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城市交通的良好衔接,实现以机场为核心的机场地区与城市(区域)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增强航空运输的吸引力,促进航空运输与城市的共同发展。文章以机场地区城市交通衔接的研究为题,首先对客运需求进行特性研究、分类研究,分析得出符合我国发展的“以大容量公共交通为主导”的机场地区城市交通衔接模式。然后,把需求与衔接部分作为研究基础,选取北京市进行实地调研;为改善公交服务水平、提升公交分担比,对影响进出机场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最后,结合研究过程及一些衔接改善的准则、方法,尝试对机场地区城市交通衔接的规划设计提出一些有效、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机场集疏运系统;机场地区;城市交通;衔接;公共交通
城市交通良好的衔接有助于节约包括出行时间、出行费用在内的交通出行成本,提升人们的出行效率,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城市交通衔接的研究包含方方面面,文章选取以机场为核心的机场地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城市道路交通与城市相衔接的方法,为衔接规划设计提出一些合理可行的建议方案,以便让机场地区更好地融入这个城市乃至这片区域,最大程度地发挥航空运输给当地带来的发展优势。
1 机场地区城市交通衔接形式研究
根据客运需求研究分析,有目的地对机场地区城市交通的衔接进行研究。文章在衔接分析中,首先将机场看作一个衔接点,分析各种城市交通方式在其内部陆侧部分的衔接;然后进一步分析通过城市交通网络如何让机场与城市市区,市外区域,机场周边地区进行衔接。以此,将衔接形式总结概括为三类,进行分类分析研究以满足客运需求。
1.1 机场集疏运体系(机场内部各城市交通方式间的衔接)
集疏运体系指的是交通枢纽或枢纽地区与多种交通方式连接的平台和纽带,一般包括设施和网络、模式、运营和管理三个部分。机场作为城市的重要交通枢纽,构建机场集疏运体系,做好机场内部各城市交通方式间的衔接,以把握好机场地区城市交通衔接的“第一环”。
1.2 机场与城市市区的衔接
机场的布置往往远离城市市区,要使机场与城市市区间紧密衔接,就必须让机场良好的融入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一个节点。根据衔接形式的不同,可以将机场与城市中心的衔接总结归纳为以下三类,见表1。
1.3 机场与市外区域的衔接
机场的大型化与区域都市圈的形成,使得机场的服务区域扩展到了更大的范围,它不仅为所在城市的居民提供运输服务,也通过城市交通的衔接为周边无机场、有机场但无相关航线城市的居民提供运输服务。
2 机场地区城市交通衔接实例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以客运需求、衔接两大部分作为基础,辅以相关实例研究分析,进一步对机场地区城市交通的衔接进行研究。根据较优、多样性的特点及就近原则,文章在实例研究分析中选取北京市的机场进行研究分析。
2.1 机场城市交通选择行为研究——以北京市首都国际机场为例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位于北京市区东北方向的顺义区内,拥有包括机场快轨、机场大巴、出租车、空港巴士、摆渡车、私家车等在内的齐全的交通到达出行方式。通过机场内部各航站楼中各交通方式间的合理布局、有序换乘及通过道路交通与轨道交通两大系统与北京市区、机场周边地区和部分北京市市外区域紧密衔接。
2.2 机场集疏运体系流线规划设计
机场作为衔接中最重要的一点,机场集疏运体系流线规划设计的合理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机场的整体服务水平,对衔接是否紧密、是否合理有重大的影响。通过对不同规模的机场进行实地调研,亲自感受各项流程,对机场集疏运体系流线规划设计进行分析说明。
2.2.1 中小型机场集疏运体系流线规划设计——以南苑机场为例
北京南苑机场位于北京市南郊丰台区南苑,在北京南四环路以南3km处,距天安门广场15km,是一个军民合用机场,机场规模较小,目前民用航空只有中国联合航空一个航空公司运营,航班较少,客流量也较小。目前阶段,通往南苑机场的客运交通方式只有道路交通方式一种。公共交通方面,南苑机场通过两条机场大巴线路和一条常规公交线路与城市交通相衔接。
2.2.2 大型机场集疏运体系流线规划设计——以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为例
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是世界第二大的单体航站楼,由T3-C(主楼)、T3-D(国内候机廊)、T3-E(国际候机廊)三大部分组成,航站楼前配备有一停车楼(3号停车楼)。在以往的资料文献中,有把3号停车楼称为“交通中心”的说法,经过调研分析T3航站楼各交通方式衔接方式及航空运输旅客到达、离开T3航站楼流线,我认为只有把3号停车楼和T3-C有机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通中心”。
如图所示,在包含多种进出机场交通方式、客流量较大的大型机场,集疏运体系规划设计可考虑通过结合机场部分区域,规划设计组织流线,形成“集”、“疏”区域等方法形成“交通中心”,以使机场运作有序,并让“交通中心”作为一个重要衔接点,使机场良好的与城市交通相衔接。
3 机场地区城市交通衔接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三部分:客运需求、衔接形式、衔接实例的研究分析,已对机场地区城市交通衔接的方式方法有所了解。本部分在此基础上,首先对一些衔接改善准则及常见方法进行归纳汇总;并进一步根据自身研究,尝试对机场地区城市交通衔接的规划设计提出一些合理、可行的建议;最后回顾整个研究过程,思索本次研究的意义及研究前景。
3.1 衔接改善准则及常见方法汇总
常见衔接改善方法汇总:
目前国内外常见的衔接改善方法主要包括:设施改善、交通需求管理、交通系统管理三大类。
3.2 衔接建议
综合上述研究内容,文章将分别从机场、城市市区、城市(区域)3个角度尝试对机场地区城市交通衔接的规划设计提出3点合理、可行的建议。
3.2.1 机场角度
在机场建立“交通中心”,做好各种城市交通方式在机场地区城市交通衔接最关键一点——“机场”上的衔接。在“交通中心”的建立上,应首先根据道路交通及轨道交通接入机场的方式、地点对其进行选址和确定包含部分;其次根据公交优先、因地制宜、方便乘客等因素,对“交通中心”内各种交通方式的停放、乘降位置分布,各种交通方式及客流走行流程、流线规划进行规划设计。
3.2.2 城市市区角度
对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而言,选择地铁东直门站并对其整修升级,建立“城市航站楼”,旅客可在此办理登机手续、行李托运手续等手续,这样人们对担心交通拥堵、无法及时到达机场的“恐惧”就从机场提升至东直门,选择地铁机场线出行的客流必然大量增加,机场地区道路交通拥堵将有所缓解。
3.2.3 城市(区域)角度
从城市(区域)交通规划建设的角度去看待机场地区城市交通衔接的问题,做到机场地区与城市市区交通整体规划、协调发展。保证机场与城区间有快速道路或轨道交通相衔接,有大容量公交在线上正常运营(运营时间、发车间隔、线路数量等正常)。
对于包含多个机场的城市(区域),具体规划建设中可有目的地建设直接衔接机场间的快速交通线路,尽量使原来需要穿越城区在不同机场完成的交通出行变为绕过城区直接衔接的交通出行,或通过合理地对各个机场进行分工,以减少跨机场出行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中国民用航空局.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Z].
[2]欧阳杰.以机场导向的AOD综合开发模式[J].空运商务,2013(6):45-48.
[3]维基百科编者.全球机场客运吞吐量列表[G/OL].维基百科,2015(20150126)[2015-03-05].
[4]陈欣,刘明.轨道交通在民航机场地面集疏运体系中的应用及启示[A].2010中国交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80-88.
[5]钱 ,唐继孟,张素燕,等.城市轨道交通在机场枢纽集疏运体系中的竞争力分析[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4,14(3):168-173.
[6]熊思敏,李开国.机场集疏运系统规划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3(21):46-51.
[7]吴晓,周一鸣,刘小明,等.枢纽机场衔接公路网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26(5):123-126+141.
[8]惠山林.民用机场地面交通流量分配探讨[J].城市建设,2010(15):28-29.
[9]唐恒.谈机场陆侧交通与航站楼的衔接[J].山西建筑,2012,38(17):31-32.
[10]李朝阳,张临辉.香港国际机场交通设计简析及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10,17(8):110-115.
[11]朱沛,刘俊伟,赵树龙,等.中国机场群与国际枢纽布局的研究[A].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现代客运枢纽分会成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6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