨季水流汹涌,流速加大,往往带起大量泥沙。近些年来干旱气候显著,降雨量减少,大范围河床、河滩暴露出来,有的地方在行洪区栽种了许多植被,影响行洪正常进行。
2.1.2 平原河道治理原则
针对平原河道,要坚持河道防护和河道生态环境修复两手抓的方针,综合评价岸坡几何参数、行洪难易、护坡材质、经济成本等具体因素,在保障人们的正常使用需求的同时,最大程度减小工程实施给河流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促进河流水域生物繁衍、种群扩大,构建完善、健康的河流生态体系。具体实施中要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建设宜宽则宽、宜弯则弯、宽窄交替、深潭与浅滩交错、急流缓流并存的多自然型河道。
2.1.3 生态护坡技术
在开展河道治理工程时,要秉持贴近自然的理念,尽量减少混凝土在河道护坡工程的用量,取而代之以取自自然条件下的建筑材料进行施工。同时,通过合理、科学的设计,采用现场已有的土质岸坡、树木、草皮、干砌石块等构成护坡基础,为水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繁育、生长平台。
2.2 城镇河道治理原则
随着人口的增多,城镇的规模和数量也逐年上升。受自然条件影响,以及出于人们自身生活的需要,城镇中存在河道的情况也日趋平常。由于人们对于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城镇中的河道治理、建设工作也呈现出与平原河道不同的特点。城镇河道治理,要纳入城市整体建设规划之中,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原则上,突出向自然靠拢的追求方向。要将城镇河道治理与城市园林建设相结合,在建设防洪抗涝工程的同时,改善河道自然环境,保护河道沿岸多样性的生态结构。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2.2.1 维护水系流域良好的生态环境
城镇河道往往是作为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体系的一部分,实施河道治理工程,要注意维护河道完整、良好的生态体系。不能单纯将其视为植树、种草、养鱼、养花的劳务工作。要保持生物种群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构建完整的生态体系。
2.2.2 与当地人文相融合
城镇内的河流,既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也是人类社会活动的聚集地,承载着当地文化的传承、历史的变迁。现代城市河道治理,必须要与当地的人文特点高度统一,在保证河道基础的供水、防涝、绿化美化、改善环境功能的同时,还要注意与当地历史文化紧密的结合到一起,凸显城市特色,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
3 结束语
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的理念。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阶段,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环保问题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科学开展河道治理工程,改善河流流域生态环境,是维护良好的经济社会秩序,保障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各地区、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落实相关措施,将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唐兰姣.河道治理要取得综合效益必须调整治河思路[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9(8).
[2]张颂军.浅谈城市河流治理与健康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