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会使用很多的机械加工设备进行加工作业。文章阐述的轧机就是在机械加工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生产设备。在棒材的加工过程中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设备,因此在机械加工过程中要保障轧机设备的稳定运行。因此文章针对轧机设备在机械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和分析为我国的轧机设备的技术提升贡献力量;为我国的轧机生产发展贡献力量;为我国的机械行业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轧机设备;机械生产;问题;改进措施
轧机设备在我国的大多数机械企业都有广泛的应用,但是一旦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装配问题就会严重的影响整个生产的进度和质量,因此在轧机设备出现问题的状况下,我们要第一时间做出故障判断,然后进行故障分析,给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我国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早期自主研发设计了一种轧机设备——短应力线无牌坊轧机。伴随着这种轧机设备在机械行业的不断普及和应用,到了本世纪,短应力无牌坊型轧机应经成为了我国机械行业生产中生产棒材的主要轧机类型。短应力无牌坊形式的轧机设备和我国传统的轧机设备相比较有六个主要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无牌坊轧机有着非常大的轧制能力;第二个特点是无牌坊轧机具有非常大的刚度;第三个特点是无牌坊轧机无论是在重量上还是外部尺寸上都非常的小巧;第四个特点是无牌坊轧机的结构更为紧凑;第五个特点是无牌坊轧机在换辊过程中使用的时间较短;第六个特点是无牌坊轧机的内部轴承具有非常长的使用寿命。
我国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正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因此在这一阶段我国对于机械加工的生产质量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机械加工中的钢材加工对质量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机械加工行业对于轧机设备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求轧机设备具有高刚度,同时要求轧机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精确度,最主要的是要最大限度的延长轧机设备的生产使用寿命。因此无牌坊形式的轧机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非常关键。虽然近些年无牌坊轧机在各项性能上都获得了发展和创新,但是在轧机设备的维修,调整和装配过程中还是会由于各种外界因素出现问题。很多的轧机设备在生产过程中轴承的使用寿命极低,同时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办法对轴承进行监控,这样就造成了整个生产环节的拖延。文章主要是通过轧机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通过分析来给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意见,用来保障机械生产的正常进行。
关于轧机设备在机械生产中的改进的阐述和分析,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轧机设备生产车间的基本情况。第二个方面是轧机设备改进之前对于整个机械加工的影响。第三个方面是轧机设备的具体改进方案。第四个方面是轧机设备改进后的的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1 轧机设备生产车间的基本情况
关于轧机设备生产车间的基本情况,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第一个方面是车间的设备基本情况。第二个方面是车间机械加工的生产工艺。下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1.1 车间设备的基本情况
棒材车间与炼钢生产车间相接,通过辊道运输、提升装置可实现铸坯的热送热装,加热炉为双蓄热式步进炉,燃烧高炉煤气,设计加热能力150t/h(冷装)。轧线为18架短应力高钢度轧机平立交替布置,布置形式为550×4,450×6,350×8,其中16#、18#机架为平立可转换轧机。
1.2 车间机械加工的生产工艺
由炼钢运送过来的铸坯,坯长12m,断面165mm×165mm,单重2.1吨,热坯经入炉辊道送入加热炉内加热,加热温度1050℃,轧机最高轧制速度18m/s,成品经3#剪切成长倍尺后送上冷床,经自然冷却后,由冷剪剪成定尺,收集打包入库。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连铸坯(冷或热)→上料→入炉→加热→粗轧轧制→1#飞剪切头、切尾(碎断)→中轧轧制→2#飞剪切头、切尾(碎断)→精轧轧制→穿水冷却→3#飞剪倍尺分段→冷床上料→冷床冷却→冷床下料→定尺剪定尺剪切→横移检查→(短尺剔除)→震动收集→打捆→称重→挂牌→入库
2 轧机设备改进之前对于整个机械加工的影响
根据我公司去年的机械生产数据统计,在机械生产使用的轧机设备轴承一共损坏了70套,这一数据平均到每一个月中,每个月损坏的轴承多达七套。轧机设备中的轴承损坏直接的影响是导致了大量的堆钢出现,在机械生产过程中出现堆钢的次数为20次,堆钢产生的废钢更是多达70吨。更换轴承和换轧辊的时间更是多达30小时,给企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19万元左右,间接的经济损失为200万元。轧机设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故障会导致棒材的生产成本不断增加,最主要的是严重的影响了钢材的生产量和生产质量,需要机械加工过程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企业轧机设备轴承出现问题的情况大约由三种主要形式:第一种形式是粗轧机和中轧机设备中的轴承内套出现串动情况而导致的轴承烧毁占到了整个烧毁轴承的30%;第二种形式是轧机设备中的轴承缺油引发的轴承烧毁占到了整个烧毁轴承的30;第三种形式就是除了上述的两种主要形式之外的形式造成的轴承损坏,包括轴承的自身质量不合格,轧机设备的整体装配出现问题等。为了有效的从切实的角度来解决轧机设备的轴承损坏状况,我们机械加工企业应该从轧机设备的装配和设备的备件方面进行改进。
在轧机设备装配完成后,开机的过程中,轴承烧毁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轧辊的辊颈和圆柱滚子轴承的内圈之间出现相互转动情况,对辊颈造成了断裂的损坏;第二种是圆柱滚子轴承的内圈和外圈出现滚体抱死状况;第三种状况是轴承的外圈在轴承座内部出现转动,造成了轴承的磨损。通过对于上述三种情况的描述我们可以得出,轧机设备出现损坏的原因最主要的是轧机设备的装配不当。因此我们需要对轧机设备进行装配方面的改进和处理,比便提升轧机设备在机械生产中的稳定性。
3 轧机设备的具体改进方案
在机械加工生产过程中,轧机设备的装配环节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轧机设备的传动端的轴承座难以套入轧辊中,反复的吊装对于设备本身也是一种损坏。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轴承座套入轧辊的过程中出现轴承损伤的状况,我们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改变或者更新锥套的内部尺寸,要求锥套的生产材质为HB240-280,同时锥套在生产过程中必须经过调质处理和锻后退火处理,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锥套的设计性能。在安装过程之前,我们要将轧机设备的端盖机压盖,挡圈等进行彻底清理。在安装的过程中,由于有了锥套的存在导致了安装过程有一个安装倾斜角度,便于安装,待轧机设备安装完毕后将锥套取出即可。
4 轧机设备改进后的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
经过上述的改进之后,现在企业中的轧机轴承损坏为每个月2套左右,大大的降低了轴承的损坏频率,基本上达到了本次改进的目标。改进后取得的经济效益也非常的客观。轧机设备中的轴承预算每一个月降低了约一万元,每个月的直接经济收益约为10万元。同时由于废品率的降低,导致了钢材的生产量提升,在这一部分实现了每月经济收益增加1.5万元。
参考文献
[1]邱宣怀.机械设计(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机械(动力)师手册编委会,刘国森,赵宝舜.机械(动力)师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12).
[3]张友成.现代设备综合管理[M].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1999.
[4]郁君平.设备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虞莲莲.常用材料速查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