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与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内容,在城市建设中,要保证城市绿色面积,形成环保绿色的生存空间。城市公共绿地逐渐成为城市建设非常重要的组成,为人们普遍关注。城市中的公共绿地景观是一个城市的亮点,在进行景观设计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城市历史与文化,同时还要规划设计好植物种类,特别是在植物品类的选择、配搭以及植物与环境配套上,要符合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总战略。文章主要通过对城市绿化科学配置,植物群落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全面提出公共绿地植物选择的措施与方法,确保城市持续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公共绿地;植物;绿色环境;观赏性
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中的绿地更是人们休闲的最佳场所,一个城市公共绿地的设计与布置全面反映了城市的文明与历史,是一个城市的形象。那么,在进行城市绿地规划中,就需要进行全面考虑,使城市绿化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展现城市良好形象。城市园林绿化范围广泛,涉及到的面较为宽广,公园绿地、街头花园、广场绿地、居住区绿地、绿道和道路绿化等内容均属于城市绿地范畴。对一个城市公共绿地效果的展现、设计手法的独创、园林植物的选择充分反映了园林品质,全面进行植物科学配置和合理搭配二者相互关联。
1 园林绿化的重要性
当前,城市的发展与进步,人们越来越多的需要公共绿地,公共绿地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构成城市生活空间的重要内容。城市绿地不仅具有装饰性和观赏性,同时,也能在一定范围内全面改善小环境小气候,使城市小环境得到良好的调节,城市绿地已经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子系统,根据城市发展规模,已经由城市外延进入核心位置,城市发展过程中,绿地的质量决定着城市的性质与文明,是保持城市稳定发展的基础。
2 绿地植物种类选择
绿地植物的选择非常关键,在进行选择时需要把握好其生长个性与当地条件,主要把握好植物生态特性、观赏性及地域条件,这些因素的综合考虑,才能形成科学、合理配置。植物的科学配置和合理搭配,是营造城市公共绿地效果的核心,选择时,主要应该以表现自然生态为主,通过模拟生态,使城市绿地更加丰富多彩,形成一个错落有致的植物物种群落。在城市绿化中,多数选择的是灌木、花草、攀缘植物和竹类植物,这些充分构成了城市绿化的内容,同时也是建造城市公共绿地的主要材料,进行选择时,要把握好“适地适树”原则,确保植物与人们生活的有效衔接,从全局生态系统上,需要向林功能作用与生态效益发挥、园林艺术效果展示和绿化空间组织方向发展,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良好自然的生态系统,使人们生活其中更加健康愉快。
3 植物选择把握的主要原则
在进行植物选择时,需要把握好几项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绿化需求,形成科学合理的布置。
3.1 选择植物品种环境适应原则
城市绿地关系着城市的形象,对植物进行选择的过程较为复杂,一定要全面考虑好功能与需求的关系,确保选择过程中植物种植位置具有服务功能,综合全面的考虑到多边关系的处理,通过良好美观的园林,充分向人们展示园林魅力,为人们营造适宜环境,使人们游玩其中,能有一个认同感、亲切感。需要充分把握好城市绿地类型选择原则,在城市绿地所承担功能倾向和用途上有所侧重,对树种选择需要做到以本地生态为主,树种选择要服务当地,当地的树种是选择的主要方向,为了减少单调感,也可以在其中适当搭配外来树种,营造一个错落的生态层次,一般情况下,选择时以常绿植物为主导,其中再适当搭配一些能够在季节形成变化的落叶树种,形成合理搭配。对树种寿命长的要作为主要选择目标,同时也要搭配速生树种,保证树木的各类多样丰富。城市中街道绿地、庭园绿化中,也需要根据绿地性质、规划进行合理设计,使树种更加符合功能需要。城市中的街道承担交通功能,那么就需要选择常绿树和观花类树种,使人们在交通出行时,不至于单调,能够充分营造色彩艳丽的良好出行环境;也有一些街道为了使道路更加多彩,选择低矮种类,比如红花继木、金叶女贞、金森女贞、红叶石楠等,这样不但形成一步一景的良好效果,同时通过不同形状模块的展示,给人们带来活泼的良好出行气氛。在城市绿化中,为丰富街头绿地色彩,植物风格的选择需要考虑到,比如柔美的合欢、鲜艳荚果的栾树等能够遮住建筑物硬线条,保持城市的整体美观;而选择雪松更能提升城市现代化建筑雄伟的姿态;四季配合的银杏黄叶、鹅掌楸、乌桕、大叶紫薇、红叶石楠、香樟等均是可选择的植物品种。
3.2 植物种类适地适树原则
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在城市内,通常面积均不大,而大面积的绿地非常少,这种条件下,能够种植的植物品种是有限制的,只有全面做好植物合理搭配,才能体现城市景观特征、实现绿化整体效果。在植物各类选择上,要坚持选择适合本地气候条件、土质条件的植物品种,也就是说,乡土植物成为我们最主要的首选。因为这些乡土植物在当地大量生长,通过长期的自然优胜劣汰后,不论是外形还是生理结构,已经能够适应当地的条件,选择这类植物其成长性大大优于外来植被,是外来物种难以比拟的良好生态。通过长期的进化,本土植物表现出了适应性强、管理粗放、栽植后成活率高等优势。所以说,要坚持好适地原则非常重要。城市绿化以乡土植物为主是一条不变的原则,为了让景观更加灵活,一般也可以搭配外来植物进行添彩。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能够选择的品种较多,如垂柳、石榴、国槐等均是绿地的主要植被,一些区域也搭配引种法桐等。南方多选择小气候好的地方可适当引种的新品种,比如扁桃、广玉兰、美国红枫、秋枫、黄槐等均可。在进行选择时,一定要全面考虑到城市公共绿地植物地理位置、气候、降雨、温度因素,确保植物形态特征更加适生区域生长习性,使人们在观赏的同时,保持了物种的多样性。
3.3 植物品种观赏性原则
城市景观多是观赏型植物群落,通过园林景观布置,使植物配置形成多样化、多元化,一般需要选择观赏价值高、多功能园林植物,通过人工设计理念的融合,运用风景美学原理,构成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的整体景观效果,形成整体性的植物单元生态型城市。在绿地设计上,力求构图、造型、色彩多样化。季相上有应时的展示,在花色、花期上也应优美别致。以观花为主的植物有春天的迎春、海棠、连翘、樱花、丁香,夏秋季的紫薇、石榴、朱槿等。夏季在墙基外种植爬山虎、络石等藤蔓植物,既可以减少夏季烈日带来的高温,还可以改善视觉环境。一般情况下,庭院较宽敞的区域会设立棚架或拱门,通过种植紫藤、凌霄、葡萄、木香、扶芳藤等藤本植物,一个良好的遮阴降温小环境,不但观花还能赏果。冬季百草枯萎,可以适当点缀红叶小蘖、红瑞木等品种。
3.4 株距和生态搭配原则
景观种植中,要保持植株距离,确保生长环境,形成较为稳定的群体结构,在生态因子上考虑植物生物特性,考虑适合植物生长的光照、湿度、酸碱度、废气等生态因子来合理种植不同的植物,并进行合理搭配。
4 结束语
现代城市绿地植物群落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景观,需要对植被进行科学而艺术的选择,这样才能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形成良好、稳定、高效的城市绿地景观。
参考文献
[1]孟瑾,陈良.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的创作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7072-7074.
[2]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25-34.
[3]袁嫒.浅析校园绿化造景的植物配置[J].中国园艺文摘,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