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2016-12-31 00:00:00徐爽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年26期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水利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做好质量管理工作,从而保证其能够稳定运行,最大化的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地基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换而言之,地基的处理是施工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文章以软土地基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技术难点,并提出了最佳的处理方案,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水利施工;技术;软土地基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地基是整个水利工程的基础,对于水利工程的质量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将地基处理作为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加强监督与管理。通常情况下,天然软土的强度比较低,不仅具有高压缩性,含水量也很高。如果将软土作为地基时,其承载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一旦处理方法不正确,极易导致水利工程出现变形、断裂等现象,使得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当水利工程建设的地基属于软土地基时,不仅要对施工现场进行充分的调查与分析,更应当运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有效解决软土地基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难点,提高处理水平,从而保证水利工程的地基质量。

1 软土地基的特性

在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主要是指强度较低、可压缩量较高的软弱土层。在通常情况下,软土地基不仅具有较高的含水量,而且有机物质的含量也比较高,因此,软土地基的质地松软,有很多的大空隙,相较其它类型的地基而言,具有很小的承载能力。在外力的作用下,软土地基容易出现变形的现象。与此同时,受阳光暴晒的影响下,软土地基由于水分的缺失,其流变性以及触变性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变,从而降低了抗剪切强度。从软土的结构特点来看,软土地基并不适用于水利工程建设。但是,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软土地层,这就增加了地基处理的难度,还会让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受到影响。

2 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主要是由淤泥或类似淤泥的土质构成的,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因其承载能力有限,会有较高的可压缩量。根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淤泥的最高承载能力仅为50kN/m3。因此,软土地基如果不进行科学的处理,在水利施工过程中,将难以达到施工要求。对于水利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处理技术,从而加大其承载能力,让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有所提高。

2.1 换土法

在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中,换土法是一种操作简便、效果良好的方法,因此,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通过换土的方式,来改变土质,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换土法主要是运用灰土、水泥等材料来取代软土。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固性,加强其承载能力,在完成换土操作后,不仅要将土质夯实,还应当将回填土质进行分层夯实。

然而,在应用换土法来提高软土地基的质量时,尽管具有许多优势,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地理位置的限制,当远距离运输时,不仅增加了施工难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施工的成本。因此,采用换土法来处理软土地基时,不仅要考虑到工程周边区域的环境,还要考虑到水利工程的施工成本。如果可以就地取材,不用花费大量的运输费用,那么可以优先选取换土法。

2.2 振动水冲法

振动水冲法也是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之一,在应用振动水冲法时,施工前通常不需要进行排水作业。在处理软土地基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钻孔;其次,将水泥、砂石等料注入到孔内;最后,为了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固性,还需要将填入孔内的料进行分层夯实。

2.3 排水固结法

在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中,排水固结法主要是指,利用排水设备,将软土中所含的水分排出,从而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进而保证水利施工的整体质量。常用的排水固结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方法:(1)水管排水;(2)沙井排水。

2.4 旋喷法

与加固土层相比,在处理软土地基的过程中应用旋喷法,能够形成低压缩性和高强度的旋喷桩,对于处理由软粘土和细沙土组成的软土地基,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旋喷法主要是运用旋喷机所产生的旋喷柱,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和防渗透处理。高压喷射水泥固化浆液与土体混合并凝固,最终会形成旋喷桩。但是,旋喷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适用于处理有机成分含量较高的软土地基。

2.5 硅化加固法

在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中,硅化加固法主要是利用注浆管,将氯化钙溶液以及硅酸钠溶液分别向软土层注入。其中,注浆管的侧壁具有大量的网状孔眼。当两种溶液透过并渗入软土层混合后,就会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一种可活化土颗粒表面的胶凝物质。这种胶凝物质,可以胶结固化土颗粒。因此,在处理软土地基的过程中,应用硅化加固法也能够加强软土地基的稳固性。与此同时,应用硅化加固法时,要想扩大软土地基的硅化范围,还可以采用电渗技术。这种方法也被称为电动硅化法。

2.6 桩基法

在水利施工中,应用钢筋混凝土桩和预应力管桩也能够提高软土地基的稳固性,并且提高其承载能力。因此,桩基法也属于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法之一。当软土地基的土层比较厚、含水量大时,可以选用桩基法。

2.7 人工材料加筋加固法

在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中,人工材料加筋加固法主要是指,在软土地基的表面覆盖一层人工合成工程材料,从而实现加固的效果。应用人工材料加筋加固法,能够将建筑物重量对软土地基所产生的压力进行有效的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均衡了地基所承受的压强。

2.8 灌浆法

在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中,还可以通过液压,向空隙中灌入一些增加凝固的物质,如把水泥浆、粘土浆等。这种灌浆法,同样能够起到稳固软土地基的作用,因此,在水利施工中,被广泛的应用。

2.9 加筋法

在沉降量不大的软土地基中,为了提高其稳固性,还可以采用加筋法。在填土过程中,用土工布进行垫隔,可以增加侧向约束,使载荷分布均匀;将土工布摊铺覆盖,还可以提高刚度,有利于地基积水的排出,便于地基边坡的维护。

3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注意事项

在水利施工中,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可以借助计算机软件等工具,对软土地基的承载能力进行充分考虑,包括:水平剪切力、承载力、土壤热化等因素。其次,为了提高软土地基处理的整体质量,需要对施工的地质进行充分地勘察与测量,通过详细的分析,最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案。最后,在软土地基的处理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避免因为外部因素的存在,降低了软土地基处理的最终质量,进而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在深层搅拌桩的处理过程中,需要将冬天的各种影响因素算在施工的时间内。

4 结束语

在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过程中,包括许多处理方法。如:换土法、振动水冲法、排水固结法、旋喷法、硅化加固法、桩基法、人工材料加筋加固法、灌浆法以及加筋法等。在处理软土地基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土质特性、周边环境及经济效益等因素,进行可行性分析,最终制定出最合理的处理方法,从而得到良好的软土地基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援华.软土地基处理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09(34).

[2]陶一波.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探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0(26).

[3]吴乔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6(5).

[4]陶强宇,王泽睿.边坡开挖支护技术的水利施工技术探析[J].民营科技,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