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园管理模式探究

2016-12-31 00:00:00屈妮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年26期

摘 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存环境的要求不断增强,在城市建设中,公园是主要的公共服务体系,公园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在公园发展过程中,实现高效科学的管理才是城市建设重要课题。当前,人们对公园的消费越来越大,公园管理存在施工问题,一直影响着城市管理的进步与发展,模式上的不合理,导致了管理问题不断。文章主要通过对国内外公园管理模式展开分析讨论,对典型问题形成焦点探讨,全面介绍了公园管理内容中,对绿化植物管理的相关标准,同时,进一步提出理念展望的相关解决措施。

关键词:公园;管理模式;现状;展望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生活理念,随着改革开放更加深入,人们眼界大开,物质需求不断提升的同时,人们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内容。城市越来越远离土地,人们在城市生活,虽然物质上的满足极大丰富,但精神上的追求却越来越单调,那么,公园作为许多城市的一块重要活动区域,成为人们聚焦的场地,人们业余娱乐和文化均在公园得以展现,公园作为人们业余生活的一个重要阵地,在城市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越来越多的人们向往着自然生态的公园,公园是城市发展规划的一部分,在城市中公园的管理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建设与管理质量,良好的公园管理,能够把公园变得更加美好,让人们更加愉快的生活。

1 公园管理模式现状

公园是城市发展的产物,在城市不断发展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自然生态的重要性,所以,城市化进程中要重视公园建设与管理,公园是人们对大自然情感的寄托,城市绿肺,在城市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世界各国各地区对公园的建设独出心裁,设计思路五花八门,但总体离不开一个生态系统平衡的问题,公园各项管理上,也都根据各自发展特点产生出不一样的模式。公园在城市功能定位中,是全社会的公共资源,在自身良好环境基础上,给人们提供优质的基础设施、绿化内容、诸多娱乐,人们在公园内,观赏动植物,充分展现着人们生活的一个侧面。公园不能无限消费,需要良好的管理与维护,才能保证公园美观舒适,在国内外公园管理模式中,不同的管理内容产生出不同的管理理念,各地差异性较大。但不论是采取何种管理模式,最终目标还是建立生态,保护环境,营造良好的宜居环境,保证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1.1 公园绿化管理情况

公园在城市中,其绿地面积较大,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公园绿地也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在公园中的主体作用可想而知,绿地多少体现了公园的质量,绿地好坏也代表着公园管理的好坏,绿地是公园的主要形象展现,对公园植被资源养护与管理是公园管理内容的重要内容。在公园管理工作中,往往对绿地、树木不能良好掌握,得不到有效的保护,针对性的措施更是少见,一些公园管理中,绿林防火安全管理不到位,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季节、类型不同的绿化带,不能满足维护需要,为了省事,不论树林还是草坪等服务进行统一管理,不能形成区域化的目标管理,绿地、绿林防火安全管理措施不够,特别是为了经济效益,一些公园开放式经营,照明用电随意乱拉,很多时候电线老化、漏电等因素极容易导致火灾。

1.2 公园非植被资源管理情况

绿化管理是单一、专业性的,但是公园在使用功能发挥上,还需要一些综合配套设施,其他方面管理则具备了综合性、协调性和灵活性。只有全面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管理、游客等资源调动起来,在大家的支持和配合下,形成共同维护,才能保证公园公有财产不出现破坏,公共秩序更加良好。公园通过对公厕、垃圾箱、园内主干道、卫生死角等的卫生管理,提升公园品质,对一些配套设施如景观灯、石桌凳、环绕音响、休息亭、游览车等做好维护摔保养,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整洁干净,实现历史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协调发展。

2 现有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公园人工景观过多,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公园数量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显得越来越少,不能在区域间保持良好的均衡,城市人口密度加大,现有公园不能够满足越来越多城镇人口对绿地数量、质量的全面需求。

2.1 投入不足

当前,我国公园管理还有一些不足,公园作为公共项目,大多数是靠政府投入,政府拨款是资金唯一的来源,对人们所期望的公园形态不能扩建,无法满足市场需要。

2.2 维护不足

建设成的公园在长期使用中,出现破损超标消费,公园经营模式不能满足市场经济需要。在公园建设时,本身资金就不足,那么运行管理过程中,就会导致维护投入力量不够,管理的有效性不高。

2.3 人们素质不高

为了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我国大多数公园都不允许收费,全部变成了免费开放式的经营状态,人们的素质与公园管理出现矛盾,不断形成园内环境质量恶化,体育健身类基础设施建设不能跟进,满足不了人们的运动需要。

2.4 公园是管理盲点

各城市管理部门,在对街路保护中就已经工作饱和,无法顾及到公园情况,城镇管理执法部门有心无力,保证不了公园设施的完整性,有效行政执法不能顾及到公园,公园是城市执法的盲区。

3 公园管理模式发展展望

3.1 全面做好自然生态保护

从国外经验来看,公园主要目标就是保护生态,建设生态,对自然世界进行有效保护与利用,这也是未来公园管理模式的主要方向,在管理内容中,重点强调保护公园园林资源、保护稀有珍稀园林物种,这是当前世界各国认同的公园管理使命,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经济效益的利用价值形态。公园在城市中有其特殊地位,是城市自然资源得以存在的主要载体,是城市内动植物专属的生存家园。所以说,未来的公园管理,一定要全面履行保护生物和珍惜植物种类的神圣职责,使人与自然形成和谐共处的良好生态系统。人类越来越文明,对珍稀植物资源进行保护,已经形成了行为自觉。公园管理模式更是立足生物特征,形成多样性、多元化的资源保护成果,使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2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在保证生态的同时,未来公园管理模式,还要更加注重对人的需求满足,公园管理模式侧重于服务大众,通过理念的创新,满足人们日常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在人们生活中积极发挥作用。在管理中,可以在公园自然资源基础上,在重大节庆日承办各级各类公益活动,强化服务理念,增强公园人文内涵意义。不断完善公园管理,形成依法管理、依法治园的目标,让公园真正惠及最广大民众——以此带动周边产业良性发展,形成完善的商业配套产业链,促进就业,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3.3 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在公园管理中,需要注入人性化管理内容,公园管理者与旅客要达成一致,不能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对旅客反映的问题不能、视而不见,为公园人性化管理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不断提升服务内涵,公园管理不是单纯的、生硬的管理,其主要工作还是离不开“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不管有什么创新或者有什么突破,不管每年如何变化管理工作的侧重点,都需要建立在如何“为游客服好务”“为职工服好务”这个基础上,通过良好的服务理念,牢固树立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提高公园管理品质。

4 结束语

公园是城市的重要部分,需要不断加强管理,才能满足人们精神需求,在公园管理中,要全面学习良好经验,通过对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建立起良好的管理模型,真正做好公园管理,把公园建设提高到一个全新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晓琴.地质公园创新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1):44-46.

[2]蒋琳.浅谈桂林园林植物园的公园管理[J].南方园艺,2011,22(1):35-36.

[3]刘静怡,许东新,杨学军.城市公园管理法规刍议[J].中国园林,2011(6):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